幫母親達成心願

[ 親情故事 ]
  今天上午,我和學生處理了配套練習冊上的一些題目。在處理的過程中,有一篇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愛走在母親的懷裡》,主要內容講了作者的母親要去春遊,讓作者給買一袋椰蓉麵包。
  
  她感覺出遊、麵包都是孩子應該做的事。帶著這種不滿的情緒,她來排隊給母親買麵包,沒想到那天買麵包的人特別多,而且都是為自己孩子春遊做準備的。在這種煩躁的等待中,後面的一位中年婦女看她是一位年輕的女士,認為肯定是給自己買的,便想打商量和她換位置,在沒好意思說出來之前竟聽說作者是給自己的母親買的,感覺非常得震驚。
  
  作者的話語一出,引起了在場所有母親的尊敬,竟然都讓出了自己的位置,讓作者先給自己的母親買。
  
  文中描述的母親們對自己孩子的無私,使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也想起了我曾經立下的想法,要完成母親年輕時沒有完成的兩個願望。
  
  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勞動婦女。母親的小的時候,她非常願意上學,她每次的考試成績都是滿分。可是由於家庭困難,她又是家裡的老大,所以在上二年級時她就離開了自己喜歡的學校,踏上了長久的勞動之路。
  
  也許正是因為母親的這種特殊經歷,使她對我們的學習特別關注。
  
  家裡不管多困難,她都不向我們提起,只是讓我們好好學習,別為別的事分心。那個時候,我們村屬於城鄉結合部。
  
  村子裡的人基本上都不重視孩子的學習,有的學生小學沒上完就不上了,另外的則上完初中就不讓上完事。
  
  而母親對我們的要求卻是:你們一定要好好上學,不要管家裡的情況,只要你們願意上,就算我和你爸砸鍋賣鐵也一定想方設法供應你們。
  
  當時母親的這種舉動,還引起了村子裡其餘人拐彎的笑話:“你還讓你的孩子們上什麼呀,這不是自己找累受!你看人家XX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賺錢,才十六,到現在攢的錢都夠說媳婦了。”
  
  面對別人的話語母親總是笑笑,什麼話也沒說。
  
  可是當時的我們根本就沒有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
  
  哥哥雖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濰坊一中,但是卻放鬆了自己的學習,沒能考上大學。姐姐在小學階段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在學校裡一直是第一名,但是在上初中時成績卻有所下滑,沒能考上重點高中。
  
  而後面的我在初中畢業拿到一所普通高中的錄取通知書之後卻有了不上學的念頭。當時我的這種想法可愁壞了母親,她不無擔心且心疼地對我說:“家裡唯獨你小,你不上學了,下來之後幹什麼呀?”可是當時的我並沒有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倔強地堅持不上。
  
  在這種堅持中我過了兩個月之後,才知道自己的堅持是錯誤的。於是我又在家裡向母親哭著要上學。在我的哭訴中,母親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儘自己的所能買上東西,上她認為管事的人家一遍遍地為我的復讀做著準備。
  
  到最後我終於有了再次上學的機會。
  
  在我復讀,哥哥姐姐在高中學習之後,母親因為我們上學的費用問題選擇了離開原先工作相對較為輕鬆但是掙錢較少的單位而上了掙錢多但是非常累的村辦小廠。
  
  母親的選擇使我對生活多了些感悟,也漸漸地能站在母親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了。在這種考慮中,我有了應該滿足母親願望的想法。
  
  至今還記得我上初中時,母親單位上有一次上北京遊玩的機會。
  
  母親聽到這個訊息剛開始非常高興,但是最後要去的時候她卻沒有去。
  
  單位上的人無不為她惋惜:多好的機會呀,單位上給拿錢。如果放棄了這次機會,這輩子還不知道能不能去趟北京呢?母親卻不為所動,只是笑笑。
  
  其實我知道母親一是怕我們這三個上學的孩子在家吃不好,另外就是因為我們上學造成的家庭的拮据。雖然單位上給出一部分錢,但是畢竟有些錢還是要自己出的。
  
  當時的我就在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帶著自己的母親上北京去徹底地玩一玩。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還有一點兒遺憾就是年輕的時候沒有買上一件皮衣。
  
  我們小的時候,父親在外地工作,家裡都是靠母親支撐。母親整天家裡、地裡、單位上的忙(那時為了貼補家用,母親除了上述工作,還在家裡養著貂),長期的勞作讓她的手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一到冬天,她的手就因為長凍瘡腫而腫的像兩隻蛤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母親也很脆弱
下一篇: 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