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版的狡兔三窟

[ 睡前故事 ]

睡前故事童話版的狡兔三窟

一隻小兔子到野地上去拔蘿,碰倒一隻大灰狼。這之前,小兔子並知道大灰狼是個大壞蛋。

大灰狼說:你認得我不呀?

小兔子說:我不認識你。

大灰狼說:哎呀!我你都不認識嗦?我是你媽媽的同學,你叫我灰叔叔就對了。

小兔子說:灰叔叔好!

大灰狼接著說:小兔子,你們搬家沒有呵?現在住在哪兒呢?家裡除了媽媽還有沒有其他人呢?

小兔子老老實實地回答說:灰叔叔,你看嘛,那前面有棵樹,在樹的背後有個洞,我和媽媽就住在那兒。

大灰狼聽完小兔子的一番話後,口水都流了出來。

小兔子見大灰狼流了好長好長的口水,於是說:灰叔叔,你好不講衛生哦,那麼大了還流口水。

大灰狼騙小兔子說:哪裡嘛,灰叔叔胃疼得厲害,才流口水的。

小兔子繼續拔蘿蔔。大灰狼說:我有事,我走了哈。

小兔子很有禮貌地說:灰叔叔再見!

大灰狼邊走邊回過頭來看小兔子。心想:我知道小兔子她們在哪兒,晚上我就有好吃的了。

小兔子拔完蘿蔔回到家裡給她媽媽說了她碰到灰叔叔這件事。

兔媽媽左思右想:我哪有姓灰的同學呵?同學中最怪的姓是刺,就是刺蝟。小兔子媽媽為弄個明白,於是再三問小兔子那個灰叔叔長的什麼樣?

小兔子說:灰灰的身子,長長的尾巴,黃丹丹的眼睛,長長的嘴巴,有胃病,流口水……

兔媽媽想了想說:哎呀!小兔子,你上當了。你碰到大灰狼了,它是騙你的。你把家在哪兒都告訴它了,家裡有哪些人也告訴它了,晚上會來逮我們,並吃掉我們的。

小兔子一下子嚇倒了。顫驚驚地問媽媽:那我們怎麼辦呵?

兔媽媽想了想說:小兔子不要怕,我有辦法對付它。

兔媽媽於是帶著小兔子,把原來的一個洞改成三個洞。小兔子和媽媽挖呀挖,到天黑之前,它們把三個洞都挖好了。其實,從外面看是三個洞,在裡面是連通的,是一個大洞。

兔媽媽對小兔子說:如果大灰狼從1洞伸手進來逮我們,我們就從2洞,3洞跑掉。如果大灰狼從2洞進來呢,我們就從1洞,3洞跑掉。兔媽媽邊說邊帶著小兔子演習了好幾遍。

天黑了,大灰狼真的就來了。大灰狼是從3洞伸手進來的,兔媽媽和小兔子分別從1洞2洞給跑掉了。

大灰狼蹲守了一個晚上都沒逮著兔媽媽它們,第二天就灰溜溜的走了。

從此,凡是聰明的兔子都知道挖三個洞......

歷史故事狡兔三窟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藉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裡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援,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蒐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裡繫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麼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裡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驩幹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裡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裡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午人了。養活這麼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儘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傢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行,我去。”於是準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後,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罈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並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瞭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乾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驩焚燒債券的訊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驩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麼名嘗啊!”馮驩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麼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麼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準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麼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划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從此,對馮驩又冷淡了。

後來齊王聽信了秦楚兩國製造的謠言,怕孟嘗君功高欺主,構成對自己的威脅,就免去了他的相國職務。那些門客一看主人失了勢,紛紛離去,只有馮驩還一心一意地跟著他。益嘗君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閒居。他還沒進城,老遠就看見人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不由得掉下淚來,對馮驩說:“先生給我買的情義,今天我算是親身感受到了。”馮驩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保證它的安全呢;現在您只有薛城一個安身地方,哪兒夠啊?我再給您找兩個安身之處吧:一個在秦國的咸陽,一個就在咱們齊國的都城臨淄。”他把打算跟孟嘗君一說,孟嘗君挺同意,給他好多車馬和金子做費用。馮驩就到秦國去了。

這時候,秦國的相國死了,位子空著。秦昭襄王一向很佩服孟嘗君,當初就想要拜他為相國,後來散佈謠言中傷孟嘗為的是把他逼到自己這裡來。馮驩就利用這一點來遊說秦昭襄王,他一見到秦王就問:“大王聽說齊王把孟嘗君革職的事嗎?”秦王說:“聽說了。”馮驩說:“齊國能夠治理得這麼強大,全是孟嘗君的功勞。今天齊王這麼對待他,他怎麼能不怨恨呢?齊國的人事、機密等種種情況,孟嘗君都一清二楚,如果讓他來投奔秦國,大王就可以拿下齊國,稱雄天下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希望大王趕快下手,不然,齊王覺悟過來,重新任用了孟嘗君,齊國可又要跟大王較量高低了。”秦王聽了很高興,立刻派遣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彩車百輛的厚禮,前往聘請孟嘗君。

這時候,馮驩又搶先趕到齊國都城臨淄,求見齊湣王,氣喘吁吁地說:“大王聽說秦國要把孟嘗君接去當相國的訊息嗎?”齊王說:“還沒聽說,是真的嗎?”馮驩說:“我親眼看見他們派彩車百輛,帶著黃金千斤往咱們這裡來了。孟嘗君不去還好,真要當上秦國的相國,咱們齊國不就完了嗎?大王應該馬上重新任用他為相國,再多給他點封地。他是齊國的老臣,不會不答應的。到那個時候,秦國雖然強大,也不能拉走人家的相國呀?”齊王一聽,半信半疑,派人去察看秦國的使臣是不是真的來了,等到聽說已經入境,這才慌了手腳,連忙派人把孟嘗君接來,重新拜他為相國,又另外給他一千戶的俸祿。秦國的使者趕到薛城,撲了個空,知道孟嘗君重新當了齊國的相國,也無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國去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很惱火,對馮驩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擔任相國。他們有什麼臉再來見我呢?如果誰再來見我,我就唾他的臉,罵他一頓。”馮驩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吶?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嘗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於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援,孟嘗君又穩當當做了好幾年相國。

馮驩燒債券的故事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利貸。當時,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已經廣泛使用貨幣。

成語故事狡兔三窟

戰國時,齊國宰相孟嘗君家中養了三千門客,其中一個名叫馮諼(xuān)。有一次,孟嘗君讓馮諼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債。臨走前,馮諼問孟嘗君收債之後買點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少什麼你就買什麼吧。”馮諼到了薛邑後就和債民們說:“孟嘗君不要你們還債了。”說完,馮諼當眾把賬單全部燒掉了,薛邑百姓為此非常感激孟嘗君。馮諼回去,孟嘗君問道:“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給我買什麼東西了嗎?”馮諼說:“我覺得你傢什麼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張給你把‘義’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一年後,齊王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之職,孟嘗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嘗君這時才體會到馮諼為他買“義”的意義。可是馮諼卻對他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個洞,還不能放寬心啊。讓我再替你開兩個洞吧。”接著,馮諼到了魏國,對魏王說:“孟嘗君這個人非常能幹,凡是接待他的諸侯,都能富國強兵。”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職務留給孟嘗君。齊王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馬上用更隆重的禮節去請孟嘗君再回去做宰相。馮諼這個時候才說:“現在三個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墊高枕頭睡覺,無憂無慮了。”
後來,人們用“狡兔三窟”來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於避免災禍。現在多用於貶義。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面貌與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