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鎖匠收徒弟

[ 睡前故事 ]

睡前故事開鎖匠收徒弟

有個開鎖匠鎖技藝非常高超,遠近聞名,不光為居民排憂解難,還協助公安機關屢破大案,再加上他開鎖收費合理,在當地深受居民的敬重。

因為,這個老鎖匠為人相當正直,只要他每修好一把鎖,他都會留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還會對顧客說:“如果你們家的門鎖,被竊賊用萬能鑰匙開啟的話,你們儘管來找我理論。”

最後,他收了兩個徒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兩個年輕人已經把基本功夫都學會了。不過,老師傅其實留了一手,因為他的秘訣只能傳授給一個人。為了挑出最適當的接班人,老鎖匠便進一項測驗。

他將兩個保險箱分別放在兩個房間,並由兩個徒弟分別開啟,在最短時間內找開就是勝利者。

結果,大徒弟只用了十分鐘便開啟了保險箱,而二徒弟卻花了半個小時才開啟。當大家都認為大徒弟勝出時,老鎖匠又問大徒弟一個問題:“保險箱裡有什麼東西?”

這時大徒弟眼睛發亮了,他回答:“師傅,裡面有很多錢呢!而且,一疊一疊的,全是百元大鈔呢!”

接著老師傅以相同的問題,問了二徒弟,二徒弟卻支吾了半天,最後說:“師傅,我沒有注意到箱子裡有什麼東西,因為您只要求我開啟鎖,而我只顧著開鎖,裡面的東西就沒在意。”

老鎖匠一聽卻十分開心,接著他鄭重地宣佈,二徒弟是他的正式的接班人。這個決定不僅大徒弟不服,在場所有的見證人也都不服。

老鎖匠說:“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尤其是做我們一行的,列要有超高的職業道德。所以,我收徒弟的標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道德心,他不僅要會開鎖,還要對錢財視而不見。一旦心中有了偏頗,他就有可能讓顧客陷入危險之中,他設計的鎖也會很輕易地讓別人開啟,最終只會害人又害已。”

哲理故事開鎖匠收徒

有個開鎖匠鎖技藝非常高超,遠近聞名,不光為居民排憂解難,還協助公安機關屢破大案,再加上他開鎖收費合理,在當地深受居民的敬重。

因為,這個老鎖匠為人相當正直,只要他每修好一把鎖,他都會留下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還會對顧客說:“如果你們家的門鎖,被竊賊用萬能鑰匙開啟的話,你們儘管來找我理論。”

最後,他收了兩個徒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兩個年輕人已經把基本功夫都學會了。不過,老師傅其實留了一手,因為他的秘訣只能傳授給一個人。為了挑出最適當的接班人,老鎖匠便進一項測驗。

他將兩個保險箱分別放在兩個房間,並由兩個徒弟分別開啟,在最短時間內找開就是勝利者。

結果,大徒弟只用了十分鐘便開啟了保險箱,而二徒弟卻花了半個小時才開啟。當大家都認為大徒弟勝出時,老鎖匠又問大徒弟一個問題:“保險箱裡有什麼東西?”

這時大徒弟眼睛發亮了,他回答:“師傅,裡面有很多錢呢!而且,一疊一疊的,全是百元大鈔呢!”

接著老師傅以相同的問題,問了二徒弟,二徒弟卻支吾了半天,最後說:“師傅,我沒有注意到箱子裡有什麼東西,因為您只要求我開啟鎖,而我只顧著開鎖,裡面的東西就沒在意。”

老鎖匠一聽卻十分開心,接著他鄭重地宣佈,二徒弟是他的正式的接班人。這個決定不僅大徒弟不服,在場所有的見證人也都不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尤其是做我們一行的,列要有超高的職業道德。所以,我收徒弟的標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道德心,他不僅要會開鎖,還要對錢財視而不見。一旦心中有了偏頗,他就有可能讓顧客陷入危險之中,他設計的鎖也會很輕易地讓別人開啟,最終只會害人又害已。”

哲理故事鎖匠和小偷

有一個鎖匠,設計了一種防盜鎖,功能良好,家家必備,於是他發了大財。

發財後的鎖匠(他現在不是鎖匠了)知識增長,見聞豐富。他知道單靠好鎖不能消滅盜賊,也知道有許多小偷誤入歧途、悔之晚矣,就拿出錢來成立一家培訓機構,收容悔改的小偷,教給他們謀生立業的技能,使他們能夠重新做人。

小偷有開鎖、毀鎖的特長,他們知道每一種鎖的弱點在哪裡。這個制鎖致富的人,採納偷兒們(他們現在不是偷兒了)的意見,設計新鎖來加強防盜的功能。鎖的銷路更好,財源滾滾,賺的錢也更多。

這時,鎖匠(他現在是億萬富翁了)年紀已大,識見更高。他知道單是鼓勵小偷悔改還不夠,就捐出一半家產成立基金會,從正本清源著手,支援社會風氣的改善和道德教育的加強。他的聲望變得高極了。

有人替他憂慮:盜賊愈少,鎖的銷路愈差,豈不影響他的財源?倘若有一天,社會上偷搶行為絕跡,家家夜不閉戶,他的制鎖工業豈不要崩潰?不會,完全不會。到那時,仍會有人甘居下流,人們仍然要小心保管自己的財物,小偷不會絕跡,甚至也不會出現顯著的減少。制鎖家努力減少盜竊人口的結果只會使他的威望升高,他仍然是富翁,而且是偉大的富翁。

有些人自己沉淪的結果就是把別人墊高,這幾乎是命中註定的。

經典童話小鵜鶘收徒弟

鵜鶘的家在一片茂密的蘆葦叢中。

一天早晨,鵜鶘媽媽帶著小鵜鶘去湖邊覓食。這還是小鵜鶘第一次來到湖邊呢,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無論是看到空中飛著的鳥兒,還是水中游著的魚兒,小鵜鶘都要問一問他們叫什麼名字,吃什麼東西,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鵜鶘媽媽耐心地給小鵜鶘講解著,從媽媽的講解中,小鵜鶘知道了鳥兒是靠翅膀飛到空中的,魚兒是靠腮呼吸的。

“媽媽,我什麼時候才能飛到空中去呢?”當看到一隻鵜鶘在空中盤旋時,小鵜鶘羨慕地問。

鵜鶘媽媽說:“好好吃飯,等你的羽毛豐滿了,就能飛到空中去了。”

“我最喜歡吃魚了!”小鵜鶘很高興,撒腿就往水中跑。

“慢著!”鵜鶘媽媽攔住小鵜鶘說,“這樣下水可不行,會把羽毛弄溼的。”

小鵜鶘很不情願地停了下來。

“來,像媽媽這樣做!”鵜鶘媽媽邊說邊扭頭向後,用長長的尖嘴在短小的尾跟部摩擦了幾下,然後又轉動著脖子開始用尖嘴梳理起羽毛來。

小鵜鶘不解地看著媽媽。

鵜鶘媽媽說:“在我們尾羽的跟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分泌大量油脂,我們在身上塗抹這種油脂,既能使羽毛變得光滑柔軟,游泳時還滴水不沾。”

“哦,原來是這樣!”小鵜鶘也學著媽媽的做法梳理起羽毛來。

鵜鶘媽媽則仰頭向四周觀望著,警覺地注視著周圍的動靜。

在塗抹完油脂後,小鵜鶘開始試探著走進水中捕捉魚兒,可是,捉來捉去只能捉到一些小魚兒,那些大一點的魚兒不等他靠近就逃走了。

“媽媽,怎麼才能捉到大魚呢?”小鵜鶘有些著急地問。

鵜鶘媽媽說:“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捉到大魚,就要靠集體的力量!”說完,鵜鶘媽媽仰天大叫起來。

聽到鵜鶘媽媽的叫聲,七八隻從不同方向飛來的鵜鶘,落到了他們身邊。

小鵜鶘看到,媽媽在和其他鵜鶘聚在一起,開了一個短暫的會議以後,便展翅飛向高空,其他鵜鶘則在湖中四散開來。

“他們要用什麼辦法捕魚呢?”小鵜鶘好奇地觀察著即將發生的事情。

向水面看去,散開在水中的鵜鶘在圍成個扇形後,又開始向淺水區包抄,隨著扇形的逐漸變小,無數條大魚急躁地在水中騰躍;向空中望去,媽媽在大約飛到15米的高空後,又像炮彈一樣直射進水中。

“啊!”小鵜鶘驚訝得合不攏嘴。

眨眼間,媽媽便返回了水面。來到小鵜鶘身邊後,鵜鶘媽媽把一條一尺多長的魚兒,放到了小鵜鶘面前。

其他鵜鶘則驅趕著魚群向岸邊靠攏,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那些無處可逃的魚兒,也都成了鵜鶘們口中的美餐。

“這是些什麼鳥兒呢?”就在鵜鶘們盡情地享受鮮魚宴時,一隻小黑熊正躲在蘆葦叢中好奇地關注著鵜鶘們。

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些體型碩大的白色的鳥兒,“他們就是媽媽說起過的白天鵝嗎?”小黑熊猜想著,可當他看到這種鳥兒在長而粗的嘴下有一個黃色的大皮囊時,便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因為他想起了媽媽說過,白天鵝的脖子是頎長的。

“好奇怪啊,長這個大皮囊做什麼用呢?”好奇心促使著小黑熊走出蘆葦叢,向鵜鶘們身邊走來。

當小黑熊來到鵜鶘們身邊,嗅到鮮魚的氣味時,那種被好奇心暫時壓抑住的飢餓感又開始湧動,他迫不及待地走進水中想捕捉幾條魚吃。

因為熊類並不是鵜鶘的天敵,所以鵜鶘們並不需要躲避黑熊,他們在吃飽喝足後,便來到岸邊曬起了太陽。

小鵜鶘發現,小黑熊的捕食並不順利,因為沒過多久他便回到了岸上。

“你沒捉到魚兒嗎?”小鵜鶘來到小黑熊身邊關心地問。

“一條小魚也沒捉到!”小黑熊有氣無力地回答。

“你怎麼了,是生病了嗎?”

“沒有,我好幾天沒有找到東西吃了!”

“你媽媽呢,你媽媽沒教你怎麼捕食嗎?”

“沒有!”小黑熊說,“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掉進陷阱裡,被人帶走了!”

“好可憐的小黑熊!”小鵜鶘說,“一個人是很難捉到魚兒的,你留下來,跟我們鵜鶘一塊捉魚兒吧!”

“哦,原來你們是鵜鶘啊!我剛才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你們叫什麼名字!”說到這裡,小鵜鶘擔心地問,“你們願意要我嗎?”

“怎麼能不願意要你呢,你又不傷害我們!”

“那你教我捉魚好嗎?”

“好啊!”小鵜鶘笑著說,“不過,你要先拜我為師!”

“老師好!”小黑熊趕忙立起身來,兩隻前爪下垂,低下頭去,深深地向小鵜鶘鞠了一躬。

“哈哈,你還當真呢!”小鵜鶘說,“跟你鬧著玩的,我們是朋友!”

鵜鶘媽媽看到小鵜鶘在跟一隻小黑熊說話, 便來到他們身邊詢問情況。

小鵜鶘把小熊的遭遇告訴了媽媽。

鵜鶘媽媽趕忙把儲存在皮囊裡的一條尚未來得及下嚥的魚兒吐出來,送給小黑熊吃。看著小黑熊吃下魚兒後,鵜鶘媽媽便又招呼鵜鶘們開始新一輪的捕魚行動。

行動開始了,小鵜鶘指點著小黑熊,小黑熊學著鵜鶘們的做法,加入到包抄魚兒的隊伍中。

民間故事普安老祖收徒弟

說起我們瓦木工這行手藝的祖師,最早的還不是魯班,是普安老祖,普安老祖是張、魯二班的師父。大徒弟是張班,二徒弟才是魯班。_聽老輩傳說,普安老祖是天上的一個星宿,有一身好手藝。那辰光天底下什麼手藝都沒有,普安老祖看看不成個樣子,要想下來創世界,就瞞過了玉皇大帝,偷偷地下來了。

普安老祖到了下界,住在一個山頭上,他雖然有一身好手藝,常言道:獨木難成林嘛。普安老祖本領再大,一個人總難創什麼世界啊!就想收兩個徒弟幫襯幫襯。正好,那辰光有兩個聰明的年輕小夥子,一個叫張班,一個叫魯班,也想創世界,就是缺少手藝。一個要收,一個願學,碰在一起,普安老祖就把張、魯二班收來了。

張、魯二班在普安老祖手底下學藝,一個是名師,兩個是高徒,手藝學得很快。常言說得好:滿瓶不響,半瓶子叮噹。兩個人才學了一點,就好像什麼都學會了,嚷著要下去創世界了。有一天,普安老祖想試試兩個徒弟的本領究竟怎麼樣了,就把張、魯二班找來,對他們說:"要創世界,說得倒輕巧,現在我們自己連座房子都沒有,你們兩個先造座房子給我看看吧!”

張班聽了,拿起鋤來,挖泥築牆;魯班聽了,拿起斧頭,砍樹造梁。師兄弟合夥忙了三天,房子造好了。普安老祖走來一看,果然,房子造得蠻好,還有圍牆,普安老祖想到裡頭看看看,說也笑話,繞著圍牆轉了一圈,沒摸到一個門。原來,這師兄弟兩個不懂造房子要有門--那辰光,房子還是頭一回造,哪曉得要什麼前後門唦,進進出出只好從圍牆上爬。

普安老祖看在眼裡,心裡早想好了,也不說他們,也不罵他們,一邊爬,一邊只是直嘆氣:"唉!年紀大了,爬不動了,年輕時候倒不在乎。”

張、魯二班在旁邊一聽,給提醒了,對啊!這麼高的圍牆,年輕的人能爬,年紀大了就爬不動了,怎麼辦呢?

張班說:"把圍牆拆了吧!省得爬。”

魯班說:"不行啊!圍牆拆掉了,野獸也闖得進來了!”

張班又說:"不拆掉,把圍牆放低些,人爬起來就不費勁了。”

魯班卻說:"不行啊!圍牆放低了,人爬起來不費勁,野獸爬起來更便當啊!”

師兄弟兩個想來想去,沒想出好辦法來,只好再去問普安老祖。普安老祖說:"你們怎麼吃飯的,就該怎麼來造屋嘛!”

張班、魯班一想,吃飯要張嘴,造屋就要開門啊!吃過飯兩個嘴唇皮一抿,就閉住了;開了門兩扇門一抿,不就關住了?!

兩個人一商量,明白了。張班就把圍牆打通。開了一個門框,魯班又在門框上裝上兩扇門。這麼一來,進進出出,都從門裡走,再不必爬圍牆了。後來,慢慢地傳下來,造房子就都懂得要開前門後門了。

經過這回以後,張班、魯班曉得自己的手藝雖學了不少,可腦子還不行,學得就更勤了。

誰知道,正在這當日,忽然天上飄下一個人來,說是玉皇大帝叫普安老祖立刻就回天上去。原來,這辰光,不曉得怎麼弄的,天上西北角上,塌下一大塊,天漏了,要補。玉皇大帝派了不知多少人去,都沒補好。後來,玉皇大帝發急了,想來想去,天上只有普安老祖的手藝最好,就派人找普安老祖,不想普安老祖早到人世界上來了,找不到。一打聽,才曉得他在山頭上帶徒弟創世界呢!就又趕快派人來找。

普安老祖聽說玉皇大帝要他回到天上去補天,心裡捨不得兩個徒弟,又不能違拗玉皇大帝,沒辦法,就把張、魯二班找來:"你們兩個跟我學了幾年手藝,學得也差不多了,這回玉皇大帝要我回去補天,你們也可以下山去創世界了。不過下山以後,你們師兄弟兩個要大家幫襯著做,不要你歸你,我歸我的各管各,要曉得獨木難成舟,單樹不成林的啊!”

張、魯二班聽說普安老祖要回天上去了,都捨不得,這些話一句也沒聽進去,只想把普安老祖留下來。普安老祖又說了:"你們要留也留不住,好在我補好天,說不定還能下來,真要不能下來,你們等每年七月初七,看見天上西北角邊有各色各樣的七巧雲,那就是我造的,那天我就下來看看你們。"說完,普安老祖就上天去了。

普安老祖一回到天上,就到西北角上去補天,天天到將夜快①,就把那塊燒得通紅通紅。張、魯二班等普安老祖上天后,還是不死心,也不肯馬上下山,天天朝著西北角望,看見西北角上燒得紅通通的,曉得普安老祖還在補天。師兄弟兩個,都巴望普安老祖有一天能把天補好了,再下來教他們。

哪知道普安老祖是登在天上補的,慢慢地天縫越來越小,天一補好,沒有縫了,普安老祖要下來也沒法下來了。

這一天,張、魯二班一早起來就沒看見太陽,"再望望西北角上,不再紅通通的了,到了將夜快,到處還是灰溜溜的,曉得普安老祖不會下來了。師兄弟倆一商議,只好下山來創世界了。

普安老祖在山上教徒弟的時候,手底下還有兩個服侍他的人,一個打雜的,專門管掃地抹桌;一個燒飯的,專門管淘米燒飯。打雜的一見普安老祖走了,張班、魯班也要下山去,心裡發急了,就去找張、魯二班:"大師兄,二師兄,你們兩個都學了一身好的手藝,下去創世界,我什麼都不會,下去怎麼辦呢?”

張、魯二班一聽,全笑了起來:"你真呆,你有你的抹布,你有你的掃把,帶下去,抹抹掃掃也是一行手藝嘛!”

打雜的聽了,也高興了。後來,跟著張班、魯班一起下山,等他們兩個做過生活,他就去用布擦擦,用掃把刷刷,慢慢地,果然成個一門手藝,當了漆匠。

還有燒飯的呢,看見張班、魯班、打雜的,各人都有了手藝,不是更急了嗎?也來找張、魯二班了:"大師兄,二師兄,你們兩個都學了手藝,下去創世界,我什麼都不會,下去怎麼辦呢?”

張、魯二班一聽,又笑了起來:"你真呆,淘米燒飯也是一門手藝嘛!怕什麼,下去就是了。”

這一說,燒飯的也放心了。下去以後,還是給張、魯二班燒飯。這燒飯的頂勤儉,一刻也不肯閒,一空下來,就幫湊魯班拾碎料木塊,拿回去當柴禾燒。淘米燒火這生活,最費鞋子,為什麼?他一會兒近水,一會兒靠火,鞋子溼了幹,幹了又溼,最不經穿。燒飯的覺得碎木料拿來燒飯,也可惜了,就把些碎木頭拼拼湊湊,照鞋子樣子釘了雙木鞋子。這麼一來,果然比布鞋子經穿得多。

有一天,燒飯的到河邊去淘米,不小心,一滑,把一隻木鞋子摔在河裡了。燒飯的一看,木鞋子浮在水面上,漂呀漂的,不沉下去。猛地,他心裡一亮;咦,要把木鞋子做大一點,整個人在裡頭也不會沉嘛!

他一回去,就把這個主意告訴魯班。魯班一聽,直點頭,一做出來,果然能裝人。從此,就有了船了。

後來,大家都說船是魯班祖師發明的,實骨子,主意還是魯班的師弟想出來的哩!

張班、魯班下山後,本事越練越大,有了點名氣,慢慢地都驕傲起來了,你不服氣我,我也不服氣你。這個說,我的本事比你大;那個也說,我的本事比你大。這一天,師兄弟兩個碰在一起,說著說著,竟鬥起氣來了。

魯班說:"不要誇你自己本事大,一棵木頭也不許你用,你可造得出房子!”

張班說:"我不用你,照樣造房子。"一賭氣,一個人跑到丹陽,造了五間無樑殿,跑回來對魯班說:"去看看,還是你的本事大,還是我的本事大!”

魯班跑去一看,果然高高五間無樑殿,一棵木頭都沒有。心裡還是不服氣,說:"不希奇!”

張班火了,對魯班說:"一塊磚頭也不許你用,看你可造得出房子!”

魯班說:"我不用你,也照樣造房子。"一賭氣,也是一個人跑到山上,一陣鋸,一陣砍,一下子就造了幾百間草房子。跑下來對張班說:"去望望,還是你的本事大,還是我的本事大!”

張班跑到山上一望,嘿,整整齊齊幾百間草房子,真的一塊磚頭也沒用。可是心裡也還不服氣,就說:"不希奇!”

師兄弟兩個還是你不服氣我,我不服氣你。兩個人爭來爭去爭不下去了,只好找人來評評,看看究竟哪個造的房子好。

一找,正好找到一個種田的老頭。張班手快,一把拖住老頭就往丹陽跑,叫老頭去看他造的無樑殿。老頭一望,說話了:"好是好,好是好,可惜沒梁又沒窗,只配菩薩住,我可不想要!”

張班一聽自覺沒趣,不響了。魯班看見老頭回來,拉著老頭直朝山上跑,要老頭看他造的草房子。老頭一望又說話了:"也不錯,也不錯,就怕大風和大雨,只能將就住,年代不長久!”

魯班一聽,也覺得掃興,沒話說了。

這一下,師兄弟兩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敢誇自己本事大了。這時候,老頭倒又開口了;"造屋哪能不架樑,造屋哪有不砌牆,要想房子砌得好,師兄師弟要相幫!”

說完,這老頭就不見了。師兄弟兩個都覺得蹊蹺,抬頭望見西北角天上有各式各樣的七巧彩雲,他們兩個忽然想起,這天正巧是七月初七嘛,是普安老祖下界的日子。才曉得,這老頭原來就是普安老祖變的。從此,他們兩個再也不吵了,再也不驕傲了。兩個人為了紀念普安老祖,一起又造了一座巧合堂。後來,慢慢地就傳下個規矩來,逢到瓦匠、木匠收徒弟,也一定要到巧合堂去拜拜祖師,是教徒弟懂得瓦匠不離木匠,木匠不離瓦匠的意思。

中國神話故事老子收徒弟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話說老子升入仙界後,積極的想為仙界做些事情,於是他發現天庭雖然看起來很強大,但是卻缺乏兩樣很關鍵的東西,仙丹與法寶。應該有可以迅速恢復元氣、增進修為的靈丹來幫助那些過於疲勞或誅妖時受傷的神仙們,天庭應該擁有更多厲害的法寶來應付不時之需,透過法寶還可以降低每次天兵天將出動後的危險,加快除妖滅魔的迅速;於是太上老君以自己的精元,煉化出一件法寶八卦爐,透過芭蕉扇煽出的三昧真火,再加上自己的法力,任何兵器法寶放入其中後都會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比如豬八戒的九齒釘鈀,比如沙僧的降妖寶仗都是他的傑作。八卦爐中煉出的仙丹,更是效果神奇,孫悟空吃了一整葫蘆九轉金丹後,全身變得刀槍不入,水火難侵就是一個明證,其它功效諸如可令凡人立地成仙、盡消疑難怪病等等不一而足。

太上老君煉出仙丹後,便開始為天庭培育新的有生力量,他度人之多,自然無法統計,但其中有八個特別有名的人物,因為法力高強,行俠仁義,而且脾氣性格也各有特色,被後世一直傳頌至今,他們就是八仙。

早在炎黃的時代,有有兩個名不經傳的神人,一個叫做黃神氏,一個叫做(彳巨)神氏,都是一心的修道隱士。黃神氏在東漢的時候,託生在大將鍾離章的家中,由於他一生下來就有3歲小兒般大,而且頂圓額廣、唇臉如丹、乳比臂長,一連七日晝夜不啼,至第七日突然口吐人言,他父親認為此子自幼知輕視重,長大必有一般大作為,便給他起了個名子叫做鍾離權。可惜鍾離權雖然天生異象,長大後都長的越來越靚仔,雖然文幍武略,無一不精,可是打起仗來,卻有幾仗輸幾仗,運氣特別的不好。在又一次的大敗之後,鍾離權遇到一位太乙真仙王玄甫,獲贈太阿神光劍,並學會青龍劍法與長生真訣,再遇華陽真人,終於脫開塵世,得道成仙,後來拜在了太上老君的門下,成為他的關門弟子。他曾寫過三首絕句留傳於世,其中“坐臣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等句寫的仙味十足。

另一位彳巨神氏曾是赤松子的朋友,不過赤松子名揚四海的時候,他的本領只相當於地仙。不久之後,黃帝便統一了中土,為了更好的管理神洲大地,廣招賢士曾找到過他;他為了不招惹麻煩,竟改名李凝陽來專心避世修行。據說這個李凝陽長的魁梧而瀟灑,因為長期修道,看起來仙風道骨,是八仙中第一個正式投入太上老君門下的弟子。但他後來怎麼變的又瘸又醜了呢?原來有一次太上老君帶他遊華山,他以元神出竅的方式,隨師前往,臨行時叮囑弟子說自己七日即回,可是那個弟子卻因為家中突然發生了要緊的急事,而在第七天早上把他的肉身給燒了,七日歸位是他元神出竅的極限時間,可是當他在第七日晚上返回時,身體竟然沒有了,因為害怕元神受損,一時情急,看到不遠處有個乞丐因凍餓而死,就往裡一跳,天哪,這個乞丐居然是個瘸子…。這時太上老君現身勸他說:“道行高低是不在於凡夫俗相的。”他頓時大悟,從此背上個大葫蘆,懸葫濟世,遊戲人間。

八仙中看起來最老的一位,世人稱他張果老。與其它八仙一樣,他也有一個很特色的地方,喜歡倒騎驢。他的白驢據說可以日行幾萬裡,(在唐朝的時候竟然就享受到了懸磁地鐵的速度)當他停下來的時候,竟然還可以把驢象紙一樣的折起來放在隨身的箱子裡。張果老的傳說非常多,但比起八仙中法力最高、經歷最奇、影響最大的呂洞賓,他的那點事兒,就沒什麼好說了。(推薦閱讀《東遊記》,或者新加坡電視劇《東遊記》。)倒是後來有人專門給他題了首詩,頗有意趣:“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呂洞賓原名呂岩,他的籍貫與出生,民間流轉的版本很多,簡單概括的來說,就是跟平常人沒什麼不同。他弱冠之時即通曉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文集,被稱為神童,但他考了20多年,三舉進士而不第。估計“仙文不入俗人眼”吧。不過他很有恆心,一直考到46歲,還不放棄,但就在這一年,他遇到了漢鍾離。

呂鍾賓與漢鍾離相見投緣,就邀請他一起到落腳的客棧,跟他秉燭夜談,聊到半夜,鍾離權說肚子餓了,親自下廚煮起了黃梁(小米),而呂洞賓則趴在桌上睡著了。夢中他狀元及第,然後平步青雲,官位一路攀升,這時他又娶了兩個達官貴人家的女兒,生兒育女,過起了大富大貴的生活。後來他官至一品,成為當朝宰相,權勢顯赫無比,榮耀一時!然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忽然間禍從天降,被重罪抄家,妻兒也被流放到邊強,自己孑然一身,貯立於風雪之中,無限孤悽,唯能黯然長嘆…。突然間,他從夢中醒轉,看見漢鍾離正從門外走進來,笑笑的對他說道:“黃梁猶未熟,一夢到華胥。”(華胥是伏羲的故鄉,夢華胥的典故緣自黃帝。話說有一天,大白天的黃帝竟睡著了,還做起夢來,在這個夢裡,他遊覽了華胥國。此後世人多用夢華胥來比喻某人做了美夢。)呂洞賓黃梁夢醒,知道眼前站著的一定是位仙人,於是想拜漢鍾離為師學道。

漢鍾離此來就是想度呂洞賓成仙的,但他有心要考考呂洞賓,於是出了十個題目來試他修道的誠心。呂洞賓經過黃梁一夢中的大喜大悲,其思想境界已經超凡脫俗,漢鍾離這點障眼法哪裡瞞的過他,比如其中第五試時,漢鍾離找來了一個漂亮的姑娘,試呂洞賓修道是否心無雜念,這呂洞賓得道後自稱為純陽祖師,於陰陽之道有著自己的見解,可是那個時候為了求學,竟然硬生生的忍了三天三夜。

神話故事

呂洞賓修成正果後遇火龍真人,得到雌雄雙劍,並學會“天遁劍法”,從此誅妖無數,著實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件好事。但這位被稱為北五祖之一的呂祖因為風流多情,也吃過一次大虧,那就是著名的“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白牡丹本是花妖,化身為洛陽城中的名妓參選花魁,呂洞賓對她一見鍾情,於是化身為一風流秀才登門造訪,白牡丹身價高貴怎麼會看上一個平凡秀才,於是呂洞賓施展神通,一連戲弄了她三次,這之後白牡丹也對他動了感情,與他合歡交好。呂洞賓愛上白牡丹後,才發現白牡丹竟是花妖,本來除妖滅魔是他的天職,但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呂洞賓竟開始對妖精全部都該殺的教義產生了懷疑。呂洞賓施展開御女八法,竟是可以連戰數場而一發不洩,使得白牡丹大為驚奇,於是就去向鐵柺李與何仙姑請教,當晚呂純陽便丟了元陽至寶,這時他的對頭黃龍禪師突然出現,不但打敗了他,還把呂洞賓的雌劍給收了去,從此呂洞賓就只剩下一柄雄劍護身了(這段經歷又被稱為“飛劍斬黃龍”)。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雪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