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聖宗皇帝隆緒在都城五京舉行50歲生日慶典。五京城車水馬龍,雲集了各路前來祝壽的人流。
隆緒在大殿上接受封疆大吏的朝拜。
雲州節度使完顏和是最後一個上殿的,他兩手空空步入大殿,身後也沒有跟著抬拿貢禮的隨從,群臣面面相覷,不知他獻上的是何貢禮。隆緒也有幾分驚異,因為幾乎所有進殿的外臣都帶著幾名抬拿貢禮的隨從。
完顏和向聖宗行了禮說:“臣所轄雲州是邊遠地域,地偏民稀,沒有出產特產奇珍。臣赴任之後,為報聖恩,處心積慮思政,百姓能獲得衣食,但離富有日子尚遠。此次赴京祝壽,臣能獻上的唯一賀禮就是臣的幕僚張儉!他現正在殿外聽候聖上宣旨進殿!”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獻上一名隨從做貢禮,這成何體統?
隆緒卻有些驚奇地問:“完顏卿把幕僚張儉獻與朕,張儉有何過人之處?”
“張儉外號雲州一寶!”完顏和侃侃而談。完顏和初到雲州赴任,雲州問題多,積案如山,他需要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來幫他處理政務。雲州城百姓聞知後,紛紛登門前來推薦:雲州登縣秀才張儉飽讀詩書,足智多謀,完顏大人應重用此人!百姓初時來了三五個,後來陸陸續續來了數百人,計有三十批次。
完顏和見這麼多人前來做說客,心中不高興,認為這定是張儉指使或用錢物支使這些人前來走動的。就在完顏和對張儉產生反感之時,登縣發生了一起命案,佃農楊大山的女兒遭人姦殺於家中,登縣縣令查了多日,亦未能將兇手緝拿歸案。家中有妙齡女子的莊戶人家心生恐懼,夜裡早早關緊大門睡覺。更有甚者,晚上由年邁父母輪流看守女兒睡覺。登縣被採花賊搞得人心惶惶,百姓無心農事,縣令心中焦灼萬分。張儉毛遂自薦來到縣衙求見知縣,稱給他十天時間,定將採花賊緝拿歸案。
完顏和得知此事,竟對張儉產生好感。他派了兩名隨從去登縣,看看張儉是如何破此案的。第五日,兩名隨從回報完顏和:“姦殺命案已告破,採花大盜被緝拿歸案。”
完顏和大奇,急急問:“張儉用了哪些辦法?”
隨從說:“採花賊得知是張儉插手查此案,知道難逃法網,於是經過一番自我掙扎後,惶惶不可終日的他到縣衙自首了!”
竟有此事!完顏和視張儉為奇才。再過月餘,縣衙判令將採花大盜梟首,呈批的同時,獎賞張儉百兩黃金。張儉把黃金分成兩份,九十兩黃金給了失去女兒的佃農楊大山,十兩黃金給了即將失去兒子的採花大盜的父母養老。
完顏和驚歎張儉的才智和胸懷,他夜赴登縣登門拜訪張儉。張儉家出奇地簡樸,但房子裡面堆滿了書籍。他身穿粗布衣裳,人卻顯得非常地精神。完顏和連夜把張儉帶回雲州,協助他處理公務。
張儉經常伏案工作,日批公文百份。他用年餘時間把雲州前任節度使遺留下來的數千份積案全部處理完了。
完顏和從堆積如山的案件中脫開身來,指導百姓拓荒引水,重視農事,衣不遮體的百姓逐漸過上了溫飽的日子。完顏和常把這政通人和的局面出現的功勞歸到張儉身上,張儉卻從不敢居功。
張儉入幕的第三年秋天,雲州城發生了一起盜賊劫家大案,城中富戶盧員外的家中被盜賊劫走了千兩黃金,一名家僕被殺。完顏和親自偵查此案,把八名盜賊緝拿歸案,把兩人處死,六人流放。此事處理沒有多久,登縣縣令來報:抓到兩名盜賊,審訊供出曾在雲州城盧員外家劫走千兩黃金,殺死家僕之事!
“處死、流放八名盜賊”一案是冤案。遭受冤獄的八名涉案者家屬來到雲州城告狀,上訴鳴冤,完顏和左右為難,暗示府衙不接受家屬的上訴。
張儉很生氣地對完顏和說:“此案已真相大白,完顏和大人應還那八名無辜者的清白。”
完顏和惱怒地說:“你難道想讓我為這八人償命嗎?”
張儉說:“這八家的老老少少孤苦無人奉養,他們所求是要得到補償。完顏大人應將六名流放無辜者召回,補給一些撫慰金,那兩名冤死者,則應加重補償金。”
完顏和和張儉一起帶上兩百兩黃金到死者家屬慰問,並登門道歉。死者家屬原諒了完顏和。張儉卻又對完顏和說:“此事須上報朝廷,完顏大人應思過,並自己下令罰俸一年!”
完顏和長嘆一聲對隆緒說:“臣與張儉共事三年,覺得其才、其智、其度、其胸懷都在臣之上,故臣把他舉薦給皇上,望其能為皇上處理政務之事分憂。”
隆緒大喜說:“傳張儉進殿!”隆緒在殿上向張儉問了三十餘條關於治國安邦的策略,張儉對答如流。
隆緒認為張儉為治國奇才,當即封他為同知樞密院事,並以完顏和舉薦有功,賞黃金五百兩。
張儉當即奏道:“完顏大人前番審案不慎,錯殺兩人。上報朝廷,朝廷念其有功於雲州未加追究,臣認為朝廷的處罰輕了。此番因舉薦有功而賞黃金五百兩,臣認為朝廷的賞賜重了。賞罰不明,法度就會無序。臣認為審案之錯和舉薦相抵消,完顏大人不該得到五百兩黃金!”
隆緒驚愕地說:“若非完顏大人舉薦,你怎有機會進殿面見朕?你不感念其恩,怎反倒說其不足?”
“為臣者不敢有私念!”張儉正色道,“下臣這般做,正是對完顏大人舉薦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