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報仇(軼事)

[ 民間故事 ]

這是光緒十五年五月的一天早上,德茂堂藥房的掌櫃萬糧,急匆匆地趕到了縣衙。因為就在今早的寅時,他的參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替萬糧看管參田的長工名叫繆三。據他所講,當時大概有五六位壯漢,手持鐮刀進入參田,先是將他控制,然後便開始大肆糟蹋參田,任憑他如何哀求都無濟於事,直到將田裡的人參摧毀殆盡,才揚長而去。

吳縣令聽了萬糧的陳述,認為這是惡意報復,便問萬糧是不是得罪過什麼人。萬糧回答,前陣子剛與登壽堂的掌櫃周全打過架。由於德茂堂與登壽堂一直存在生意上的競爭,所以兩人結怨已久,前些天更是大打出手,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吳縣令一邊聽,一邊不斷點著頭,又問萬糧是否能提供其他線索。萬糧回覆縣令,說,他懷疑繆三與周全裡應外合,破壞了參田。

吳縣令眉頭一皺道:“你這樣說可有什麼根據?”

萬糧回答:“我去看過參田了,奇怪的是田裡所有的名貴人參全被糟蹋了,而價值不大的卻都完好。我想這一定是有人指點,要不然哪有這麼巧的事。還有,就在前天,我親眼看到繆三的老婆菊娘去登壽堂抓藥了。繆三是我的長工,他老婆跟我也很熟,不會不知道我與登壽堂的過節。她為什麼不來我德茂堂抓藥,而偏偏要去登壽堂呢?”

吳縣令對萬糧提出的兩點懷疑表示肯定,當下便帶領衙役將繆三逮捕了。果然,在吳縣令親自審問下,繆三很快交代了他與周全的秘密關係。

據繆三所說,周全是由於那日與萬糧打架吃虧,才懷恨在心決意報復的,並在第二天晚上找到了繆三,承諾讓繆三的老婆來登壽堂免費抓藥,前提是繆三得幫他破壞萬糧的參田。繆三的老婆是遠近有名的藥罐子,如果周全真能兌現承諾,那麼對繆三來說無疑是卸去了肩上的重擔。他沒猶豫多久便答應了,並最終在那天寅時協助周全破壞了參田,尤其是名貴人參。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周全自然是難脫干係了。然而,當週全逮捕歸案後,卻說什麼都不承認有這檔子事。

他辯解道:“我與萬糧有仇不假,但周某絕非暗箭傷人之徒,況且那日與萬糧打鬥之後,我便去關外接辦藥材了,怎麼可能有時間去找繆三呢?!至於菊娘上登壽堂抓藥,這是她的事,周某就更管不著了。”

按理說,周全的反駁不可謂不有力,但吳縣令卻認為那是狡辯。於是,為迫使其招供,吳縣令便下令動用大刑。周全雖說是硬漢,但也還是受不住這非人的折磨,只好承認罪行,簽了字,畫了押。

屈辱,憤怒,加上刑罰的摧殘,周全終於倒下了。他沒能走出獄門,就這樣死於非命了。

周全的死,無疑重創了登壽堂。由於群龍無首,登壽堂的經營陷入困境,沒多久,便在與德茂堂的競爭中倒閉了。原本富裕的周家,也從此沒落,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隨著登壽堂的敗落,德茂堂迅速崛起。由於壟斷經營,萬糧一次次提高藥價,而百姓只能忍氣吞聲。為了去別處購買更便宜的藥,因而延誤病情,甚至由此喪命的例子也時有發生。這期間也曾經有過幾位富商,開過新的藥房,但最終都被萬糧僱用的打手給攪黃了。

此種情景,轉眼便維持了十五年,而萬糧也早已是富甲一方的大人物,沒有人敢挑戰他的地位,即便是吳縣令,也與他稱兄道弟。

這天清晨,德茂堂照例顧客盈門。突然,不遠處響起了一陣鞭炮聲,引得眾人紛紛回頭。原來是斜對面的店鋪開了間武館,美其名曰“北風拳館”。

館主自稱丘北風,年紀輕輕,也就二十六七的樣子。但口氣很大,說要大擺擂臺十日,十日內無人勝他,他才正式開館收徒。

丘北風的傲慢激起了各路高手挑戰的決心。十日間,衙門的捕快,民間的拳師,紛紛上前應戰,但無一不是大敗而回。很快,丘北風便聲名鵲起。十日後,他的武館正式開張,而想要成為他徒弟的人,早已踮著腳尖排隊多時了。

丘北風以教授南拳為主,根據學徒所付費用的不同,制訂了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教學計劃。如此過了幾年,他的徒弟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他也成了這個縣城鼎鼎大名的丘師傅。到了三十歲,衙門的張捕頭又將其親妹妹嫁於丘北風。如此,丘北風的根基更加穩固了。

丘北風的妻子張氏,雖然沒讀過書,但為人聰慧而有遠見。她一直覺得拳師是碗年輕飯,又充滿兇險,便誠心勸丘北風改行。

丘北風反問她:“除了打拳,你覺得我還能做什麼呢?”

張氏回答:“隨便做些生意就行,這個可以再商量。”

“其實我早就想好了,”丘北風笑著說,“三十歲前我要以拳術立業,三十歲後我要以醫術揚名。”

張氏驚訝道:“你還懂醫術?”

丘北風又笑了:“醫術才是我最擅長的,拳術倒還在其次。”

不久之後,北風拳館更名為北風醫館,丘北風開始掛牌行醫了。衝著丘北風的大名,前來北風醫館的病患從第一天起就絡繹不絕。人們都想爭先領略丘北風的醫術,而丘北風也沒令他們失望。他妙手回春的造詣,很快便讓人們忘掉了他拳師的身份,從此以丘大夫相稱了。

隨著丘北風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醫館看診的病患也越來越多。但麻煩的是,丘北風只負責開方,並不提供藥,要抓藥還得去萬糧的德茂堂,這讓患者大感不便。他們實在不想再踏進德茂堂了,便紛紛建議丘北風開設藥房。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攻城計中計
下一篇: 千里良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