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活菩薩

[ 民間故事 ]

引言

清代末期的上海灘被分割成了租界,卻是中國的一顆耀眼明珠,也是舉世矚目的寶地。只要來到上海灘,各顯神通,就能發財致富,所以富人、大老闆多得數不清;當然,奸商、流氓、壞蛋也不少。

這時的上海灘,出現了一個奇人——此人大名陳春瀾,來自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父母務農,陳春瀾是最小的老五,家裡窮得叮噹響,在他十四歲那年,來到上海灘混飯吃。被惇信洋行的外國人看中,把他招去當雜工,每月也有八九塊銀元。陳春瀾因為不習慣花錢,從不去領工資,有人說他“戇佗”(呆子),而陳春瀾從不放在心上。

1.路遇告地狀

這天,陳春瀾受洋行之差,去給幾家單位送信,走在外白渡橋上時,發現東邊橋堍下,擁著一群人,來到橋堍近前一看,原來眾人圍觀的是“告地狀”。

所謂告地狀,是乞丐討飯的一種方式,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寫在紙上鋪在地上,雙膝跪地,請路人施捨……陳春瀾見這個告地狀的是外國人,攤著的是一塊白布,上面寫的是漢字和英文。他坐在地上,身穿破舊西裝,一頭凌亂蓬鬆的黃頭髮,高鼻子大眼睛,臉上髒兮兮的。圍觀者中沒人施捨,卻在指手畫腳地議論,讓陳春瀾心生好奇。

有位穿長衫的先生,把地狀內容朗讀起來……內容並不複雜——告地狀的是個叫約瑟夫的德國人,是個經營絲絨的洋行老闆。因為經營不當,又遭東洋流氓團伙欺詐,如今一貧如洗,想要回國再來重振旗鼓,卻無回德國的路費。誰能借給他三百塊銀元,三年以後將以加倍數量奉還……

聽此一說,引起圍觀人更激烈的議論:這個外國佬是騙子,把中國人當成洋盤傻子了,三年以後不還銀子,找誰去算賬啊!除非遇上了有錢的戇佗,會給他銀元呢!

陳春瀾聽說這般情況,心中異常同情,他聽人說過,人總有落難的時候,做人無需錦上添花,應該雪中送炭。他想到他每月從不領取的工錢,回到洋行,找管賬先生一問,先生翻開賬本一查,說:“你有400多塊銀元沒領取呢。”春瀾領了300塊銀元,隨即把銀元裝進布袋,急匆匆走了。

陳春瀾來到外白渡橋橋堍,依然有許多人在圍觀議論。他撥開人群對約瑟夫說:“300塊銀元我借給你!”他將布袋往地上一放,“這錢你拿去吧!”約瑟夫驚訝地張開布袋一看,將手伸進布袋,抓出一把銀元來凝視一番,然後站起身來,用中國話說道:“你是我的大恩人哪!”

圍觀者們看傻了,驚訝得肅然靜悄悄,驟然間又嘰嘰喳喳嘈雜起來——果然有這樣的戅佗啊!也有人十分不解,說這人不像是富豪,哪來這麼多銀元,又有這般慷慨,難道他是濟公活佛轉世呀!……

人們只管不解和議論,不知不覺中德國人和陳春瀾不見了。他們倆來到一個僻靜處,約瑟夫問了陳春瀾的姓名地址,一再表示三年後一定加倍奉還。雙方依依惜別。

2.出手抱不平

陳春瀾有次送信回來,碰到個蘇北口音、破衣裹身的鄉下人,說他來上海找不到打工的地方,肚皮餓得發慌,要求給點小錢去充飢……這時有個東洋人經過,不但不給錢,嘴裡還罵著“白格亞路”,再狠狠地踢他一腳……陳春瀾見此情景,當即怒目而視,不客氣地走上前去:“你為啥要踢人啊?”東洋人舉手想要打人,陳春瀾撩起一腳把東洋人踢翻在地:“你這個東洋流氓,有本事起來跟我來較量,我非揍你個半死不可!”這時候來往的行人,見到正氣凜然的小夥子,都蹺起大拇指,東洋人見此情景,趕快爬起身來就逃。

說來也巧,這天陳春瀾正好身上有三塊銀元,他把錢交給鄉下人,說:“我只有這點錢,你趕快去吃飯吧,只要你肯幹活,打工的地方總會找到的!”鄉下人再三道謝而去。

陳春瀾轉身要走,遠處三個東洋人,手執木棍奔過來,奔在最前面的就是那個挨踢的壞蛋,陳春瀾明白,這是東洋流氓要來報復他了。於是他卷卷袖口準備迎戰,一來二往,春瀾明顯寡不敵眾。這時突然有個西洋人喊話:“快停手,你們怎能三打一,再不停手我要叫巡捕了!”東洋流氓一聽喊話的是西洋人,趕快逃走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鴿神
下一篇: 錢莊奇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