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新知縣來靖淮城上任三年整了,利民好事沒做幾件,壞事倒做了一籮筐。只因當年沒有贏得有治的支援,所以平時在刮取民脂民膏時,也多有提防。民間警察有治是個聰明人,他要從中作梗,你準倒黴。平時沒事時,縣太爺就跟下人們打聽有治其人。下人們每每說起有治,都把有治吹得神乎其神。縣太爺越聽心裡越吃緊,時時刻刻擔心有治會與他作對。有治啊有治,我實在沒法子,請你你不來,送禮你拒收,在你的眼皮底下當個縣太爺,簡直像個小偷。縣太爺每每想到這裡就撓頭。
其實有治是人並非神,雖然愛打抱不平,卻也不顯山不露水,只憑聰明治人。這三年裡,他雖對縣太爺敬而遠之,卻聽其言,觀其行。這縣太爺道貌岸然,行為不檢,恨不得把民脂民膏都搜刮盡,深深害苦了全城老百姓。有治當然不會放過他,自有好辦法治他。
一天清早,縣太爺剛坐上太師椅,就聽到下人報:“有治大人到——”縣太爺頓覺不妙,這有治平時請都請不來,這會兒竟然不請自到,肯定沒好事。縣太爺正想轉身溜掉,可有治已經進門了。
縣太爺見有治微笑著走來,就滿臉堆笑迎上去,客氣道:“有治大人光臨,有失遠迎,得罪得罪!”
有治也客氣道:“哪裡哪裡,要說失禮,還是我有治失禮在先。你多次抬舉我,我都有所冒犯,一直深感不安,今日特地登門向你賠禮道歉。”說完,有治就向縣太爺拱手行禮,一副謙恭的樣子,讓縣太爺很是驚訝。誰說有治調皮,這會兒不是很規矩嗎?縣太爺心裡感到甜蜜蜜的。
寒暄之後,有治便言歸正傳:“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今天中午我請你。我看孔廟裡的烏龜橋最有詩意,就把宴席設在那裡,縣官大人,你一定要按時去,有個最高大的坐椅是專門為你設計的,你到時千萬別客氣,該你坐的你就坐下,免得路人不認你。”
縣太爺一聽是請他去赴宴,樂得眉開眼笑,面目生輝,心想這位有治大人還蠻講義氣,不僅沒有跟我過不去,還設宴請我,豈有不去之理?於是,縣太爺欣然應諾道:“我去!我去!只是讓有治大人破費,不好意思。”有治笑道:“縣官大人愛民如子,廉潔清明,我能請到縣官大人實乃榮幸。就這樣定了,到時我在烏龜橋上恭候!”說完,有治就告辭了。
縣太爺之所以對有治的一番誠意沒有絲毫懷疑,是因為這幾年他對各界名流的宴請已司空見慣,有治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眼光也是向上的,能弄出什麼鬼把戲?在烏龜橋上設宴席他還是第一次聽說,枯木逢春橋上聚,有新意,不吃不喝也有趣。縣太爺直想得饞涎欲滴,心急火燎,沒等時辰到就去了。
烏龜橋建在靖淮城孔廟內半畝方塘之上,橋上平平展展,橋下流水潺潺,加之周圍花紅柳綠,古柏參天,真乃鳥語花香,風景這邊獨好。平日,這裡是讀書人吟詩作賦的地方;今日,這裡將成為有治聰明治人的道場。
縣太爺還沒到橋頭,就看到有治已率領一幫文人墨客在橋頭迎候。縣太爺三步並作兩步來到跟前,一抬眼就看到了一把高大的坐椅赫然立在橋邊。沒等有治指點,他就毫不客氣地坐了上去,哪知這一坐就是禍,只聽那坐椅一陣“吱吱”響,緊接著,椅子便往後一斜,縣太爺的身子就成了個倒栽蔥樣,任他兩手亂抓、兩腿亂蹬也沒用,剎那間,連人帶椅撲通墜入水中。眾賓客禁不住拍手叫絕,然後都湧到橋邊看熱鬧,看了半晌卻不見縣太爺的影子,只見一頂烏紗帽悠悠地漂在水面,旁邊還不斷地冒出氣泡。過了好一會兒,縣太爺才咕咚咕咚地從水裡露出頭來,嘴裡直叫“救命救命”,兩眼還盯著橋頭的一席佳餚。這時,橋頭橋尾都擠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大家看到這情景,好不開心。
縣太爺在烏龜橋上吃了虧,一直悶悶不樂,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有治是刁民、流氓。有治的耳根也靈,只是他左耳進右耳出,從不以粗魯還粗魯。對付這厚臉皮的縣太爺,他自有高招。
果然,就在縣太爺過六十大壽那天,有治懷揣一隻禮盒直奔縣衙而來。那時縣衙里正歡騰,金碧輝煌的壽堂內外高朋滿座,縣太爺的各路狐朋狗友及土豪劣紳,都紛紛送禮上門。正要開筵祝壽的時候,一個衙役前來稟報:“有治大人持禮盒求見。”
一聽有治大人又來了,縣太爺嚇白了臉。想到不久前在烏龜橋上丟人現眼的那一幕,縣太爺恨不得立即把他剁成八塊。眼下正是本老爺大壽的喜慶日子,他來做什麼?難道又想來害我不成?想到這裡,縣太爺便拍案而起,道:“不見不見,馬上把他打發走,縣衙再也不許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