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害死官

[ 民間故事 ]

荊州府來了一位新知府老爺,名叫楊松,這位楊大人來頭可不小,其父是前任吏部尚書,其兄更是當朝一品的宰相。楊松也是三榜進士探花郎,殿試後被皇上封在翰林院,當了三年的編修,這才外放到荊州。

楊大人為官清明,可偏偏好吃,且不似簡單的饕餮之徒那般圖個口腹之慾。他要吃得對他的嘴和胃才會稱心。來荊州三個月,楊大人不僅把上幾任遺留下的積案清完,也把荊州上上下下、城內城外的各種菜餚小吃、特色細點都吃了個遍,可是,竟然沒有找到一種合他胃口的食物。

楊松除了吃以外,還有一個愛好──踏山游水。這天沒事,他吩咐衙役:“我要出去逛逛,有告狀或公事等我回來再說。”出了府門,他就問本地的黃師爺,哪兒有美食是當年神農氏嘗百草的地方。此地峰巒奇峻,植被秀美,是難得一見的美景。只是山勢險峻,崖高林密,平日裡除了山民採藥砍樵,去的人很少。”

聽黃師爺這麼一說,楊松一下子來了興趣,非要去遊覽一番。黃師爺拗不過大人,只好多叫侍衛隨行。

神農山脈連綿幾百裡,是名副其實的崇山峻嶺。楊松看得眼花繚亂。就在他們深入林中不遠,突然聽到一陣陣清脆的“嚦咕嚦咕”的叫聲。這聲音清脆婉轉,非常好聽。楊松問:“黃師爺,這是什麼叫聲?”

不等黃師爺開口回答,突然從旁邊灌木叢中躥出一個漢子來。只見他行如猿猴,躥到他們馬前,幾乎沒有發出聲響,這一下把眾人嚇了一跳。侍衛們連忙拔刀在手,剛想呼喝來人止步,那人卻豎起食指在嘴邊做了一個噤聲的動作,然後又轉身,躡手躡腳地走到灌木叢邊,探頭朝前望去。

楊松和黃師爺面面相覷,不知這漢子到底是什麼來路。黃師爺使了個眼色,一個侍衛下馬輕手輕腳地走到那人身邊,過了半晌才回來低聲告訴大人:那邊只是一片空地,什麼都沒有。

楊松更納悶了,下馬想親自去問個明白。他走了沒幾步,只聽那漢子嘴裡“嚦咕嚦咕”發出幾聲清脆的叫聲。灌木叢後也傳出幾聲悅耳的叫聲和他應和,叫聲由遠及近,慢慢到了灌木叢邊。那漢子突然一拉,只聽一陣鳥兒撲翅掙扎的聲音響起。漢子大笑:“終於抓住了。”

楊松等人這才走近,發現漢子手中抓著一張幾近透明的絲網,網就張放在灌木叢後,此時網中幾隻黑色的小鳥正驚慌失措地撲稜著。

楊松問起緣由,那漢子指著網中的小鳥說:“這叫荊鷓鴣,是咱們荊州神農山脈的特產,這種鷓鴣叫聲清脆婉轉,悅耳動聽,玩鳥的人最喜歡。”

“那你是捕它們去鳥市賣錢?”楊松問。

收好網中的鷓鴣,那漢子跪下向楊松請安:“早聽人說咱們荊州來了位清官大老爺,想不到竟讓我碰上了。大人想知道我捕這荊鷓鴣的目的,且隨我向前三里地,到小民家中歇息片刻,容我詳細奉告。”

楊松也是被吊起了興趣,剛好時近正午,這山林之間沒地方進餐,便和漢子朝前步行。那漢子邊走邊說:“這林中遍長百草,多有救人性命和讓人長生之靈藥,而這荊鷓鴣只啄食這些靈草妙藥為食,時間長了,它們自身便成了一味特殊的藥引。傳說中的神仙張果老就是吃了這山中的荊鷓鴣才羽化成仙的。他羽化後傳下一道美味──炒荊鷓鴣,堪稱世上絕味啊。”

聽到這裡,楊松心中一動。漢子接著說道:“只是這荊鷓鴣極為靈巧,很難捕捉,小人世居於此,祖上是當年張果老的貼身小僮,所以會這一手絕技。剛才為了捉荊鷓鴣,冒犯了大人,還請見諒,草民願以炒荊鷓鴣謝罪。”

楊松喜不自禁,連聲稱好。

轉眼間到了漢子家中,漢子麻利地嗆死荊鷓鴣,拔毛斬塊,起火快炒,片刻便做出一道炒荊鷓鴣端了上來。楊松伸箸一嘗,不禁拍案叫絕。那漢子跪在地上說:“聽說大人是難得的清官,為咱們荊州百姓造福不少,小人願意日日捕捉數只荊鷓鴣敬上,但求替荊州百姓為大人做點什麼以為報答。”要是送錢送禮的,楊松早變臉了,但美食麵前,他立刻應允了。

自從吃到炒荊鷓鴣,楊松每日三餐都想吃。只是荊鷓鴣難捕,漢子每次只進數只,按楊松的胃口一頓剛好。為了能延長享受,他只能每餐吃兩隻佐酒。

時光如梭,不覺間楊松到荊州已有一年。這一日,他突然覺得身體沉重,渾身如觸電一般,之後連手足都麻木起來。

黃師爺找來荊州城中各大醫館的名醫診治,可是連什麼毛病都看不出來。楊夫人心慌意亂,和黃師爺商量,黃師爺也是一籌莫展,說是不如給大人準備下後事。就在知府後堂一片悲聲時,前堂大鼓被人敲得山響。衙役一看,是個遊方郎中。不等他們問話,那郎中先問:“你家老爺是不是突生暴病,軀體麻木不能動彈?”衙役們連連點頭稱是。“快,帶我去看看,說不定還有救。”郎中急道。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陳府疑案
下一篇: 鐵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