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江南茂林鎮上有兩家雨傘作坊,老闆分別是劉掌櫃、馬掌櫃。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馬掌櫃總是看劉掌櫃不順眼,劉掌櫃偶爾也對馬掌櫃的為人有微詞。
劉掌櫃的劉記傘坊和馬掌櫃的馬記傘坊的生意,原本不相上下。這一年,馬掌櫃仗著自己年紀尚輕,便去外地拜師學藝。半年後,他回到茂林鎮,從此,馬記傘坊製作出來的雨傘既結實又好看,硬是把劉記傘坊的雨傘比了下去。
劉掌櫃也想外出學藝,可是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只得作罷。於是,去馬記傘坊買雨傘的人越來越多,而劉記傘坊冷清了下來。
這天,劉掌櫃領著一個名叫鄭順的夥計,趕著一輛馬車,去縣城裡賣雨傘。劉掌櫃是這樣打算的:既然去我劉記傘坊裡買雨傘的人越來越少,不如把雨傘賣到縣城裡去,只要多去幾家店鋪,我的雨傘也能賣出去。
誰知,一連去了幾家店鋪,竟一把雨傘都沒能賣出去,劉掌櫃不禁有點洩氣。這時,一家雜貨鋪出現在眼前,劉掌櫃硬著頭皮走了進去。
雜貨鋪的老闆姓陸,陸掌櫃一連看過幾把雨傘後,對劉掌櫃說,雨傘雖然結實,但卻有些笨拙,不夠輕巧,若是買下這些雨傘,恐怕會賣不出去,虧本錢。
劉掌櫃沉默了一會兒,忽然道:“既然陸掌櫃想買既結實又輕巧的雨傘,茂林鎮的馬記傘坊倒是出產這樣的雨傘,您不如去那裡看一看。”劉掌櫃還把去茂林鎮的路線,詳細告訴了陸掌櫃。
劉掌櫃的一番話,把站在一旁的鄭順給聽呆了,他左思右想,就是想不明白劉掌櫃這不是在替馬掌櫃吆喝嗎?這天底下,哪有替對手吆喝的道理?
出了雜貨鋪大門,鄭順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劉掌櫃聽了搖搖頭,沒有說話。從那天以後,劉掌櫃逢人便誇馬記傘坊裡的雨傘。
三天後的上午,劉掌櫃領著鄭順上街辦事,忽然看見一輛馬車駛入了鎮子,車上坐著陸掌櫃。
劉掌櫃衝陸掌櫃打了一聲招呼,陸掌櫃跳下馬車,兩人寒暄了起來。當劉掌櫃得知,陸掌櫃此行來到茂林鎮,是專門前來看馬記傘坊的雨傘的,便親自把他領到了馬記傘坊的大門前。
這一幕,把鄭順給看傻了眼,心說:劉掌櫃啊劉掌櫃,你不但替對手吆喝,而且還把生意送到對手門前,你到底圖個啥呀?
陸掌櫃見馬記傘坊所製作的雨傘,果然既結實又輕巧,便買走了滿滿一馬車雨傘,馬掌櫃賺了一筆銀子,臉上不禁樂開了花。當他得知陸掌櫃之所以來到他的傘坊裡購買雨傘,是劉掌櫃替他吆喝的緣故,不由得更加得意了,逢人便說:“連劉掌櫃都替我吆喝了,看,我就是比劉掌櫃強!”
從此,來馬記傘坊購買雨傘的客商絡繹不絕,馬掌櫃很快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兩個月後的一天,劉掌櫃把劉記傘坊裡的工匠夥計叫到一處,說:“我作坊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你們不如去馬記傘坊裡做工吧!馬記傘坊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正缺人手,你們去了,馬掌櫃肯定會僱你們。”
架不住劉掌櫃的反覆勸說,當天,一大半的工匠夥計都去了馬記傘坊,而有幾個人卻死活都不願意離開劉記傘坊,鄭順便是其中之一。
這天,陸掌櫃再次來到茂林鎮,購買馬記傘坊製作的雨傘。買好傘後,他來到劉記傘坊看望劉掌櫃。
與劉掌櫃聊了一會兒後,陸掌櫃站起身來,湊近掛在牆壁上的一把扇子。那是一把竹扇,是使用被削得薄如蟬翼的竹篾編織而成的,不但精巧,而且極為柔韌,扇面上還編織著漂亮的圖案。一時間,陸掌櫃不禁看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