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間,湖廣武岡進士於子仁到昌樂任縣令。有關於縣令在任期間的傳說很多,“金狐”就是其中一個。
這天,於子仁帶著幾個隨從來到縣城東南方的方山。山雖不高,但蒼松翠柏,鍾靈毓秀。於子仁和隨從不覺間已到半山腰,忽聽一陣吵吵嚷嚷的聲音。於子仁循聲望去,只見樹叢間幾個壯漢正拉扯著一個人向山上走,被拉扯之人使勁掙扎也掙脫不了。難道是遇上了綁匪?於子仁向隨從擺了擺手,示意去把人抓來。
隨從把八個人帶到縣太爺面前,於子仁喝問是不是綁匪。一個領頭的忙上前回答,他們是親兄弟,不是綁匪。於子仁讓那個被拉扯的人答話。原來,這人是一家的老大,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如實告訴了於子仁。
方山上有一口井,直上直下,足足有十幾米深,下去之後,裡面還有很長的橫道。有一天,一個樵夫從井口路過,突然聽到井底傳來吱吱的叫聲,他不由得往裡一看,竟是一隻純金的狐狸!等他回家拿來繩子下到井底,卻怎麼也找不到了。訊息傳開,引來許多人下井尋找,始終都沒有找到,金狐的傳說卻流傳下來了。
後來又說,想逮住金狐,必須是親兄弟八人,齊心協力挽一個繩套,把繩套送下井底,就能成功。
無巧不成書,山下就有這一戶人家,正好弟兄八個。老二先聽到了這個訊息,他急忙把兄弟們召集在一起,商量去套金狐。七個兄弟帶上繩子去叫老大,不料老大說老爹不見了,他得去找老爹。七個兄弟都勸老大先去套金狐,回來再找老爹,但老大擔心爹在外邊凍著餓著,丟下一句“我不要金子,我要爹”,轉身就走。
這八兄弟的老爹操勞了大半輩子,掙下了不小的家業,如今年老體衰,七個兒子爭著分光了家產,唯獨大兒子不爭,只把老爹背到了自己家裡,老大媳婦和兩個孩子對老人悉心照顧。兄弟七個日子過得滋潤,但對老爹不管不問。老爹年紀大了,有時犯糊塗,經常出去就回不了家,每一次,都是老大一家把爹找回來。七兄弟看大哥是一個見錢不知道彎腰的傻瓜,都說老大死心眼。
老二心眼多,想著怎麼能多得一份,於是就把自己的小舅子叫來,讓小舅子當老八,站得離井口最遠,估計金狐認不出來,這樣他就可以得兩份金子。
八個人來到井口,一起做了個繩套放下去,一溜排開,渴也忍著,餓也忍著,就這樣堅持了三天三夜,井裡一點動靜也沒有。正在精疲力竭的時候,繩子突然抖動起來,老二以為是金狐進套了,急忙大喊一聲:“拉!”可是拉上來一看是空繩,八人結成的繩套開了一個扣,就是老二小舅子結的那個扣開了。看來金狐知道有人在冒充了。哥幾個商量,只有想辦法把老大弄來才行。
到了老大家,只有老大的小兒子在,一家人都出去找老爹了。哥七個就在老大家等著。再說老大出去找爹沒找到,餓得難受就想回家拿點吃的。一進門就被七個兄弟圍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老大先和他們一起去套金狐。無論兄弟們怎麼說,老大隻有那句話“我不要金子,就要爹”。老二看怎麼勸都沒用,便和弟弟們商量,把老大強行弄到山上去。就這樣,七個兄弟逮住老大,不由分說,拉拉扯扯到了方山的半山腰,碰巧遇到了於子仁。
於子仁聽完,回頭問七個兄弟老大說的是否屬實。七個兄弟在縣太爺面前不敢說謊,連連答“完全屬實”。
於子仁冷冷一笑問七個兄弟:“你們帶著比金子還貴重的寶貝嗎?”七兄弟不解,老二上前說:“老爺,金子就是最貴重的了,哪有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