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春

[ 民間故事 ]

清朝。

這天,風和日麗、天氣晴好,鄭華獨自一人去玉山遊玩,本打算中午就下山,誰知卻被山清水秀的美景迷住,竟一時流連忘返。等他遊興淡去準備返程時,卻見黑壓壓的陰雲從山那邊翻滾過來,一場狂風暴雨不期而至。鄭華心中暗叫不好,趕緊頂風冒雨往山下跑去。

開始的時候,鄭華還能看清下山的路。但雨越下越大,如同瓢潑一般,加上夜幕降臨,他無法分清東西南北。這時,遠處山谷傳來隆隆巨響,猶如萬馬奔騰一般。他心想這下完了,山洪暴發,我這條小命休矣!

正當鄭華手足無措之際,突然,一雙大手緊緊抓住他的胳膊往上一拉,把他拽到了一個平臺上。鄭華驚魂未定,再看剛才站立的地方,一股巨大的洪流呼嘯著奔湧而過。

緩了好一會兒,鄭華這才明白過來剛才是有人救了他,於是趕緊向救命恩人道謝。

救他的是位老者,老者對鄭華說:“看這架勢,這雨一時半會兒也停不了,這會兒冒雨下山十分兇險,我看公子不如就在寒舍將就一晚,明天一早雨停之後再下山,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鄭華聽後感激地說:“多謝老伯厚意,如此就多多叨擾了!”

鄭華跟在老者身後來到一個山洞裡。洞中陳設比較簡單,正中間放著一張八仙桌,桌子上燃著一根蠟燭,擺著一把茶壺和幾隻茶碗。藉著燭光看去,鄭華髮現老者有六十多歲,臉龐瘦削,鬚髮皆白,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老者笑眯眯地看著鄭華,問他:“請問公子尊姓大名?”

“小生免貴姓鄭,單名一個華字。敢問老伯尊姓大名?”鄭華謙卑地問。

“小老兒免貴姓胡,單名一個泉字。”胡泉報了自己的姓名後,又對鄭華說,“鄭公子請稍候片刻,小老兒去去就來!”

胡泉說完不等鄭華回答,就健步走進一個偏洞中。鄭華這才明白,原來這個山洞是洞中有洞。

不一會兒,胡泉拿著幾件衣服回來了,他把衣服遞給鄭華,說道:“鄭公子,快把身上的溼衣換下,雨水溼涼,容易使人生病!”

鄭華接過衣服,剛要道謝,胡泉又說:“鄭公子肚子也餓了吧?我去給你弄點吃的,稍後就來。”

鄭華趕忙說:“多謝老伯!”

鄭華換好衣服,就在山洞中走動一下舒展舒展自己被冷雨凍僵的四肢。突然,他看到在左邊的洞壁上掛著兩幅畫,一幅是《靈狐戲蝶圖》,畫的是一隻小狐狸在花叢中和幾隻花蝴蝶嬉戲的場景;另一幅是《素人觀景圖》,畫的是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安靜地坐在一株垂柳下觀賞遠處的美景。這兩幅畫儘管在運筆上都存在一定瑕疵,但畫得惟妙惟肖,也算得上是佳作。看了畫作的落款,鄭華得知這兩幅畫都是一個叫素春的人所作。

鄭華正在那裡看得帶勁,這時胡泉端著一個托盤從偏洞裡走出來。他把一碗粥、一盤肉、一碟素菜和幾個饅頭放到桌上,然後請鄭華過去用餐。

鄭華一邊吃飯一邊和胡泉聊起了家常。

胡泉告訴他,他家祖上原本住在山下一個村莊,後來為了躲避戰亂舉家搬到山上住進了山洞,這一住就是上百年。

鄭華對胡泉說,如今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世間再無戰亂,他們可以搬下山了,山上環境雖好,但畢竟生活不便。

胡泉則搖了搖頭,說他們在山上住慣了,搬下山去反而不適應。

吃過飯,胡泉把碗碟收拾下去,又回來陪鄭華聊天。鄭華出於好奇,問他:“胡老伯,請問洞壁上那兩幅畫的作者素春,是哪裡人士?”

胡泉捋了捋下巴上的白鬍須,微笑著回答道:“不瞞鄭公子說,素春乃是小女,年方十八,近來迷上了繪畫,閒著沒事兒就把自己關在洞裡畫畫。小老兒不懂繪畫,也不知她畫得好還是壞。怎麼,鄭公子對繪畫也有研究?”

鄭華謙恭地回答:“談不上有研究,只是略懂一二。”說完,他走到那兩幅畫跟前,指著畫作上的幾處線條又對胡泉說,“胡老伯,令媛的這兩幅畫已是上乘之作,但稍有瑕疵,如果這幾處地方換一種畫法,效果會更好!”

鄭華話音剛落,突然一個女子的聲音從偏洞中傳來:“好一個效果會更好,真是大言不慚。既然公子如此自信,何不現場作畫,和奴家比較一番,看看到底誰的畫更勝一籌?”

鄭華愕然,趕緊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瞧去,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從偏洞中嫋嫋婷婷地走出來。

年輕女子走到近前,鄭華仔細一打量,發現她和《素人觀景圖》中的那個女子模樣很像。他頓時明白過來,《素人觀景圖》應該就是胡泉的女兒素春畫的她自己。

這時,胡泉看出了鄭華臉上的尷尬,趕緊打圓場說:“鄭公子,這位就是小女素春。”說完,又板起臉對素春說:“春兒,鄭公子乃是貴客,不許在此胡鬧,快快回內室去!”

素春站在那裡沒動。鄭華彎腰給她施了個禮,剛想開口賠罪,素春卻擺擺玉手製止了他。

這時,一個侍女已經在桌子上擺下了紙筆和顏料。素春柳眉倒豎地看著鄭華,不客氣地說:“公子請吧!”

鄭華看了看身旁的胡泉,無奈地說:“既然如此,胡老伯,小生就獻醜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惡有惡報
下一篇: 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