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賒旗起義

[ 民間故事 ]

西漢末年,南陽府東北近百里處有一頗為繁華的集鎮叫興隆店。它之所以興隆,是因為從它北邊流過來一條河叫潘河,從它西邊流過來一條河叫趙河,兩河在此彙整合了一條河叫唐河,唐河直向南奔流入漢水融入了長江,這裡就成了水陸交界的商業碼頭,南方水路來貨到這裡改走陸路,北方陸路來貨到這裡改轉水路。不少商賈看中了這裡水陸交通方便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紛紛在此打理生意設立商號,甚至安家落戶建立自己的商業王國。

話說當地有一財主,姓趙名鵬字雲飛,不僅有上千畝的土地,連鎮上的幾處碼頭也歸他所有,是個一跺腳當地也要顫一顫的人物,人們都敬稱他為趙員外。

一日,趙員外在一家酒樓飲酒,看到鄰桌一漢子獨自佔了一張桌在吃飯,他面前只擺了一碗麵,既無酒也無菜,看來囊中羞澀。這漢子三十來歲,雙眉如劍,五官不俗,穿戴雖然破舊,但難遮一身英氣。只見他很少動筷,面有愁容,雙目不眨地盯著酒樓外的旗杆發呆,那旗杆上懸掛著一面用黃色綢緞做成鑲著綠邊的酒旗,旗面正中央粘著一個偌大的劉字,酒旗正在風中飄揚,可見這家酒樓為劉家酒樓了。

趙員外頓生好奇之心,走過去雙手一拱說道:“官人,我一人飲酒甚是寂寞,你一人吃飯也甚是無聊,倒不如咱二合一樂他一番如何?”那人抬頭看了趙員外一眼,見趙員外滿面慈祥語氣誠懇禮數周到,忙還禮說道:“請了!”酒間趙員外問:“官人何方人氏,為何如此不樂?”那人道:“我姓劉名秀,是皇室後人,因王莽篡位我被追殺,三天前才擺脫了追兵,來到此地小憩。”趙員外一聽他是皇室後人劉秀,急忙說:“既然如此,請你到我府第居住,那裡更為安全。”劉秀說:“我還有一事未了。”趙員外問:“何事?”

劉秀說:“酒樓外的那面‘劉’家酒旗,勾起了我的心思。一是我為皇室繼承人,天下皆知。二是南陽府及周邊的府郡,均為朝廷的重臣忠臣,他們對王莽篡位早心懷不滿,若我在這裡扯旗起事,各府郡都會紛紛響應。”

趙員外忙插嘴道:“王莽篡位,橫徵暴斂,殘害忠良,怨聲載道,你若樹旗起事,定會招來千軍萬馬,光復漢室定然成功。”

劉秀嘆口氣道:“只可惜我現在是孤家寡人,無一兵卒,無一親朋,身無分文,連做一面招兵的旗幟都無能為力,如何能光復大業?”趙員外一聽忙站起身打拱道:“官人,我為一方地主,頗有一些家財,我願全部奉予官人光復大業。”劉秀一聽大喜道:“今遇趙員外,天助我也。我向皇天承諾:大業成時,我定厚報恩公。”趙員外高興地問:“不知官人現打算從何處入手?”劉秀指指那面酒旗說:“你可做百面紅、黃、藍、綠、褐五色軍旗,旗上繡有‘劉’或‘漢’二字,款式同酒旗一般,尺寸要大一些,旗做好之後,你先賒給我,並插遍三河兩岸,讓南來北往之人都知道皇室後人劉秀在此扯旗起事。”

正如劉秀所料,招兵的大旗一樹起,僅十餘天的工夫,南陽等府郡的兵馬蜂擁而來,把興隆店圍了個水洩不通。數萬兵馬在劉秀的率領下,高舉戰旗殺氣騰騰地向長安湧去。王莽的新朝很快被推翻,恢復了劉氏江山,建立了東漢王朝。

一日劉秀退朝,看到皇宮殿前彩旗飄飄,猛然想起在興隆店遇見趙員外及賒旗一事,忙下一道聖旨,封趙員外為閣老,進皇宮陪伴皇上。趙員外接旨謝恩後,讓傳旨宮人捎給劉秀一封書信,信上說他出身農家,不善理政,還是做他的員外為好。於是,劉秀就依了他的心願,除了厚賜金銀財寶外,又敕封他為萬戶侯,讓他永享民間上只有北京、西安、南京三城牆有九門,一個偏遠小鎮的城牆竟有九座城門,可見皇家的恩典。

因此鎮為皇家賜名,又因水陸交通方便,商通天下,更是吸引了天下商賈,來此做生意或路過做生意的絡繹不絕、車水馬龍,史料記載這裡曾是:白晝千帆過,夜晚萬盞燈。可見當時之繁華。甚至與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三大名鎮齊名,成了我國曆史上的四大商業重鎮之一。

這一歷史事蹟相傳了兩千多年,感動了無數人。1965年11月,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提名,國務院批准,把賒旗鎮升改為社旗縣,寓意為社會一直在民間流傳。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君子之道
下一篇: 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