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亮

[ 民間故事 ]

元朝末年,戰亂四起。王綱躲避到了諸暨五洩的山嶺中。有一位道士叫趙緣督,來投宿。道士來自終南山。

王綱從小喜歡讀書,擅長詩賦,愛好擊劍,有文武兼備的才能。可是,他嚮往隱居山野。

那一夜,王綱和道士談得很投緣。兩個時空交叉的人,沒有約定,邂逅在此。整個世界都瀰漫著黑暗,而一盞燈的火苗,照亮了兩張平靜的臉龐。

王綱一臉迷茫,向道士問卦。道士占卦之後,說:你將來必聞名於世,卻不能正常地死於家裡。

王綱說:我希望今晚這盞燈永遠不滅,倒不想什麼聞名於世。

道士說:油耗盡,燈自滅,命運命運,不由自主。

數日,王綱跟道士學習占卦的奧妙。然後,王綱出了山,繞過戰火,尋訪賢士。

王綱拜訪了劉基(劉伯諡),立即結為好友。

劉基心氣高遠,他說:你這樣的人才,閒著可惜,將來我成了大事,一定舉薦你。

王綱說:我喜歡隱居山野,以後你實現了宏願,當了大官,就饒了我,可不要用世事來煩我。

洪武四年(1371年),劉基舉薦,王綱被朝廷徵召,進入京城,年已七十,牙齒、頭髮、面色如同年富力強的青年一般,顯出朝氣蓬勃的樣子。

王綱自嘲:那一盞燈的一點亮,我以為照亮了隱居的生活,毫無察覺的時候,它照亮了我心中的一個幽暗的角落,所謂的文武才能,終於被調動出來了。

太祖朱元璋很重視王綱,時常問他治理國家的策略、方針。王綱的話,常能點亮皇帝心中的燈,遂提拔他擔任兵部侍郎。廣東潮州發生騷亂,王綱救火兵一般,赴任廣東參議,負責監管軍隊的經費和給養。

此時,他似乎望見了人生的盡頭,嘆息道:我的命就放在此地了。

他寫家書,委婉地與家人訣別。並召喚兒子王彥達到他身邊,陪他同行。乘小船去各地安撫、勸慰百姓。返回的途中,在增城,遭遇了海盜。

海盜的頭目曹真攔截了王綱的船。曹真率領眾海盜圍繞著王綱跪拜,表示久仰大名,懇請王綱當統帥。

王綱知道海盜多為窮苦出身,他勸導他們,歸順朝廷,保證妥善安置,既往不咎。

曹真哪裡肯信。

王綱對兒子說:我的時間到了,燈該滅了。

曹真要放了王彥達,他卻不走,說:是死是活,我都跟隨父親同行。

海盜們用氣派的轎子抬著王綱父子回了大本營。

曹真命人築起高臺,讓王綱坐上去。每天,曹真都率領海盜們跪拜王綱,發誓擁戴他為統帥。

王綱怒斥海盜,激怒了曹真。曹真終於下令處死王綱:我們和朝廷勢不兩立,我們得不到的,也不能讓朝廷得到。

當時,王彥達年僅十六歲,他破口大罵,只求一死。眾海盜紛紛要求曹真殺了王彥達,不留後患。

曹真說:父忠子孝,殺子不吉。他安排好吃好喝地款待王彥達,王彥達絕食數日。

曹真佩服王彥達,說:有這樣的兒子,是王綱的福氣。他讓王彥達縫一個羊皮袋,裝上父親的遺體。

曹真備了一條船,送王彥達和其父的遺體上了船,返回故鄉。

御史郭純把王綱父子的遭遇呈報皇上。皇上下詔,在王綱死去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同時發兵,一舉剿滅了那幫海盜。

因為父親的功績,王彥達被授予官職。

王彥達沒有上任。他隱居到四明山,再不出世。據說,整個茫茫的山嶺,夜間,總可見一點亮,那是王彥達居住的茅屋的一盞燈發出的光,與繁星遙相輝映。朝廷派人循著那一點亮找到他。他拒絕道:不要來煩我,我要為父親守孝。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結盟
下一篇: 春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