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江南省徽州府有座天佑廟,廟裡有位善覺大師,他束身自修,閉關圓寂成了真身佛。古往今來,坐地成佛者鳳毛麟角,天佑廟很快名滿天下,各地佛門弟子、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廟裡香火日漸旺盛。
一天,一僧一俗來到天佑廟,僧者身材高大、衣著華麗,俗者一身匠人打扮。兩人在真身佛前停停走走,不時耳語。晚上他們就住在附近的小店,一住就是好幾天。臨走,僧者找到天佑廟的住持慧明,說:“貧僧乃揚州輝煌寺住持廣通,這次來寶剎瞻仰真身佛,寶相莊嚴,慈悲肅穆,氣象非凡。不過佛之居所狹小,實在委屈佛了!”
慧明一聲長嘆,道:“老衲豈能不知?老衲也想在有生之年,為這真身佛建一處像樣居所,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呀!”
廣通眼珠一轉,說:“我們做筆交易如何?你把真身佛借給輝煌寺供奉三年,輝煌寺一年補償你一萬兩銀子,三年三萬兩,足夠天佑廟造一所大寺院了……”
慧明一聽這話,心中琢磨:天佑廟拆舊建新也要三年,其間佛無處供奉,倘若把佛借給輝煌寺,供揚州信徒和香客瞻仰,也是善事!
見慧明動了心,廣通又保證道:“三年後完璧歸趙,絕不食言!如若擔心佛身有失,你們可以派人同去輝煌寺,時刻在佛前看守,以確保萬無一失。”
慧明這下放心了,答應道:“那就這樣吧!”
於是雙方擬定協議,簽字畫押,廣通應下的銀子也很快付清。輝煌寺挑了一個黃道吉日,派來一隊車馬,熱熱鬧鬧地接走了佛。
天佑廟當即大興土木,三年後,一座巍峨壯觀的大寺院建成了。不久,廣通如約送回了佛。
可是,天佑廟的僧人議論紛紛,說這佛和之前的不大一樣,看起來面生。這議論驚動了慧明,他親自去殿堂察看,仔細揣摩後一驚:此佛非彼佛,它形似而神異!
慧明又聞,有信徒和香客傳言,輝煌寺如今也有了真身佛。他突然想起,當年廣通來看佛時就帶著匠人,這才明白了廣通的目的:用金錢借得真身佛,再請匠人造假佛,最終有了換真佛的機會。慧明長嘆一聲,廣通蓄謀已久,自己是著了他的道了!
真身佛是天佑廟的鎮廟之寶,不得有半點閃失,豈容別人詐取?慧明決定討回公道!
輝煌寺屬揚州府管轄,慧明一紙訴狀遞到江南省臬臺衙門。臬臺安大人久歷官場,他細覽訴狀,覺得這案子非同尋常,和尚告和尚已經夠奇怪了,還扯上了佛,而且涉及兩府,稍有不當激起輿情,悔之晚矣,於是決定親自審理。
這天,臬臺衙門大堂上,安大人端坐正堂,一拍驚堂木。大堂兩邊分別站著慧明和廣通,兩人身旁各立有一尊“真身佛”。安大人開宗明義:“本官並非神仙,不能斷定佛身真假,但身為朝廷命官,定會審清輝煌寺送回的是不是天佑廟原來的真身佛!現由天佑廟舉證,輝煌寺作辯,本官再作判斷。”
慧明說:“輝煌寺借了老衲廟中的真身佛,歸還後,老衲便聽說輝煌寺也有了一尊真身佛。要知道真身成佛實乃不易,老衲覺得難以置信,便暗中去了一趟輝煌寺。到了殿堂,老衲看到那裡的佛覺得眼熟,那才是天佑廟裡的真身佛,此前輝煌寺歸還的是假佛!”
安大人問:“何以見得?”
“那佛滿面愁容,見到老衲,雙眼流下了淚水!”
“這是為何?”
“真身佛的前身,是老衲廟裡的善覺大師,老衲與他是幾十年的師徒,感情非同一般,如今他流落異鄉偶遇親人,豈能不流淚?”
廣通冷笑一聲,道:“出家人不打誑語,你身為住持,卻謊話連篇!照你所說,現如今輝煌寺的真身佛就在眼前,你們也見了,可安大人請看,這佛流淚了嗎?”
慧明無語。
安大人說:“此乃心靈感應,不可為證!”
廣通聽了,得意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