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臨陽大旱,官商勾結,囤糧待價而沽,百姓餓殍滿野。
臨陽知府無所作為,整日在臨陽城花天酒地。
一日,知府微服私訪,來到臨陽城東的古攤。
古攤在臨陽很出名,是古董交易市場。臨陽這地方離咸陽不遠,都是古國舊都,地下寶貝很多,有人一不小心就會挖出個稀世珍寶。
但古攤上難免魚目混珠,沒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花了大價錢,或許弄個假東西。
臨陽人都知道,知府大人有兩好:一好府印,二好美玉。
府印,那是知府的大印,手裡有府印,你就是知府,沒了府印,就啥都不是了。至於美玉,人皆愛之,收藏於家,說不定啥時便會變成無價之寶。
知府經常來古攤,他的眼光狠毒,偶爾會發現好物,買走收藏。
這天他又發現好東西了。
一個衣衫襤褸的瘦小男人,蹲在牆腳下,面前的破布上,放著一塊蒼綠色的圓形玉石,中間有圓孔。知府拿在手上,溫潤滑膩,絕非一般玉石。
知府愛不釋手,越看越喜歡。
可知府不相信眼前這個猥瑣的小個子男人會有這麼好的玉,便問:“這玉,是你的?”
男人答:“祖傳的,和氏璧。”
和氏璧?
知府嚇了一跳。
知府當然曉得和氏璧。
那可是天下第一玉啊。當年系楚國國寶,後來到了趙國,“完璧歸趙”的故事家喻戶曉。
不過,見過和氏璧的人卻寥寥無幾。
據說秦國滅亡以後,和氏璧下落不明。
知府笑笑:“騙人不是?你這和氏璧來於何處?”
男人說:“祖傳之物。我先輩是秦國太醫。”
知府搖搖頭:“口說無憑。”
男人從懷裡掏出一本破舊的線裝書,說:“有家譜為證。”
其實,是不是和氏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府相中了這塊玉,不管是不是和氏璧,他都要買下。一問價,只要300兩紋銀。
知府大喜,一手交銀子,一手拿玉石。回到府衙,知府樂不可支,把門關嚴實,仔細把玩不已,將玉和府印放在一處。
呵呵,這兩樣東西可都是要他命的寶貝啊!
三天後,有饑民鬧事,知府下令將鬧事的饑民處死。
這下,引起饑民更大的憤怒,有幾家糧商被饑民搶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