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端原籍幽州,後移居東昌府,和張清是好友。打東昌張清上了梁山入夥,就向宋江推薦他,他也被宋江請上了山寨。他給獸、人醫病,一般郎中無人能和他相比。又因他長得特殊,碧眼黃鬚,長相很像番人,故人們稱他為“紫髯伯”“活仙醫”。在民間。
皇甫端上梁山入夥的第二年,陽春三月的一天,接到他在東昌時一位好友的書信,請他回東昌給其母醫病。經宋江、吳用准假,帶徒弟乘船前往。他沿水泊湖北行,準備轉運河到東昌。他坐在船內,觀看著春天水泊美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蘆葦,隨風蕩起層層綠浪;打魚的船兒來來往往,心中樂滋滋的。出水泊拐入大清河,沿河前進。船行到張家莊,忽聽到前邊一陣陣捶擊聲。皇甫端舉目遠望,只見河南岸一棵大柳樹下有一位姑娘,赤著雙腳泡在水裡,坐在一塊石頭上,一棒一棒捶洗衣裳。他好似入魔一般望著,死死盯著人家那年輕女子,真有點兒老不正經。義卒有氣又說不出,就故意將船搖得飛快。皇甫端卻突然喊道:“將船速速靠到南岸。”義卒無奈只得將船向南岸搖去。
皇甫端對他徒弟說:“等船一靠南岸,你要悄悄地走到那洗衣女身後,猛然攔腰死死摟抱住她,狠狠摟抱緊,不準鬆手!”皇甫端的徒弟聽老師這番言語,面紅耳赤結結巴巴地說:“老師,那……那怎麼成啊,徒兒不敢,違犯山規,我……”皇甫端雙眼還是像錐子般盯住那姑娘,對徒弟說:“我讓你去猛抱,你就猛抱,你要不辦,現在下船,不准你再喊我老師。”他徒弟說:“我去,我去!”皇甫端接著交代:“抱住不準松,不準放,抱得越狠越緊越好。不管出什麼事都與你無關,一切由我承擔!”他的徒弟雖不情願,也只得聽老師的,說道:“是,徒兒遵命!”搖船的義卒聽到他師徒倆的對話,越發不滿,暗暗罵道:“還是梁山義軍頭領哩,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幹這種傷天害理的事,真是色膽包天,別說替天行道,就連起碼的人味也沒有啊!”
船靠了南岸,皇甫端的徒兒只得躡手躡腳來到那姑娘背後,突然猛地躥了過去,死死抱住那姑娘。姑娘猛驚,扭頭見是一青年郎中,不由得又羞又氣又怕又惱。臉漲得通紅,一邊猛力外掙,兩腳跺水,一邊破口大罵:“你這強盜,賊子!無恥的東西,放開我,放開我!”皇甫端的徒弟合上雙眼拼命摟抱住不鬆手。那姑娘掙了幾掙沒有掙脫,便大聲罵道:“不要臉的禽獸,放開我!來人啊,救命啊……”
哭喊聲驚動了張家莊村裡人,姑娘的爹、娘、哥哥聞聲跑來,鄰居也先後跑來。見一青年摟著閨女不放,他爹邊跑邊喊:“哪兒來的野種?”跑到近前,一伸手抓住皇甫端的徒弟舉手就要打。這時皇甫端已跳下船,喊道:“還不快快鬆手!”接著向姑娘的爹、娘和哥哥、鄰居深施一禮:“諸位息怒。”姑娘的爹爹上下打量一番皇甫端,問道:“你是何人?”
皇甫端道:“在下姓皇甫,名端,梁山義軍頭領。我們搖船有事北上,剛才路過貴村,發現這位姑娘得了要命之症,特下船相救,請不要見怪。這位是我的徒弟,我特意讓他這麼幹的,並無惡意。”
姑娘的父母、哥哥和鄰居均知皇甫端“活仙醫”大名。她爹放開了皇甫端的徒弟,問道:“皇甫頭領,我女兒身體這樣健康,她有何要命之症呢?”
皇甫端捋著黃長鬍須道:“你女兒近日要出水痘,可是她要出的是悶痘,水痘發不出來,無藥可救。”
姑娘的父母一聽急道:“皇甫仙醫,你一定要救我女兒一命啊!我們就這一個女兒,你醫術高超,無論如何醫治,只要能治好,我們都不見怪!”說著就跪在了皇甫端面前。
姑娘聽此,嚇得“哇”一聲大哭起來。
皇甫端向前攙起姑娘的爹孃,安慰道:“你們不要驚慌,剛才我已對症下了藥,這藥一到病定能除!”
在場的人聽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點兒發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頭領,快快下藥啊?”眾人不解地問。
皇甫端笑著說:“我剛才讓徒兒失禮狠狠摟抱姑娘,就是讓她發火、惱怒,使她的悶氣悶火向外發洩。下一步我再開藥讓她吃幾服清清內毒,就可藥到病除,平安無事了。”
眾人聽了都露出笑臉:“謝謝頭領、活仙醫救命之恩!”姑娘爹孃說。
皇甫端拿出紙筆,開了幾服中藥,交代煎服用法:“在你們女兒出水痘時服用。”說完後,皇甫端登船帶著徒弟離開了張家莊。兩天後,姑娘出了滿身水痘,服用了皇甫端開的藥,不幾天就痊癒了。姑娘得的這一怪病被皇甫端治好了。從此“活仙醫”皇甫端的名字傳得更響,越傳越遠,一代一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有詩讚道:
村姑洗衣在河邊,巧遇頭領皇甫端;
怪法治好她的病,神醫美名古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