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慈禧太后愛好廣泛,不但請人教她琴棋書畫,還養了一幫湖州婦人教她蠶織。慈禧日理萬機,閒工夫不多。她學了一陣書法、國畫後,興致下去了,乾脆找人代筆,版權仍歸自己。蠶織練了一段時間,慈禧覺得手累,最終師傅在幹,徒弟在看。於是休息時,慈禧主動和湖州婦人嘮嗑聊天,藉機搞調查研究,訪民間疾苦。
內務府官員早料到慈禧會來這一手,於是在婦人進宮前,專門組織嘮嗑培訓。重點科目有兩條:一是要學會表揚太后。例如,在太后的領導下,大清四海昇平,國泰民安,各行各業捷報頻傳,百姓,越談越親近。到後來,朝廷重臣也要高看這幫婦人,不敢輕易得罪她們,生怕她們在慈禧面前編排自己的醜事。
有了這等待遇,湖州婦人自然是回鄉休假也要高人一等。某婦人休假回縣城,去縣衙報到。以前,民婦見縣令,那叫拜見,得下跪磕頭;但這個婦人去宮裡轉了一圈回來後,腰桿硬了,腿杆也硬了,跪不下去了。如何與縣令見面,婦人費了一番腦筋。婦人覺得自己擺接見的譜也不合適,畢竟自己不是官,還得講規矩。思來想去,她認為還是會見比較恰當。於是,該婦人端著會見的架子,洋洋得意進了縣衙。
但是,縣令畢竟是個官,他可忍不了。果然,縣令見婦人大搖大擺地進門,已有三分不快;又見其不肯下跪,怒氣飆升六分;再聽其說話,言語之間時有頂撞,頓時怒火中燒。縣令拍案大罵:“汝小小一村婦,竟敢如此怠慢縣太爺?”婦人不甘示弱,出言反擊:“我在內廷,見大官無數,汝一小小知縣,敢如此耶?”縣令一時被唬住,只得任由婦人大搖大擺離開。
過完年,婦人要進京上班,又到縣衙開證明。縣令心想,這婦人頭髮長、見識短,前一陣才得罪我,還想找我辦事?便冷笑一聲,將其轟出衙門。隨即,縣令開了一張病假條,報說該婦人病重無法赴京。不久,慈禧突然問起該婦人所患何病,“工友”藉機告御狀,說該婦人不是得了疾病,而是得罪了縣令。慈禧頓時大怒,責令立即專門去接人。縣令這才知道自己捅了馬蜂窩,立刻服軟,向婦人再三賠罪。縣令好話說盡,響頭磕盡,婦人最終“肚裡能撐船”,小人不計大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