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江南涇縣縣城裡有位以寫字、作畫為生的男子叫姜上秋,他的每一幅字畫都價值不菲,而讓他聲名鵲起的是,他為人正派,無論對誰都不偏不倚。
這年三月初二的上午,姜上秋獨自一人在縣城的一家茶樓裡喝茶,剛喝了兩口,忽然聽見兩位四十來歲的漢子,在茶樓裡大聲爭吵起來。姜上秋一聽,很快就將事情聽出了個大概。
原來,縣城裡有兩家制作墨的作坊,一家叫作“何記墨坊”,另一家叫作“孟記墨坊”。“何記墨坊”的老闆叫何大磐,財大氣粗;“孟記墨坊”的老闆叫孟世尚,一向為人沉穩。剛才,孟世尚正在茶樓裡與一位外地商人商談買賣墨錠的生意,不巧何大磐與幾位朋友也在茶樓裡喝茶,而何大磐所坐的桌子,與孟世尚所坐的桌子是鄰桌。何大磐向來不把孟世尚放在眼裡,眼下見孟世尚正在談生意,就有心將生意給攪黃了,於是便有意高談闊論起來,說他的“何記墨坊”所製作的墨,比“孟記墨坊”所製作的墨,好得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剛開始時,孟世尚還能強忍著不去理睬何大磐,但時間一長,沒有忍住,便與何大磐理論起來。何大磐等的就是這個,於是,他趁機大吵大鬧起來,把“孟記墨坊”所製作的墨,數落得一文不值,孟世尚氣得差點兒落下淚來,何大磐則更加狂妄了……
見何大磐如此蠻不講理,姜上秋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快步走了過去,勸說何大磐不要繼續吵鬧。姜上秋一向受人尊重,何大磐當然要給他些面子,於是歇了口。孟世尚與那位商人正要離開茶樓,何大磐卻眼珠一轉,又張開了他那張大嘴,說要與孟世尚打個賭,賭誰家的墨好,誰輸了就得付給贏家一萬兩銀子,若是孟世尚不敢賭墨,那就得當眾承認“孟記墨坊”的墨比“何記墨坊”的墨差。
何大磐此言一出,等於把孟世尚給逼到了牆角。孟世尚沉默了一會兒,然後不卑不亢道:“何大磐,我願意賭墨,但賭墨的方法卻不能由你說了算!何大磐,如果你真的要賭墨,那就請姜先生分別用咱們兩家的墨,在同樣的兩張紙上,寫上同樣的字,封存起來,十年後啟封,看誰家的墨寫下的字筆跡濃。若是相比之下,誰家的墨寫下的字筆跡淡了,誰就得認輸,輸一萬兩銀子!”
何大磐不以為然道:“十年的期限太長了……”孟世尚立即打斷了他的話:“何大磐,如果你不願意賭墨,那就算了,此事到此為止,如何?”何大磐哪肯就此罷手,於是把脖子一梗,說:“到此為止?你想得美!就按照你所說的方法賭墨,你就等著輸銀子吧!”姜上秋想了想,將孟世尚拽到一旁,悄聲勸說道:“孟老闆,要不這個賭就不打了吧!”孟世尚卻道:“姜先生,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今天這個賭已經非打不可了!”
見何、孟兩人都毫無退讓的意思,姜上秋只得點了點頭,說:“既然二位都執意要賭墨,那麼,我就只好做個見證人了!”
何、孟兩人回到各自的作坊裡,各拿了一隻墨錠,來到了姜家。已經回到家中的姜上秋,在兩隻同樣的硯臺裡,放入同樣多的清水,接著,他握著那兩隻墨錠,分別在兩個硯臺裡研磨了同樣長的時間,這樣,就保證了那兩隻墨錠,是在同樣的條件下,被研磨出墨汁的。而時間的長短,則以燃盡同樣長度的香火來把控。
姜上秋在桌上鋪開兩張同樣大小的宣紙,使用那兩種剛被研磨出來的墨汁,分別寫下了“賭墨十年之約”這行字,並分別在兩張宣紙的下方寫下了標註:“何記墨坊”或“孟記墨坊”,以及日期。然後,姜上秋搬來一隻木箱,當著何、孟兩人及前來看熱鬧的眾人的面,他把那兩張宣紙放入了木箱之中,然後用三把大鎖穿過那隻木箱上的搭扣,鎖上後,分別給了何、孟兩人一人一把鑰匙,而第三把鎖的鑰匙他則留給了自己。這樣一來,以後只有他們三人各自開啟一把鎖,才能開啟那隻木箱,取出那兩張宣紙,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