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險的歷程
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四月的一天,正在編撰城壘、軍營等建築的營造法式的北宋重臣沈括,突然被急召回京,令其出使遼國,沈括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宋遼兩國自1074年起因為邊界問題爭執得你死我活,劍拔弩張,眼看一場大戰即將爆發。宋神宗捨不得失地,又懼怕大遼國的軍事實力,因此派沈括出使遼國。
在臨行前,宋神宗問沈括:“敵情難測。設欲危使人,卿何以處之?”沈括慷慨回道:“臣以死任之。”雖然這次出使遼國,危險重重,但是在眾多的使遼大臣中,宋神宗如此關心一個使臣的安危,還是頭一次,整個朝野猜測紛紛。
沈括辭別宋神宗回到家中,吩咐家裡的僕人準備一個包裹,裡面放著家鄉的土,還有一些稻穀。親朋問之何用,沈括慘然曰:“吾若客死北蠻之地,望與之合葬,生不能迴歸故里,死亦與家鄉之土食相隨。”在場人,聞之無不落淚。
沈括等一行人經古北口、過潢水,緩緩前行,一些契丹人的行帳陸續出現。它們安扎在遼河兩岸水草肥美之地,牛羊成群散佈在山間,三五成群的髡髮少年,飛奔于山間,縱橫馳騁,飛射自如。沈括不覺隨口吟出歐陽修的詩:“兒童能走馬,婦女亦彎弓;合圍飛走盡,移帳水泉空。”隨行人員不禁讚歎道,“好詩,好詩。”沈括“哼”了一聲,“詩文雖佳,於國何益啊,這些契丹少年子弟,如此彪悍;這個契丹民族,豈能不強;這樣一個勇武的部族,虎踞我北疆,我大宋豈能安睡。”眾人默然無聲。
又行了半日,沈括看到不遠處有一個老者正在剝豹皮。老人鶴髮童顏,只是走動起來腿有些彎曲。沈括看到老人的髡髮信口問道:“你們為何剃掉額前發,束後發,可有講究?”老人笑曰:“沒有那麼多說道,只是為了騎射時,不擋住眼而已,睡時,把後面的束髮盤起來做枕罷了。”沈括看了看老人穿的圓領左衽袍服,開衩在左,猜測道,“這樣的袍服也是為了騎射方便?”老人點頭,“對,行馬時,兩側順勢蓋住人腿,使雙腿免受風寒。”
沈括看了看老人的雙腿,奇怪地問:“可老人家,你的腿為何還這樣?”老人苦笑道:“這並非騎馬所至,只因北地風寒重,我等又多居於行帳所致。”沈括突然眉頭一動,喜上眉梢。
可怕的陰謀
到了遼國的都城單于庭,因在來之前,沈括做了大量細緻的調查,又有赴死之心,跟遼國大臣據理力爭,堪稱數年來在遼宋談判中宋國使臣態度最強硬的一位,讓遼國感到非常驚訝。六次談判均無結果。
遼道宗得知談判的結果後,召見了沈括。沈括知道遼道宗為人昏庸,忠奸莫辨,嗜殺成性,估計自己此行,凶多吉少,安排好後事,便昂首立於大殿前,做好了應對一切的準備。沒想到的是,遼道宗見到沈括,突然哈哈一笑,走下殿來,拉住沈括的手說:“我聽說大人精於營造法式,出身名門,可謂北宋的棟樑之材。過幾日,母后大壽,不知大人將為我母后獻上何物?”
沈括一時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思考良久說:“我們的營造之術屬雕蟲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道宗說:“大人此言差矣,聽說你造車之術甚佳,不妨在這幾日給母后造一車如何?”沈括覺得不好推辭,便答應了,誰知遼道宗突然話鋒一轉說:“我部奚族,以造車聞名日久,今命其匠師亦造一車與沈大人所造之車相比較,讓眾臣評判,勝者賞賜五十金,敗者殺之。”直到此刻,沈括才明白,原來這才是遼道宗的真實意圖。事已至此,也沒有別的辦法,沈括回到寓所,購置木材然後開始閉門造車。
數日之後,沈括造的車,精美華麗;奚人造的車,雄壯威武,兩車可以說各有千秋。兩車同時置於大殿之上,等待著遼道宗的評判。
遼道宗問:“沈大人,我奚族匠師造的車如何?”沈括轉念一想,今天反正也是一死,無所謂了,於是便誇起奚族匠師:“奚族匠師造的車雖有些粗糙,但可以用於行軍作戰,而我造的車華麗而不實用。”遼道宗說:“大人過於謙虛了,那就交給眾臣評判此事吧。”沈括輕蔑地一笑,這些人都是遼道宗的手下,他們的評判標準就是遼道宗的想法。沒想到的是,評判的結果竟然是沈括勝。遼道宗當即把奚族匠師推出去斬了,賞沈括五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