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三修大石橋

[ 民間故事 ]

一、

開皇十四年(594年)夏天,連續數日的暴雨,將洨河水灌得暴漲,隨時有潰堤的危險。趙州刺史王誼帶領官員、百姓在龍王廟焚香禱告,祈求上蒼保佑,同時晝夜不停地加緊搶險。即使如此,還是沒能擋住肆虐的洪水。洪峰衝破堤岸,猶如發瘋的黃龍,鋪天蓋地壓下來,無數房屋、良田、牲口轉眼間沒入滾滾波濤,不知多少人在汪洋中罹難。

洪水退後,趙州大地滿目瘡痍,哀鴻遍野,蒼涼的荒原上到處是新添的墳頭。

洨河上,一條又一條渡船往來忙碌著,接送兩岸的百姓和客商。

大災之年,船家把船費漲到平時的十倍。先前架在洨河上的一座木橋被洪水沖垮了,誰想過河只能乘坐渡船。窮苦百姓拿不起船錢,只好泅水渡河,不斷有人命喪水中。

刺史王誼同渡船主人、本地大財主趙廣財交涉,想把船價壓下來。趙廣財冷笑著說:“可以啊,只要你州衙每天給我補貼三百兩銀子,我給百姓免費都可以。”氣得王誼真想打他的耳光,州衙哪來的補貼銀呀!

回到州衙,王誼思來想去,下定決心,建一座橋,一座大水衝不垮、暴風颳不壞、河妖水怪撼不動的大石頭橋,省得大家受趙廣財的氣!

有人告訴王誼,本州房子縣的李春造橋技術最高。王誼早就聽說自己治下有一位民間人,一直無緣見到。聽了這話,立即派人傳話給李春,讓他速速前來領命。

李春家在房子縣白檀峪村。他剛剛考中舉人,家中正在大排筵宴,父老鄉親飲酒慶賀。聽說刺史老爺傳自己,李春很不情願,待到來人說明來意,李春便欣然答應了。

來到州衙見過王誼後,李春便來到洨河邊,實地做了幾天勘察,草擬了一張圖交給王誼。王誼看圖中的設計,是一座單孔滿肩式橋樑,形似一張拉滿的弓,看上去既結實,又漂亮,滿意地點點頭。李春說,如果是木橋八千兩銀子足夠,倘若要建造石橋,沒有五萬兩銀子下不來。

王誼把建造石橋的呈文報上去,沒過多久,朝廷就批了下來。五萬兩銀子一文不少,也撥到了州衙賬目上。前期籌備工作就緒,李春開始招募工匠,備辦石材。

眼看材料一天天增多,可以施工了,誰知這節骨眼上出了麻煩。

天剛矇矇亮,有人急匆匆敲開了李春的房門,說堆放在洨河邊的石材一夜之間不翼而飛。王誼十分惱怒,安排捕快火速偵破此案。

捕快很快查出是趙廣財乾的。趙廣財擔心有了大石橋,人們就不會再乘坐渡船,自己的財路就斷了,便在夜裡帶人把石材全部扔進了洨河。

王誼要治趙廣財的罪,不想趙廣財有個親戚在鄭譯府中做管家,趙廣財買通了鄭譯。鄭譯是隋文帝楊堅的同窗好友,又是開國功臣。王誼自知得罪不起,忍氣吞聲放了趙廣財。

大石橋的事被擱置一邊。李春看不慣王誼的懦弱和官場的黑暗,長嘆一聲揚長而去。

二、

兩年後的一天,白檀峪村忽然來了一頂小轎,轎簾掀開,從轎子上下來一人,客客氣氣打聽李春。李春從家裡走出來看時,居然是刺史王誼!王誼見到李春,上前躬身施禮:“李春兄,別來無恙乎!”

堂堂刺史如此謙恭,倒讓李春手足無措,慌忙答禮:“刺史老爺太過客氣,折煞晚生了。”說罷將王誼請到堂上用茶,敘說別情。談話間李春瞭解到,那個惡財主趙廣財得病瘋了,在家整天摟著一堆銀子傻笑。貪婪成性的鄭譯也在皇帝面前失了寵,被貶為隆州刺史。王誼打算重新啟動大石橋工程,特地來請李春前去主持。

李春見到王誼本來就心裡不痛快,但又不好說什麼。何況建造大石橋是為了造福百姓,他是不應該拒絕的,於是便答應了。

這次工程進展很順利,截流、清淤、備料、打墩,一切按部就班進行。因為修橋是大家的事,很多百姓興致勃勃趕來,工地上一天到晚熱鬧非凡,笑聲不斷。特別是王誼,對施工的工匠民夫很是關心,親自給大家送水送飯。對李春更是禮敬有加,隔三岔五用美酒招待。望著初具模樣的大石橋,李春說不出的開心。

晚上,王誼又在家中宴請李春。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誼放下筷子,問李春道:“李兄,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請教一二。”

李春見王誼這般客氣,忙起身抱拳道:“大人言重了,有事儘管吩咐,晚生知無不言。”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鬥富
下一篇: 昂貴的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