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初春,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乾隆皇帝請上聖母皇太后,從京城浩浩蕩蕩出發,開始了南巡之路。二月初,乾隆一行抵達清口,按照行程要在此巡查河務,故要駐蹕數日。淮安知府劉永安自然不敢怠慢,早早地就建好了一處行宮,取名迎龍苑。
迎龍苑內曲徑迴廊,綠水環繞,樹木青翠,各類建築別致有趣。乾隆一到就連誇劉永安心懷君父,接駕有功。劉永安得了個頭彩,心中美滋滋的。一連幾天,劉永安陪伴乾隆左右,精心侍奉,很討皇上的歡心。
乾隆皇帝沿著大清河堤壩,一連走訪了幾十裡,眼前的景象卻讓他頻頻蹙眉。一回到迎龍苑的居所龍興園廳堂,就召見了那些地方官。
等那一眾臣工行禮完畢,乾隆突然大發雷霆,指著劉永安的鼻子喝道:“朕連日查訪,卻見防務鬆懈,河床裸露,朝廷撥發的銀子都哪裡去了?”
劉永安嚇得臉色煞白,連忙出列,上前左移兩步,“撲通”跪倒在地,奏道:“聖上息怒!今年淮安饑荒,這些銀子既要防汛,又要賑災,微臣深知皇上愛民如子,不許餓死一名百姓,故而由賑災而妨礙了固堤築壩,還請皇上恕罪!”
乾隆還是怒氣衝衝,眼睛瞪著劉永安,剛要張口再質問,卻見劉永安撲到地上,額頭觸地,“砰砰砰”地使勁兒叩起頭來。這一陣磕頭,聲響如擂鼓。各個大臣都側目而視,交頭小聲耳語,心說這石頭地面,劉大人卻能磕出那麼大的聲音,真是奇了怪了。
這時,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見乾隆皇帝本來緊繃著的臉慢慢鬆弛下來,嘆了口氣說:“看在你真心悔過的分兒上,我且饒你,以後萬不可自作主張。”
乾隆剛一說完,旁邊的都察院牛御史上前奏道:“皇上,劉大人所奏不實。三個月前朝廷已經合議後專門下撥了賑災銀子,而如今劉大人卻又拿賑災搪塞治河不力,微臣思忖其中必有蹊蹺,望皇上下旨嚴查!”
其他人一聽,連連點頭。
誰知乾隆卻擺了擺手說:“此事朕自有安排,讓戶部再下撥修堤款便是。今日就到此吧。”說完,轉身離去。
大家一看乾隆竟然不管不問,還下旨再撥銀子,這分明就是有意偏袒劉永安啊。
待乾隆轉身離去後,劉永安趴在地上,山呼“萬歲”,接著又是一通震耳的磕頭聲響起。大夥兒盯著連連叩頭的劉永安,終於回過味兒來了,這頭磕得如此響亮,這樣表忠心,怪不得皇上心軟了呀。
於是幾個同僚一擁而上,盯著劉永安的眉頭打量開來。
“你這頭怎麼這麼硬,碰在石板上竟然如此脆響!”其中一名官員嘖嘖稱奇。
劉永安微微一笑:“諸位大人,別看我這身子板瘦小,可咱有一顆對皇上忠心無二的頭顱,磕到地上,自然聲如洪鐘,哈哈!”
說完,他轉身離去,留下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官員。
這天,漕運使馬忠清聽聞他貪腐之事被人寫摺子告到了皇上那裡,心裡惶懼,心想這可如何是好。
這時,府中的李師爺給馬忠清出了個主意:“前幾天劉永安不是也被牛大人將了一軍?那劉大人磕頭如擊鼓,最後不也化險為夷了?大人,你到時候只要心誠,把頭磕得讓皇上滿意了,再使銀子讓皇上身邊人給你說說好話,你就可避過這一劫了。”
一語點醒夢中人,馬忠清連連點頭:“師爺所言極是。可是劉永安那天頭如生鐵,肯定刻意練過,看來我也得請個師傅教我功夫啊!”
第二天,馬忠清就請來個會氣功的武師,可是那武師一見馬忠清年齡已經五十多歲,就說想要練就鐵頭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馬忠清一下子傻眼了,這大禍就要臨頭,可如何是好!
當天晚上,師爺急匆匆地找到馬忠清說:“大人可以把那武師打發走了!我今天請劉永安府上的管家吃飯,他喝醉後,我便套他的話。他酒後吐真言,說劉永安哪是什麼鐵頭功,是皇上住的那個地方有機關!”
“有機關?什麼機關?”馬忠清心裡一驚。
師爺笑著說:“大人您想啊,那迎龍苑前前後後都是劉永安一手設計建成,想要做個手腳那還不簡單?我聽劉府管家說,其實在皇上所住的那個龍興園正堂處的地板下面,有一處是中空的,只要把頭磕到那上面,聲響自然很大!”
“可到底是哪塊石磚下邊中空?本大人那天可沒有觀察仔細。那管家可說怎麼識別出哪塊石磚下面是空的?”馬忠清連忙追問。
師爺連連搖頭:“我倒也問了,那管家卻笑著對我說,他們家劉大人精明得很,恐怕別人猜透其中玄妙,早就趁皇上不在時,派兒子前去打掃房屋,又掀開石板把下面塞住了。”
馬忠清一聽,頓時沮喪地一屁股坐在太師椅上,嘆道:“天要絕我,天要絕我啊!”
師爺湊過來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人,您的命運現在全在這叩頭上面了,要救自己,只有前去求劉永安大人了!”
“求他?你又不是不知我們向來不和,你讓我去求他?”馬忠清氣憤地說。
師爺又勸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雖說你們不和,可那都是暗裡爭鬥,畢竟沒有撕破臉皮。只有這一條出路,您思量思量吧。”
待師爺走後,馬忠清左思右想,還是懷揣一張銀票去了劉永安府上。
一見劉永安,馬忠清便把那張銀票塞到對方手裡,說明了來意。
劉永安先是一愣,眼珠一轉,拉起馬忠清的手說:“既然馬大人登門相求,你我同門進士,自然應該相幫。明日皇上要召見你,我到時把廳堂裡的那塊石磚再拿掉塞墊之物即可。只是,以後萬不可再給我使絆子了呀!”
馬忠清滿面通紅,連連稱是。
到了第二天,皇上召見時,馬忠清按照劉永安所說的,跨到離桌子五尺距離的那塊深色石磚前面,撲倒在地,涕淚橫流,連連叩頭,果然發出“砰砰砰”的聲響,和劉永安那天磕頭時發出的聲響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