艄公救人
渡口的南岸有一座“問津亭”,供人歇腳等候。由於這裡是交通要道,每天來往行人很多,光靠一條小船擺渡,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艄公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因為生在河邊,名叫河生。
這天,正是趕集之日,一大早,岸邊就擠滿了等著過河的人。這些人裡,唯有一個胖老頭氣定神閒。只見他坐在問津亭裡,慢悠悠地從懷裡掏出一包鹽水花生米,又從腰上解下一個紅皮酒葫蘆,一口老酒,一顆花生米,優哉遊哉,終於等到他上擺渡船時,老頭已經喝得七八分醉了。
老頭搖搖晃晃上了船,艄公河生看到他一臉醉意,剛想喊一聲“小心”,就見老頭身子一歪栽進了河中。河生見狀,顧不得細想趕忙跳進冰冷的河水,好不容易把胖老頭救上了岸。
被冷水一激,再加上受了驚嚇,老頭縮在地上哼哼唧唧起不了身。河生無奈,只得將老頭送回岸邊自己的家裡。他把老頭放在床上,蓋上兩床厚被子,還是不太放心,可岸邊的人還等著他擺渡,河生只得先去忙了。
等傍晚回家時,他還沒進門,就見屋內亮著燭火,老頭已經起來了。屋內一室酒香,原來是河生前兩天買回家還沒來得及喝的一罈上好黃酒已經被老頭喝了個精光。
老頭打著酒嗝,紅光滿面,看來身體已無大恙。他知道是河生救了自己,口中連連感謝,又說不好意思喝光了河生的酒,說著就掏口袋要付錢。河生趕緊止住他,說:“我看你喝醉了,本想阻止你上船的,可又擔心你去對岸有急事誤了時間,所以沒吭聲,不然你也不會掉進河裡。”
老頭大度地搖搖頭,說:“這怎麼能怪你呢?要怪就怪我自己貪杯。”
河生嘆氣說:“怪就怪我們這裡沒有一座橋吧,兩岸人過河只能靠一條破船擺渡。”原來,河生的父親也是一名艄公,前兩年擺渡時河面突颳大風,掀翻了一船的客人。河生的父親為了救人,最後體力不支,淹死了。
老頭便問河生為何當地不造橋,河生的嘆氣聲更大了,說這條河上早些時候是有一座木橋的,有一年發大水,橋被沖垮了。老百姓出行受阻,可一沒人牽頭組織,二沒有造橋的費用,所以一直就靠擺渡過河了。
老頭微微點頭,說沒有橋雖然出行不便,但對你這個擺渡的艄公來說是件好事啊。河生大聲道:“老先生,如果有橋,我寧可自己生計無著!”
老頭望著他說話的樣子,問:“你真的想造橋?”
“是!”河生回答得斬釘截鐵。
老頭一笑:“既然如此,那造橋的事包在我身上吧。”說完揚長而去。接下來好幾天也不見他出現。
奇怪的藥方
河生認定是老頭說醉話,慢慢也就淡忘了此事。誰知十天後的一個晚上,老頭突然找上門來,手裡捏著一個錦囊,說:“你明天一早,去鎮上的六合茶館,那裡會有人貼告示,你別管告示寫什麼,只管揭下來,然後再開啟這個錦囊,錦囊會告訴你怎麼做。如果你想造橋,就按我說的做。”說完不等河生問話,老頭便飄然而去。
河生捏著錦囊,翻來覆去想了一夜,第二天還是去了鎮上。六合茶館是當地三教九流聚會之所,非常熱鬧。河生找了個角落的位子剛坐定,就見幾個家丁模樣的人走了進來,在對門的那面牆上貼了一張告示。茶館裡的客人紛紛上前圍觀,河生擠進人群,不等細看,一把將告示揭了下來。
沒等他回過神來,那幾個家丁便將他左右圍住,不由分說,把他拉出茶館,塞進了一頂轎子裡,抬起就走。轎子顛啊顛,最終在一個灰瓦白牆的大宅院裡落定。河生認出這是當地最大的富戶王財主家。這時他也看清了揭下的那張告示寫的到底是什麼。原來,王財主最寵愛的小兒子這幾日水米不進,腹脹如鼓,看遍了附近的郎中,都不見效,無奈之下,王家貼出告示重金求醫。
河生心中一沉,自己哪會看病啊,這王財主是出了名的暴脾氣,戲弄了他,可沒好果子吃!果然,王財主一見河生,就沒好氣地問:“你不是河邊擺渡的艄公嗎?你什麼時候會治病了?”
河生記起老頭的錦囊,趕緊偷偷拆開細看。錦囊裡就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擺渡三日,百病皆除。這算什麼治病的藥方啊!
不過,事到如今,河生也只有繼續把戲演下去了。他跟著王財主來到內室。王家小少爺十六七歲的模樣,面色蒼白,肚子高高鼓起。河生裝模作樣地把了脈,他想王財主對兒子寵愛有加,平時肯定用錦衣玉食小心呵護著,於是信口開河道:“少爺這是積食難消,缺少運動所致,只要讓他跟著我擺渡三日,保管他藥到病除。”
王財主瞪著眼睛:“胡說,這算什麼藥!”不過,兒子這幾天吃了不同郎中開的不同的藥,不僅一點兒好轉也沒有,病症更嚴重了,擺渡三日,至少不會吃出更多的毛病來,不妨試試看吧。要是沒用,到時候再好好收拾這小子!
第二天,小少爺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氈帽,一臉不情願地來到渡口。河生把小少爺引到船上,手把手地教他划槳、掌舵。慢慢地,小少爺的額頭冒出了汗,兩條胳膊也開始發酸,肚子裡鉛塊一樣的硬物似乎也鬆動了一些。小少爺心中暗喜,丟下帽子,脫掉厚棉衣,認真地學習搖船。一天下來,小少爺的肚子果然癟下去了一些,胃口也開了。
接下來幾天,小少爺不用家丁催,一大早就來到渡口,跳上了河生的船。三天擺渡下來,小少爺果然痊癒了。
善款修橋
王財主看到活蹦亂跳的兒子,非常開心,他雖然脾氣暴躁,但說話還是算話的。按照告示上寫的,他打算付給河生一大筆診費。河生見時機已到,便將修橋的打算和王財主說了。造橋的錢可比診費多得多,但河生跟他說,修橋鋪路是給後人積福積德的善事,希望王財主能夠促成好事。王財主經過兒子這一次大病,也確實有這樣的想法,點頭答應下來,不過他指明要河生來牽頭負責整個工程。
資金到位,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河生召集四方工匠,開始在河上造橋。當地百姓也紛紛出力幫忙。看著一天天成型的石橋,河生內心無比自豪。
終於,到了大橋合龍的這一天,可是,中間那塊雕了祥雲圖案的大青石板卻無論如何也放不平。眾人急得滿頭冒汗。正在這時,一縷盪悠悠的酒香飄來,眾人轉身望去,只見那日落水的胖老頭手持紅皮葫蘆,醉醺醺地向這邊走來,一邊走一邊笑呵呵地說:“合龍大事,怎麼可以不敬此地河神呢?”老頭來到河生身邊,將酒葫蘆往河生手裡一塞:“來,這是當地的美酒,請河神喝一杯吧!他一定會保佑大家的。”
河生接過葫蘆,面對寬闊的河面,心中默默禱告,然後,緩緩將一葫蘆美酒灑向河面。就在最後一滴酒落入河水時,只聽“噗”的一聲悶響,那塊怎麼也嵌不平的大青石平穩地落入空隙處,與橋身嚴絲合縫。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河生鬆了一口氣,正待把酒葫蘆還給胖老頭,卻發現對方早已不見蹤影。
橋已落成,該叫什麼名字呢?河生望著手中的紅皮葫蘆,道:“能造起這座橋,多虧了這位酒不離身的老先生,我看,這橋就叫醉翁橋吧。”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可是,這胖老頭到底是何人呢?有人說,這老頭就是當地河神,這麼做是為百姓造福;也有人說,這老頭的孫子,就是當年河生父親拼命救起的落水擺渡客中的一個,老頭原本學過一些法術,此次是來報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