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年間,豫北有個王雙虎,父親去世,老母親又病入膏肓。為給老人治病,王雙虎不惜重金請醫問藥,雖然母親病體見好,可家中卻無錢付藥資。實在沒法子了,王雙虎孤注一擲,向親朋借了些錢,準備到南方經商。
因為對南方氣候不瞭解,王雙虎剛把貨物備齊,沒等啟程回豫北就趕上了梅雨季節。等到天晴,販來的絲綢上全生了黴點,百十兩銀子都打了水漂。王雙虎又氣又急,忍不住在客棧失聲痛哭起來。
哭聲驚動了一位住店的中年男子,男子告訴王雙虎,他祖上有個祛除絲綢黴點的秘方。王雙虎一聽,趕緊許諾,如果黴點處理掉,他贈一半貨物作為酬勞。“這倒不用!只是祖上有訓,秘方不能外傳,還需把貨物搬到我房裡,不知兄弟是否信得過我?”中年男子說。
反正這一批貨已成廢物,還有什麼信不信得過?王雙虎當場答應下來。中年男子吩咐管家和夥計們,把王雙虎的貨物搬進自己房裡修整。
第二天,中年男子要王雙虎查點貨物。王雙虎進屋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見自己絲綢上的黴點蹤跡皆無,整整齊齊擺放在那裡。這祖傳秘方簡直是仙方!王雙虎非常高興,按照承諾,就要把一半貨物送給男子做酬勞。中年男子推辭道:“兄弟也是個講信譽的人,這一半貨物,我看就免了,你要覺得心裡過意不去,就請常管家和夥計們一頓酒飯,他們可是勞累了大半夜。”
王雙虎欣然同意,當即請旅店老闆準備酒菜,款待大家。喝酒聊天中,王雙虎才知道,中年男子姓劉名文明,徽州人士,經商已有多年。
“在商海里摸爬滾打了多年,很少見到兄弟這麼講信譽的人,如果兄弟不嫌我人粗、酬勞低,可否在我手下屈就?每年我給你一百兩銀子做工錢怎樣?”一百兩?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王雙虎當即答應下來,劉文明也很高興,大家放量豪飲,盡興而歸。
劉文明確實是做生意的行家,他選中的貨物十有八九都能掙錢,王雙虎跟著他走南闖北學了不少生意經。且這劉文明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樂善好施,跟夥計們也處得像親兄弟一樣,王雙虎十分慶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好東家。
這一年,北方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劉文明卻說,風調雨順之後,往往是大災年。他在北方買了一大塊空地,大興土木建築糧倉。
糧倉還沒建好,劉文明老家來人,說劉老爺子病重。劉文明一聽,立即帶著常管家匆匆趕回老家。臨行,他把生意諸事託付給王雙虎,要他一定要把所有的糧倉購滿糧食。劉文明走後,王雙虎按他的囑咐,大量收購糧食直到倉房全滿。
轉年,果然是個災年。麥收將至,雨水漣漣,長在地裡的麥子都生了長長的芽子,七月,天又開始了持續的大旱,如火的驕陽把莊稼全烤成了乾柴還不罷休。
一澇一旱把老百姓的家底折騰了個底朝天,不到冬季就有很多人家沒了存糧。這時候,劉文明正在老家為父親守孝,王雙虎一看時機不錯,便開始開倉賣糧。
隨著天氣越來越涼,買糧的人也越來越多,王雙虎看準時機,從二兩銀子一石,漲到四百文一斗。
這一天,王雙虎正在清算賬目,一位夥計跑來告訴王雙虎,有倉糧食發生了黴變。王雙虎過去一看,果不其然。一進糧倉,就有一股嗆鼻子的黴味,糧食已經變得黴黑。他思忖這倉糧許是當時收得過於潮溼,沒及時晾曬。
一倉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劉老闆受損失。王雙虎思量半天,對夥計說:“你去找幾個可靠的人,把這些糧食淘洗晾乾摻到別倉。這事一定要保密,千萬別讓人知道!”夥計急道:“這事劉老闆知道會……”“到時候,我來說!”沒等夥計說完,王雙虎便截住了這個話題。
這年冬天,劉文明從老家回來,王雙虎得意地把自己賣糧的經過說了一遍,劉文明聽了一言沒發,只是默默地看著王雙虎。
這天晚上,劉文明邀王雙虎喝酒。兩人一人守著一隻小壇,一邊聊一邊喝,不知不覺便喝多了。“兄弟,以前,我覺得你是個講信譽的人,所以才邀你一起做生意。可沒想到這幾年,你生意經精湛了,人卻變了!借災年哄抬糧價,用黴變的糧食以次充好,這些,都不是一個誠信的生意人該做的!我的生意夥伴裡,絕不允許……”劉文明話沒說完,王雙虎早已出溜到桌子下面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天近正午,王雙虎起床趕緊去前面的鋪面。來到前鋪,他驚訝地發現店內一個人也沒有了!而且,他還恐慌地發現,所有糧倉裡的糧食也不翼而飛!這,這是怎麼回事?
他大惑不解,跌跌撞撞地跑到劉文明的房間,卻發現房裡只剩四堵空牆!一切都像是一場夢,好像從來就沒發生過什麼,可這糧倉卻分明在證實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回到自己房裡,王雙虎看到床上有個布包,開啟一看,裡面竟是二百兩銀子,他明白,這是劉老闆給他的工錢。
就在這一天,附近鐵佛寺也發生了一件怪事。因為賑災糧食告罄,方丈愁得跪在如來佛前,祈求了整整一夜。天光放亮,方丈拖著疲憊的身子開啟寺門,卻驚得雙手合十,嘴裡不住地念:“阿彌陀佛!”──門口堆著好多糧食!如來真的顯靈了!
半年以後,王雙虎又去南方販運絲綢,偶然在大街上碰到了常管家。王雙虎很高興,拉著常管家問長問短,並邀請他去酒館喝酒。起初,常管家說話吞吞吐吐好似有所顧忌,可幾杯酒下肚,就開啟了話匣子。王雙虎感慨地說起劉老闆秘方去黴點的事,常管家嘆了口氣說:“哪有什麼祖傳秘方!其實就是劉老闆幫你的藉口!”
接著常管家告訴王雙虎,當年,劉老闆得知王雙虎舉債購買的貨物全毀,心裡不忍,就假借自己有祖傳秘方,把貨物搬進自己房間,讓夥計們按著花色去各大店鋪尋找相同的貨物,趁晚上換掉了生了黴點的絲綢。
王雙虎聽了常管家的話,羞愧地說:“我欠劉老闆的,怕這輩子都還不了了!”“你也不用這麼說,其實,我跟那些夥計和你一樣,都是受了劉老闆恩惠的人!這些年,我們跟著劉老闆走南闖北,心裡都有桿秤,他做生意掙的錢,一半都用在救濟別人和我們大家的工錢上!”
“可惜,我現在不能在劉老闆手下做了!”王雙虎沮喪地說。“兄弟,你可知道,劉老闆最欣賞的是什麼?”常管家醉醺醺地說,“一個人的誠信!”
常管家說,劉老闆雖是生意人,但他宅心仁厚,儲備糧食,本來就是為了救濟災民,可沒想到你哄抬物價,還把黴變的糧食以次充好,但是人各有志,他從不強求別人。那天,他在酒裡放了蒙汗藥,等你睡著後,吩咐大家把糧食拉到鐵佛寺,留下你的工錢,跟大家返回了徽州。
“可生意人要的就是利!劉老闆這麼做,再大的家業也要被他敗光了!他吃苦受累圖的到底是什麼呀?”
“贖罪!”常管家湊近王雙虎耳邊,講了一件事。
那是康熙朝的事了。康熙皇帝留下一個太平盛世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個吏治腐敗、稅收短缺、國庫空虛的爛攤子。
雍正皇帝即位後,採納了通政司官員錢以塏的建議,虧空官員一經查出,嚴搜衙署的同時,也把其家底抄個一乾二淨,即使貪官死了,也決不放過他的子孫!
徽州有位姓劉的老爺子,曾做過多年官員,他為官清廉,深為當地人尊崇。有一年,劉老爺的老孃重病,眼看命懸一線,不日黃泉。這時,一位很有名氣的郎中聞聽訊息,來到劉老爺家中免費為老太太診治。
把完脈,郎中開了處方,劉老爺一看,全是昂貴的藥材,他為官清廉,沒有多少積蓄,幾服藥下來就入不敷出。劉老爺是位孝子,為了給老孃治病,他只好昧著良心貪汙了一些稅收。這件事雖然沒有敗露,卻成了他的心病。不久,劉老爺就以身體不好為由告老還鄉。
劉老爺的兒子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棄文經商。這位劉少爺靠著自己天生的經商才能,不幾年,便積攢了不少家產。他經常接濟附近的窮人,數目之大,遠遠超過了當年父親侵吞的稅收數額,在當地成了有名的大善人。劉老爺心安了許多,他知道,這是兒子在為自己贖罪。
不久後的一天,劉文明正在家裡歇息,王雙虎突然拜訪。劉文明吩咐家人擺酒招待,席間,王雙虎悄悄從袖中掏出一塊黃色錦緞給劉文明。劉文明看完,臉色突然大變,冷汗順著鬢角流下。
看到劉文明臉上的變化,王雙虎微微一笑,輕輕把錦緞藏進袖筒。劉文明擦了擦臉上的冷汗,趁大家不注意匆匆走出房門。過了一會兒,他袖裡窩著個賬簿回來,大約是走得匆忙,一個趔趄差點兒跪在王雙虎面前。
“劉老闆小心!”王雙虎扶起劉文明,順手把賬簿放進了自己袖裡。
酒足飯飽,王雙虎拉著劉文明非要他送送自己。走到無人之處,劉文明雙膝一屈跪倒在地:“罪臣之子劉文明叩拜王大人!請大人稽核家父所貪銀兩,罪臣子願意承擔一切懲罰!”原來,王雙虎給劉文明看的是皇上欽封的密旨。
“劉老闆快快請起!”王雙虎扶起劉文明,“劉大人貪佔稅收,雖是事出有因,可罪不能饒!但劉老闆這些年賑災、救濟的錢,遠遠超過劉大人貪佔的稅收數目,也算是為皇上安慰了子民!功過相抵,功大於過,相信皇上也會開恩!”
“謝王大人體諒之恩!”劉文明說完又跪在地上。“劉老闆,是人誰無過錯,當初我為給老母親治病,孤注一擲販賣絲綢,誰知卻蝕了老本,幸虧有劉老闆的無私救助,我的老母親才得以康健。為了報答你,我喪失自己的良知,哄抬糧價,將發黴的糧食摻入好糧中,也是罪不可饒啊!”
原來,王雙虎是京城四品侍衛,曾是皇上手下直屬,奉命專查徽州一帶官員貪汙受賄行徑。父親亡故後,他“丁憂”在家,本應在父親墳前守孝三年,誰知母親又重病在身。他為官清廉,家境並不富裕,母親生病後,那微薄的俸祿更是入不敷出,為了救治老母,王雙虎只好做起商販,賺取銀錢貼補家用。
王雙虎從袖中拿出劉文明給他的賬簿,掏出火點燃,賬簿頃刻化為灰燼。這是劉老爺留下的貪佔稅款的明細賬。
劉文明見狀雙膝跪倒,重重地磕了幾個頭:“王大人大恩大德草民沒齒不忘!”“劉老闆言重了!你的商德即是你的仁德,令王某刮目相看!如果,王某哪天棄官從商,不知劉老闆肯否收留?”“草民的大門時刻向您敞開!”
幾年後,王雙虎辭官,將家中所有變賣,只留小部分作為投奔劉文明的路費,其他盡散於家鄉的貧苦百姓。一時間,他被鄉人尊崇為善人,但只有他心裡明白,自己也是在為幾年前的行為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