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破柴刀案

[ 民間故事 ]

一、

劉三基是清秀縣知縣,雖然才二十剛出頭,但聰明機敏,睿智過人,上任後破獲了許多疑難大案,在百姓中贏得了好口碑,都稱他是“劉神仙”。

且說這天深夜,牛尾巴村出了一起命案,一個叫牛富貴的富家之子被人殺害,兇犯逃離,一百兩白銀也不見了。

劉知縣帶著衙役們第一時間來到現場,見被害人躺在血泊之中,身上有數處刀傷,呈現出兩頭深中間淺的傷痕。

案發當晚,牛富貴是一個人在家,沒有人看見兇手,門窗完好無損,兇手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為此,劉知縣初步斷定,兇手是熟人,兇器是柴刀。

柴刀是當地人家必備的工具,刀刃呈弧形,兩端翹中間凹,主要用於砍柴,也可作防身之器,只有用這種刀具行兇,才有可能留下兩頭深中間淺的刀痕。

劉知縣把一個衙役叫到身邊,在他耳邊如此這般一番吩咐。

衙役領命,找來一個破銅鑼,用力“咣──咣──”地敲起來,在村子裡大聲喊道:“大家聽好了,都回去把自己家的柴刀拿來,放在打穀場上,知縣大老爺要審柴刀啦,如有違抗或藏匿者,重罰不貸!”

這倒是新鮮事,出了人命案,知縣不審人,卻要審刀,柴刀是個啞巴物,怎麼審?但誰也不敢怠慢,都跑回家裡,把自己家的柴刀拿來,寫好名姓一字擺在了打穀場上。

村民們齊刷刷地站在打穀場一邊,等待縣官大老爺來審柴刀。

正是七月的天氣,驕陽似火,一絲風也沒有,人人熱得大汗淋漓,可劉知縣不焦不躁,若無其事的,竟坐在樹蔭下打起了瞌睡,直到正中午,他才睜開眼睛,伸了伸懶腰,慢悠悠來到了一長溜柴刀前。

在場的人統統屏住了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生怕自己家的柴刀被審出個什麼端倪來。

只見劉知縣在幾十把柴刀跟前收住了腳步,高聲斷喝:“大膽柴刀,統統給我聽好了,在你們當中定有一把是兇器,還不如實招來!”

劉知縣一連喊了幾遍,柴刀都靜靜地躺在地上,沒有一個站出來招供。

正在大家納悶時,劉知縣又說道:“好,不說是吧?我替你說!”他突然指著一把寒光閃閃的柴刀說道:“你,就是殺人的柴刀!”

他的話音剛落,一個三十幾歲的男子驚恐萬狀地從人群裡走了出來,哆哆嗦嗦地說:“我……我沒殺人啊……”這個人叫周錄。

劉知縣一字一頓地說:“大膽周錄,你說沒殺人,可你的刀為什麼和別人的刀不一樣?”

周錄道:“沒什麼不一樣啊。”

“就是不一樣!別人家的柴刀曬了兩個時辰什麼事也沒發生,只有你這把刀落滿了蒼蠅,說明你的刀上有血腥味,你就是殺害牛富貴的兇手!”

周錄“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魂飛膽破。劉知縣一揮手,周錄被上了枷鎖。

如此重大的一起命案,劉知縣透過審柴刀就輕鬆地把兇手揪了出來,牛尾巴村人真是大開眼界,心服口服。回來的路上,衙役們都豎起了大拇指,稱劉知縣“真乃神人也”。劉三基卻不以為意地說:“此乃遵循古老案例。南宋提刑官宋慈在《洗冤集錄》一書裡就有記載,我只不過是效仿先賢而已。”知縣如此博覽群書通曉古今,衙役們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二、

然而,周錄到了大堂上卻拒不認罪,還連聲大呼“冤枉”,他說自己的柴刀早在頭兩天就丟了,他怕在“審柴刀”這個非常時候拿不出柴刀來被懷疑,就借了張三家的一把柴刀來充數,誰知道張三的柴刀就是殺人的兇器。

劉知縣立刻命捕快重回牛尾巴村查訪,時間不長,捕快回來稟報說,張三沒有正當職業,常年遊手好閒不在家,老孃又聾又瞎一人在家他也不管。昨天夜裡,有人看見他回了一次家,又匆匆地走了。另外,據張三老孃說,他家的柴刀的確被周錄借去了。捕快還在張三家找到了一件衣服,劉知縣把衣服拿在手裡聞了聞,有很濃的汗臭味,明顯是剛穿過的,又輕輕展開,仔細察看,見上面有一點點血跡,便下令:“立刻緝拿真兇張三!”

因證據不足,周錄被當場釋放了。

清秀縣所有衙役捕快全體出動,四處緝拿張三,可是找遍了村村屯屯大街小巷,連張三的影子也沒看見。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半個月,案子一點進展也沒有。抓不到兇手,劉知縣無法面對百姓,有愧於“劉神仙”稱號,他焦急萬分,寢食不安。

這天,他圍著書案踱來踱去,心裡畫著一個又一個問號:張三藏在何處?他畏罪潛逃為什麼把柴刀放在了家裡?周錄的柴刀早不丟晚不丟,怎麼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丟了?這起命案的關鍵點就是柴刀,柴刀……他頭腦裡不停地閃現出一把把柴刀。

正在這時,門外鼓聲響起,有一胖一瘦兩個人上堂來打官司,他們打官司竟也是因為一把柴刀。舊柴刀案子還沒破,新柴刀案子又出來了,劉知縣心中更加氣惱。

一番詢問,案情瞭然:瘦子的柴刀不慎砍在了石頭上,崩裂了刀刃,不能再用了,他想砍擔柴進城裡賣,順便買把新柴刀,就向胖子借了一把舊柴刀用。因為近處的好柴都被砍光了,再加上手裡的傢伙也不稱手,他只能往大山深處走。在深山裡的一個山洞邊,他砍了滿滿一擔上好的燒柴,剛要下山,忽然從洞裡走出一個人來,軟磨硬泡要買他的柴刀。

瘦子說刀是借別人的,不能賣,可那人一定要買,並出了五兩銀子的高價。瘦子想,五兩銀子能買十把新柴刀也不止,我何不將這把柴刀賣給他,再重新買把新柴刀還給胖子,從中可以賺一大把銀子,胖子舊刀換新刀,豈有不願意的道理?於是,他就把借來的舊柴刀賣給了那個人。

瘦子是個狗肚子裝不了二兩油的主,佔了便宜就沾沾自喜,下山來見人就說逢人就講,等他買了新柴刀樂顛顛去還胖子時,胖子早已聽到了風聲,耍起了無賴,硬說那把舊刀是老祖宗的遺產,很貴重,要還必須還給他原來那把舊刀,拿不出舊刀就賠償他五兩銀子,一錢也不能少。兩人爭執不休,於是鳴鼓對簿公堂。

劉知縣問瘦子:“你在何處賣的柴刀?賣給了什麼樣的人?”瘦子一一回答。劉知縣心裡有了主意,他安撫胖子道:“不經你的允許,瘦子就把你的柴刀賣了,實在有悖常理,你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你明天再來,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真假大汗密信
下一篇: 孟氏接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