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賑銀奇案

[ 民間故事 ]

清順治年間,這天,江蘇雲州城裡來了個外地遊方郎中。他拿著“專治疑難雜症”的招牌,在雲州城裡轉悠了大半天,卻沒有碰到一樁生意。眼看就要到中午了,郎中溜達到了一條較為偏僻的街道,不想走著走著突然被人潑了一身汙水。郎中一看,原來潑到自己身上的竟然是中藥渣子。倒藥渣的是個丫環,一見自己闖了禍連聲道歉。但是郎中卻不依不饒,拉著丫環非要她賠自己一身新衣服不行。丫環見他無理取鬧,禁不住罵道:“哪裡來的叫花子,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這裡是雲州縣衙後院!知縣老爺身體不適,剛服了藥睡下,若驚擾了老爺,看不叫人打斷你的狗腿!”

那郎中一聽這話,索性一屁股坐了下來,大聲嚷嚷道:“縣衙怎麼啦?縣衙也是講理的地方,今天不賠我身新衣服,我就不走了!”

這時,從裡面走出一位清瘦老人,丫環把情況對他一說,老人笑道:“在下是知縣林知秋,丫環無理弄髒了先生的衣服,如先生不急著趕路,不妨把衣服脫下讓人洗了晾乾後再走。”

郎中剛才原本就是氣話,見林知縣這樣說,一拱手道:“既是大人說話了,小民若再胡鬧就是不知好歹了。只是剛才趕路口渴,如大人方便,小民想討一杯水喝。”

林知縣把郎中讓到書房,坐定後郎中問他:“看得出來大人的病由是因心火上升而傷了元氣,大人是否最近遇到了什麼煩心事?”

林知縣嘆了口氣告訴郎中,自己正是遇到了煩心事。原來,江浙一帶近來突遭大水,受災民眾無數,朝廷體恤民情,劃撥賑款合白銀十萬兩,不想賑銀途經雲州地界時,突遭搶劫,押銀官兵全部被害。這事非同小可,林知縣立即派人向自己的上級胡知府呈報。胡知府帶人來到後,在搶劫現場一個死亡的劫匪身上發現了一錠官銀,便斷定這可能是一起“官匪勾結”的搶劫案,於是就上報了朝廷。搶劫賑銀是大罪,順治帝聽了龍顏大怒,當即下旨責令林知縣十天破案,不然就以“通匪罪”論處。聽說為此朝廷還派了御史柳子春來雲州督辦此案。說到這裡,林知縣搖著頭苦笑道:“眼看御史柳大人就要來了,可是案情卻沒有一絲進展,讓我如何不急?”

郎中聽完又問林知縣:“敢問大人,你喝的這藥是誰幫你抓的?”

林知縣說是衙門裡的師爺許福去藥店拿的。見郎中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林知縣讓他有話只管說。郎中這才告訴林知縣,剛才在縣衙後院門外,並不是自己無理取鬧,而是看出那藥渣子有問題。林知縣是因虛火上升而傷了元氣,開一些清熱去火的草藥再加以大補元氣的人參,是最好的療法,但是現在藥裡面又加了一味叫“五靈脂”的草藥就有問題了。因為人參藥性和五靈脂是相反的,這樣一來,不但不能起到清熱去火補元氣的療效,而且服用後還對人體傷害極大。最後郎中說:“大人,小民只管治病不管破案,所以請大人多保重,那藥還是不服為妙!”說完不顧林知縣的挽留,告辭而去。

郎中出了縣衙,找家客棧住進去換了身衣服,轉眼變成一位文質彬彬的書生。原來,他便是朝廷派來雲州督辦“賑銀劫案”的御史柳子春!柳子春的父親是宮中太醫,他自小在父親的薰陶下對藥理也頗有研究。這次他被派來雲州督辦“賑銀劫案”,為了更好地瞭解案情,他撇下隨從獨自一人裝扮成郎中先來到了雲州。柳子春住的這家客棧,臨窗剛好能看到師爺許福家的大門。他想,如果林知秋的藥真是許福給抓的話,那麼許福就一定有問題!

夜漸漸深了,柳子春卻無睡意。這時他突然聽到許家大門開了,起來一看,只見一個黑影探頭探腦地出了門向北奔去。柳子春慌忙起身跟上,那黑影鬼鬼祟祟地來到北郊的一片墳冢,瞅瞅四下無人,從懷裡拿出一個包袱,然後挖個深坑埋了起來。

柳子春等他走後,把包袱挖出來開啟,藉著月色一看,竟然是一包黃燦燦的金條,正是被劫的官府賑銀。為了不打草驚蛇,柳子春又重新把包袱埋了起來。

回到客棧,柳子春想,皇上嚴查“賑銀劫案”的聖旨剛一下,就有官府中人出來埋銀銷贓,看來此次劫案定有官府中人參與。第二天,御史隨從也到了雲州,柳子春決定要正式出面督破此案。來到縣衙,林知縣並沒有認出柳子春就是那個郎中。柳子春在那裡見到了師爺許福,發現他正是昨晚去北郊埋銀的那個人。柳子春當下不動聲色,讓人把“賑銀劫案”的卷宗和相關證據都拿了出來。那錠在被殺的劫匪身上發現的官銀是一枚普通的官銀,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劫匪用的那把刀卻引起了柳子春的興趣,刀很鋒利,刀柄處還有個小小的“王”字。於是柳子春問林知縣,這雲州城裡一共有多少鐵鋪?林知縣回答說大約有二十多家。柳子春點了點頭,對林知縣說:“現在你派人去把這二十多家鐵鋪的鐵匠打聽清楚,只要是姓王的鐵匠,都帶來見我。”

被派去的衙役很快就回來報告說,雲州城二十多家鐵鋪只有九里坡的那家鐵匠姓王,但是不巧的是,王鐵匠前兩天剛剛暴病身亡。

柳子春本來想找到那個姓王的鐵匠,讓他看看劫匪用的這把刀是不是他打造的,最好能問出是誰讓他打的這把刀。現在看來,劫匪也早料到了這一點,而且已經先下手了。好不容易找到的線索斷了,柳子春好不懊惱。這時,知縣林知秋上前對柳子春說:“大人,如果此案果真是‘官匪勾結的話,下官倒有一計可以逼出那個官府中的內奸。”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安德海之死
下一篇: 鹽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