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
舊時商號的招牌都是橫寫的,酒店裡雖然有豎寫的“太白遺風”,但那是廣告,不算招牌。可是,嚴州府的大街上卻有一板(爿)商號的招牌是豎寫的,那就是由兩江總督書寫的元利醬園。
說起這塊豎寫的招牌,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那還是清道光年間的事情。有一年,嚴州的元利醬園裡來了一個徽州小夥計。小夥計姓陳,不僅手腳勤快,人也挺聰明,大家都很喜歡他。只是這個小夥計很喜歡看書,常常一個人讀書讀到深更半夜,夥計們一覺都睡醒了,他還在就著燭光苦讀。大夥計說,學做生意只要能記賬就行了,要識那麼多字幹嗎?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後來,連老闆也知道了,就交代大夥計,睡下之後就吹蠟燭。小夥計沒辦法,就動了一個腦筋,他等大家睡下後,悄悄地拿了一支蠟燭上廁所,一個人躲在裡面讀到夜深人靜。老闆幾次來查鋪,都不見小夥計,就問同房間的夥計,說是上廁所去了。開頭的時候也沒什麼,時間長了,老闆就起了疑心。一天夜裡,他躡手躡腳地來到廁所邊,只見小夥計果然專心致志地在讀書,他讀得是那麼入神,快要點完的蠟燭頭那一跳一跳的火光也沒有引起他的注意,更料不到會有人走來。
看著燒殘的蠟燭,老闆十分心疼:不知這小傢伙躲在這裡讀了幾夜書,點了多少支蠟燭!他越想越心疼,越想越憤怒,衝著小夥計大聲呵斥:“你是來學做生意還是來學做相公的?你要攻書回家攻去!我這裡是做生意的店鋪,不是你攻書的書房!”
老闆越罵越來氣,上去給了小夥計一個耳光,衝著他大聲喊道:“你給我滾!滾!明天就給我滾!”
小夥計正沉浸在書文美妙的意境中,他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眼前發生了什麼事情,簡直嚇蒙了。這一夜,也不知道是怎樣熬到天亮的。要是母親知道自己是被老闆趕回來的話,她會多傷心啊!他想去求求老闆,不要趕他回去,饒了他這一次。但是,讀書又有什麼錯呢──他不肯去求饒。
第二天一大早,小夥計頂著凜冽的寒風向西走去,回徽州老家去了。母親看著因為太想讀書而學做生意沒有學出師,半途而廢的兒子,十分心疼,又十分無奈。在徽州跟人做學徒而被人半路開除是很丟人的事情,但是兒子是因為愛讀書而遭人開除的,並沒有做什麼見不得人的壞事,她覺得這個老闆也太無情了,都怪家裡太窮,供不起孩子讀書。丈夫死得早,孃家也窮,哥哥雖然是個飽學秀才,但是沒有得到半點兒功名,只能在家裡教幾個蒙童餬口。思來想去,既然孩子這麼喜歡讀書,那就讓他去投奔舅舅跟著舅舅讀書吧。於是,母親帶著他去找舅舅,舅舅看著這個外甥這樣聰明好學,十分高興,聽說他因為好讀書而受此凌辱,也十分憤慨,決心好好培養他。
小夥計懷著發憤的努力讀書,加上得到舅舅的悉心指教,真是如魚得水,進步很快,三年之後,赴州縣考試,順利考中秀才,後來竟連連告捷,考中進士,步入官場,春風得意,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兩江總督。
以德報怨
這一年,這位總督大人要來嚴州視察,官船開到州城下游的烏石灘,因為水淺,就在烏石灘拋錨過夜了。嚴州城內的大小官員們聽說總督大人來了,紛紛準備前去迎接,三班衙役拿著鞭子大呼小叫地在大街和官路上清道。
第二天,總督大人早早地起來,向心腹師爺交代了一番,換了一身青衣小帽,隻身來到城內元利醬園的門口,要見醬園的老闆,時隔多年,醬園老闆已經不認得他了。總督大人也不說明身份,只是說自己當年是這裡的夥計,因為受過這裡的照顧,所以特來感謝。醬園老闆這才想起眼前這位就是多年前被自己一巴掌打走的小夥計,雖然青衣小帽,卻是氣度不凡,不由心中暗自思忖這個小夥計是否發跡了?自己當年也是年輕氣盛,不該發那麼大的火,更不該打人。想到這裡,心裡覺得有些忐忑不安,連忙將他請到客廳裡,奉茶侍坐,一會兒又擺上酒菜,請他吃酒。總督大人也不推辭,就在上橫頭坐定。看那端茶送菜的小夥計長得眉清目秀,十分機靈,也不過十二三歲樣子,和自己當年學做生意時差不多大小,就叫過來問了幾句,原來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徽州到這裡做學徒,不由得暗暗地動了惻隱之心。這時,老闆叫小夥計上街去買點兒花生米來下酒。
過了一會兒,小夥計哭著回來了,臉上被鞭子抽出了好幾道血痕。他哭著說,因為要迎接總督大人,街上不準行人走路,被清道的衙役兜頭抽了好幾鞭子,花生米也買不成。
總督大人聽了,皺了皺眉頭,安慰他說:“花生米沒有就不吃了,他們打你,等會兒我叫他們賠你銀子。現在你先把這張紅紙拿去貼在大門外,等會兒有人來了,你就搬一張桌子攔在門口,只管哭,自然有人賠你銀子。”
說罷,總督大人從身邊掏出一張大紅紙頭來,交給小夥計。小夥計抖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江總督行轅在此”八個大字,眾人一看都驚呆了,醬園老闆更是覺得不妙,不由雙膝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口中不住討饒地說:“小人有眼無珠,不知總督大人駕到,還望大人饒恕小人當年的死罪。”
總督大人哈哈大笑,說道:“老闆快快請起,你誤會了。這次我是專程來向你道謝的。沒有你當年那一巴掌,我說不定還在你這裡做夥計哩,哪裡會有今天!”
老闆聽了,這話比罵他還要厲害,更加覺得惶恐不安,把頭磕得咚咚響,口裡直叫:死罪死罪,饒命饒命。
總督大人攙起老闆,讓他坐下。不一會兒,師爺送來了官衣官帽,大門外面早已有衙役站定。這時,醬園門口已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州縣的官員們聽說總督大人早就到了,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連忙趕到醬園門口來拜見。可是一張桌子攔在門口,一個小夥計趴在桌子上哭,總督大人在店堂上正襟危坐,一動也不動。官員們弗曉得什麼事情,一個個都沒了主意。還是一位師爺聰明:這是總督大人給小夥計討彩頭哩!官員們趕緊吩咐人去拿錢。一會兒工夫,白花花的銀子就堆滿了一桌。小夥計被眼前這一大堆銀子照花了眼,不由得止住了悲聲,要把銀子交給總督大人,總督卻說,你把這些銀子拿回家去,願意讀書就讀書,喜歡做生意就做生意,隨你的便,你快走吧。小夥計這才明白過來,千恩萬謝,背了銀子回徽州去了,總督大人這才起身上轎前往府衙。
第二天,總督把醬園老闆請了去,送給他一幅字,老闆拿過來一看,原來是元利醬園的店號,落款署名“兩江總督陳”的字樣。總督大人對老闆說:“我對你當年給我的一巴掌很感謝,是你這一巴掌打出了我的志氣。現在送上這幅字,表示感謝。”
醬園老闆把這幅字做成招牌,豎在大門口,來看字的人絡繹不絕,元利醬園的名氣響遍十里八鄉、四鄰八縣,生意十分紅火。老闆特別鼓勵夥計們讀書學習,因而這板(爿)醬園對待顧客特別有禮貌,生意也做得特別活、特別大,這或許正是總督大人希望看到的。
兩江總督為一個小小的醬園題寫招牌的故事一直流傳下來,據老輩人說民國初年的時候還有人看到過這塊招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