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買”糧

[ 民間故事 ]

一、

南北朝時期,各地紛爭形同戰國之勢。這一年夏秋時節,中州大地突降大暴雨,一連十幾天不停歇。鹿邑城當然也沒有幸免,城內外汪洋一片,大部分房屋和莊稼都泡在水中。洪水過後,人們抓緊補種冬小麥,然而等到麥苗返青之時,再無一粒雨水落下,田地皸裂,禾苗枯萎,看來明年肯定顆粒無收。有體力的人攜家帶口四處逃荒要飯,而老幼婦孺只能扒樹皮、挖樹根和草根充飢。州郡官員疲於籌措軍資,根本無心無力管顧百姓死活。

其實,鹿邑城有兩個大財主,只要他們慷慨相助,災民就能得救。城南的劉成信一向樂善好施,開設了8個粥棚每日供應粥飯,奈何災民太多,幾個月下來,家中存糧幾乎告罄。城北的趙博萬以販賣糧食為業,家中陳年積糧無數,年近七旬的他卻慳吝成性,自己每餐亦是一粥、一飯、一鹹菜,家人哪天吃上一頓白菜豆腐如同過年,可為了保護家產,他不惜豢養了十幾名壯漢,餵養著幾十條惡犬看家護院。

這天,許多災民聚集在一棵大槐樹下,人人唉聲嘆氣,都說天氣漸暖,如果及時播種,來年或能扛過這場大災,可任憑大家多次哀求趙博萬,吝嗇的他死活也不肯暫借一粒糧食。

大家越說越心寒,猛然間,幾個老者想起昇天成仙的太上老君。這裡是太上老君的家鄉,各處祠觀一向香火旺盛,世人傳說太上老君有求必應,常常下界濟世救人。

太上老君成了大夥心中唯一的救星,他們趕緊準備香案香爐和祭物進行虔誠禱告。正要跪拜時,一個眼尖的人遠遠瞧見大路上有一個鶴髮童顏的老者騎著青牛而來,他大聲喊道:“快來看,那人不是太上老君嗎?”

眾人扶老攜幼來到慈眉善目的太上老君身邊,圍上他號啕大哭,訴說彼此的苦難經歷。太上老君安慰大家道:“莫急,莫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道自有辦法!”

太上老君說著便從腰間摘下一個大葫蘆,口朝下一倒,地上便有了一小堆黃米,約有幾十斤,每個人只夠分一把,如何度日?大家的不免又失落起來。

太上老君笑笑說:“莫急,老道還有金豆子,你們跟我去趙博萬家買糧!”大夥不禁喜上眉梢,只見太上老君從褡褳裡摸索了半天,找出3個小金豆,把它們投進葫蘆裡,小聲說:“我這回化身一個老漢幫你們買糧,大家不要說破才行!”

大夥連聲答應,一傳十,十傳百,成千上萬的災民跟在老漢的後面,向趙博萬家湧來。

二、

趙博萬家大門緊閉,任憑擂門如山崩,他就是不出來。原來,趙博萬聽聞大批災民趕來,擔心糧食被搶早做了防範。

老漢高聲喊道:“趙員外,我有錢你有糧,為何躲起來不售糧?莫非要鄉親們踏平院牆請您出來啊?”說罷,老漢拿出葫蘆晃了晃,倒出3個金豆子。趙博萬從門縫裡看見光亮的金豆子稍稍心安,心想,人家拿錢買糧我不賣,萬一這些人發脾氣,真敢拆了我家的大門。

趙博萬帶著悍奴走出大門,老漢鄭重其事地說:“趙員外,災年糧食金貴無比,咱們公平交易,我3個金豆子就買一葫蘆糧食,您看怎麼樣?大傢伙都給我們做見證,誰也不能反悔!”

大傢伙齊聲答道:“放心吧,我們瞪大眼睛看著呢!”

3個金豆子買一葫蘆糧食,這樁生意真是划算。於是,趙博萬收起3個金豆子,然後命家丁提著一小袋黃米往葫蘆裡倒,倒完一小袋,家丁往裡一看,隱約看見葫蘆底部有一點兒黃米。趙博萬隻得叫人又提過一小袋往裡裝,眼睛不眨地盯著葫蘆看,這一袋又倒完了,黃米還是隻在底部有一點兒。

老漢看趙博萬一臉疑惑,笑著說:“趙員外,實不相瞞,這葫蘆有個毛病,裝得多、裝得快,它就滿得快,您一點點裝,它好像覺不到!”

趙博萬一聽,吩咐兩名家丁抬來一大袋黃米,快速倒入葫蘆中,果見葫蘆只差一點兒就滿。家丁趁熱打鐵趕快倒,可意想不到的是,風風火火不停地倒入了十幾袋,葫蘆還是差一點兒才滿。

見此情形,趙博萬趕緊喊:“停!”

他走到老漢跟前,拱手作揖道:“你這葫蘆太邪門,我不敢裝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蹊蹺縱火案
下一篇: 救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