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頭紙告狀

[ 民間故事 ]

清朝。哥哥陸明經營。

當地有個富戶叫熊輝,看中了陸家染坊的好市口,想把染坊的地皮買下來開當鋪。陸明不幹,熊輝就買通縣令,誣陷陸明是土匪。陸明屈打成招,被判了秋後問斬,家產充公,染坊自然也成了熊輝的。

陸橋在外地的學堂裡讀書,聽說哥哥身陷囹圄,急忙往家趕。幸虧他還有點銀子,才到大牢裡見了哥哥一面。哥哥對他說:“我是被冤枉的,你要去告狀,為我申冤啊!”

陸橋記住了哥哥的話,可是當地的官員都被熊輝收買了,陸橋就想進京去告狀。他從沒出過遠門,京城路途遙遠,走了一個多月,身上的錢花光了,竟還沒走出山東,他只好一路乞討,繼續前行。

這天,陸橋走到一條大道上,迎面過來一幫差役。領頭的一邊敲鑼一邊喊:“路上行人聽著,今日京裡的劉大人要從此路過,閒雜人等都給我躲得遠遠的。誰要是衝撞了劉大人的轎子,丟了我們縣太爺的臉,沒你們好果子吃。”

百姓聽了,紛紛散去。陸橋多問了一句:“請問差官,是哪個劉大人呀?”

差役說:“當然是劉墉劉大人。你一個叫花子,問這幹什麼,還不快滾!”

陸橋心中暗喜,這可是天大的好機會呀!他早就聽說,劉墉為官清廉,自己與其進京告狀,不如就在這裡攔轎喊冤。

不過,要告狀,必須有狀紙,陸橋想向附近人家借筆墨用用,可人家見他一副蓬頭垢面的樣子,都拒絕了。陸橋滿心愁悶,在路上徘徊著,突然,一張紙被風颳到他臉上,他拿起一看,是一張冥紙,就是祭奠死人燒的紙。陸橋心想,這附近一定有墳地,實在沒辦法,用冥紙寫狀也行呀!

陸橋尋找了一番,果然發現一片墳地,墳地裡靈幡飄動,陰氣森森。有些墳頭上雖然有冥紙,可不是舊了,就是被雨水沖刷,成了糊糊。找來找去,陸橋終於看到一座新墳,墳頭壓著一疊嶄新的冥紙。

陸橋上前,剛想伸手拿紙,卻又停住了。按家鄉的習俗,這墳頭上的紙大有講究。墳頭紙也叫“福紙”,死去的人有多少子孫後輩,就在墳頭上放多少福紙,紙越多,說明墳主的子孫越興旺。自古以來,墳頭紙是沒人敢動的,可是,如果不用這墳頭紙,又拿什麼寫狀呢?

想來想去,還是告狀要緊,陸橋跪在墳前,說:“在下陸橋,有天大的冤情要告狀,卻沒有狀紙,實在沒辦法,只能借用一下你的墳頭紙了。”

陸橋在墳前磕了三個頭,把冤情訴說了一遍,最後發願說:“如能冤情昭雪,我一定燒一千捆墳頭紙前來祭奠,感謝你的大恩大德。”禱告完畢,陸橋心安了,就把墳頭紙取了下來。

有了紙,筆呢?陸橋一狠心,咬破中指,打算寫血書來告狀。他剛寫滿一頁紙,血跡卻已在紙上洇得一片模糊,根本沒法看了。是啊,冥紙是用來燒的,製作粗糙,怎麼能在上面寫字呢?陸橋嘆了口氣,難道哥哥真的要冤死了嗎?

陸橋把自己剛才寫的這一頁紙扔在地上,卻看到墊在底下的第二頁紙上有些字,字跡雖不太清晰,但也能辨認。原來,這墳頭紙的第一頁洇透了,卻在第二頁上留下了字跡。陸橋眼前一亮,又寫了起來。

就這樣,陸橋寫第一頁留第二頁,終於寫完了狀子。他把紙揣在懷裡,又向墳頭拜了三拜,就向大路上趕去。

此時天色已暗,陸橋剛才寫血書流血太多,有些頭暈,就背靠著大樹睡了過去。睡夢中,他聽見鑼聲響起,睜眼一看,見前方路上十幾盞燈籠晃來晃去,燈籠上都寫了大大的“劉”字。陸橋一陣驚喜,向前緊走兩步,等轎子快到近前了,他大喊一聲:“大人,冤枉呀!”

隊伍停下了,一個師爺模樣的人走過來,問:“攔轎的是何人,可有狀子?”

陸橋忙說:“小民陸橋,有冤情稟報!”說著,他把懷裡的冥紙拿出來,雙手遞上。師爺一看,立即大怒:“大膽刁民,竟敢戲耍大人。來人,把他亂棍轟走!”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北鯤
下一篇: 以死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