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大太監馮保假傳遺詔,成為繼位的神宗皇帝的顧命大臣。之後他排除異己,與李太后合力把內閣次輔張居正擁上首輔的位子。他們二人和李太后相互勾結,關係牢不可破。
馮保任司禮太監,大權在握,滿朝文武一個不小心,輕則罷官,重則滅族,許多官員為了明哲保身,都爭先恐後地去送禮巴結他,就連張居正也給他送了大量的珍寶財物。小皇帝也怵他三分。
這年馮保過生日,許多人都挖空心思送上貴重的賀禮。宴席結束,馮保清點禮單,看著看著,他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為他竟然看到了丁惟寧的名字,這讓他頗感意外。
丁惟寧是當朝監察御史。此人才智過人,剛正不阿,是出了名的一根筋。馮保做夢都想整治他,卻苦於找不到把柄。難道丁惟寧也懂得了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他立刻命人取來禮盒開啟檢視。
禮盒是一隻精緻的小木箱。木箱裡有一隻紅色絲綢袋,裝了些豌豆大小的球形堅果。馮保拿起幾個放在手心裡左看右看,這小東西說橡子不像橡子,說栗子不像栗子,硬是沒看出是什麼。拿一個放在嘴裡咬一下,大牙被咯得生疼,這小東西卻絲毫無損。
馮保感覺受了戲弄,好你個丁惟寧,不買本官的賬也就罷了,竟然弄這破玩意兒來寒磣我!他立刻吩咐手下,把丁惟寧找來問個清楚。
丁惟寧很快被叫到司禮府。馮保開門見山地說:“你送給咱家的是一盒什麼寶物?”
丁惟寧故作吃驚地問道:“怎麼大人?您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馮保沒好氣地說:“不光我不知道,我問了不少人,都說沒見過!”
丁惟寧說:“我以為您見多識廣,事先無須說明。它叫益壽丹。別看其貌不揚,卻是比人參還珍貴的好東西。”
“哦?何以見得?”馮保問道。
丁惟寧說自己小時候體弱多病,久治不愈。有位走方郎中一番望聞問切後說,孩子的身體極為虛弱,非一般藥物能根治。說著,他從藥囊裡抓出幾個小堅果,說這東西叫益壽丹,經常食用,能使人百病不侵,延年益壽。要是每天食用一小把,孩子的身體一定能逐漸強壯起來。
家人問每天多吃幾個不是更好嗎?郎中搖頭說:“這小東西就像人參一樣,一次不能吃多,不然會適得其反。”
家人認為郎中在故弄玄虛。郎中說:“這益壽丹的好處是師祖爺華佗發現的,其價值不容置疑。老夫一生立志走天下,嘗百草,一晃幾十年光陰,翻越了數不清的山川,採集到無數珍貴稀有的藥材,卻極少見到益壽丹的蹤跡。你們要是不信,我分文不取。等這孩子身體安康了,儘量多做善事,造福人間即可。”
家人就問這稀有的東西到哪裡買去?郎中說:“這東西非常罕見,有錢也難以買到。不過前不久,我在諸城華山上採藥的時候發現了幾粒益壽丹,順手撿了一些。要不,我藥囊裡怎麼會有這寶貝?”
家人隨即跟隨郎中,到諸城華山去尋找,果然在懸崖峭壁上找到了幾粒。從此以後,每到秋季果熟,家人便到華山上搜集,讓丁惟寧隨身攜帶服用……
馮保看看丁惟寧健壯的身體,想想丁惟寧集智慧才幹於一身的本領,深信這益壽丹確實是好東西。他立刻想到了靠山李太后,年紀輕輕,代替幼小的皇上掌管朝政,日理萬機,於是,就把這盒“益壽丹”送給了李太后,還把它的好處大大地渲染了一番。
李太后嚐遍了天下美味,卻沒嘗過這益壽丹。她對這位幫助皇帝兒子坐穩天下的左膀右臂更加刮目相看。
御膳房把二十幾粒“益壽丹”炒熟,每天,貼身宮女用小錘子小心翼翼地敲開外殼,取出果核,讓李太后慢慢咀嚼品味。漸漸地,她的面色更加紅潤,面板越加光滑細膩,並且精力充沛,處理朝政時思維異常敏捷,不禁大喜過望,讓馮保再弄些來。馮保正有此意,這樣一來,自己也就可以留些食用了。
丁惟寧卻說:“這東西實在是有限,既然太后喜歡,我儘量去弄。這就打發人回老家看看。”馮保提議丁惟寧,讓人把結益壽丹的樹挪到山下土地肥沃的地方栽培,也省了麻煩。
丁惟寧連說不可。郎中說過,樹有它獨特的生長環境。就像天山雪蓮一樣,離開那獨特的環境就活不成。
這番話讓馮保深信不疑,又見李太后食用益壽丹的效果很不錯,就十分眼饞。他再次找到丁惟寧,假傳太后懿旨,讓丁惟寧儘快多弄些益壽丹……
丁惟寧說,這懸崖邊上的幾棵小喬木結不了多少果,一年只能等到秋後採摘一次。自從孝敬了太后,自己就沒得食用。現在剛到仲春,樹才開花,讓他到哪裡去找?
馮保卻並不死心。既然是植物,無論是根還是果,都有自然規律。這個丁惟寧,自恃才高,不為人擺佈,他可是領教過了。去年馮保授意丁惟寧為他到家鄉建造生祠,竟然被拒絕。馮保決定親自弄個明白,這個益壽丹到底為何物,是否如丁惟寧所說的那麼緊缺。
馮保派心腹拿著幾粒益壽丹來到山東諸城華山腳下,打聽益壽丹出產在哪裡。山裡人看到實物時,都搶著回答說:“這哪裡是什麼益壽丹?我們叫它錘墊子,華山上有的是。不信你自己上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