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神飲

[ 民間故事 ]

南宋末年,蒙古元戎大軍加快徵並中國南方步伐,鐵蹄所過之處,雞犬不留,一片荒蕪。

蒙古大軍兵分三路,破襄陽、屠揚州、直逼臨安,形勢危急。朝廷下詔,全國緊急動員,招募軍隊,抗擊蒙古賊寇。可很多臣僚推三阻四,不願響應。國破家亡的危急時刻,不甘屈服的愛國大臣李綱、陸秀夫等逃出臨安城,擁立趙昰為宋端宗,建立“行朝”,成立抗元救亡政府;愛國將領、左丞相文天祥率領的一萬餘人奮勇抵抗敵軍,取得首戰大捷。此後,又連勝,攻克會昌、吉州,兵圍贛州。文將軍趙昰譽為“南天一柱”.文將軍觀察時局,權衡利弊,利用複雜地勢、民心向漢之優勢,頑強保家衛國,痛擊外敵。

這一天,文將軍在行軍途中遭叛徒告密,侵略軍與山匪裡應外合,埋伏在必經的狹隘關口,一場鏖戰之後,文天祥部損失慘重,只得輾轉在贛西南的崇山峻嶺之間,隱蔽在贛南鎮的文筆峰的密林裡,做短期休整,以待突圍。

山大林密,正值盛夏,連續半年的生死搏鬥,將士們都已疲憊不堪。林子裡滿地都是毒蟲、毒蛇,空氣裡瀰漫著瘴氣;破傷風、瘧疾、敗血病以及各種森林疾病困擾著每一個人,身體羸弱計程車兵們更是苦不堪言,加之水土不服,多半都大病了一場。傷員傷勢無法治癒,部隊已經瀕臨山窮水盡之際,文天祥將軍身感內憂外患,心緒煩躁,陷入無邊的悲痛之中。

一夜,文將軍率軍駐紮在山頂禪寺旁邊,他口舌生瘡,沮喪。在營帳裡如豆的燈光下,將軍正欲奮筆疾書,抒發情志,不料一回頭,見寺院一城長老手捧一盞茶,進了營帳,說:“佛門淨地,可以食無酒,豈能詩無茶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能寫出此等千古絕句的當世文曲星,實在是配飲我這上等的太平猴魁!施主請!”將軍接過茶,小呷一口,茶湯在口中迴旋,頓覺口腔爽朗。細看杯中之茶,但見綠中泛著金黃,茶湯宛如琥珀之色,仔細回味,竟自不能罷口,索性一飲而盡,頓覺得憂慮盡退,眼亮心明,體內濁氣一掃而空。

是夜,將軍口鼻生香,那口中的茶香再也揮之不去。此後,將軍一連數日親拜長老,向他請教緩解瘴氣疫癘的偏方。長老帶將軍於深山老林中轉悠半晌,在一山腰間駐足。將軍放眼望去,周圍山泉幽幽,泉清且甘,一條條瀑布從山間傾瀉而下,打在岩石上,化成水珠,水珠變成了霧,在山腰間凝成朵朵白雲。一大片自然生長的老茶樹一眼望不到邊,鬱鬱蔥蔥,香氣撲鼻,將軍頓有身處仙境之感。

一城長老說:“此茶,名曰猴魁,生於天地之間,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茶裡藏泉,茶中有山,又稱為山水茶。茶樹接受雨露陽光特殊眷顧,蘊含著極多之妙處,為清熱解毒之極品,將軍可以茶代藥,賜予將士們飲用、敷傷。老衲沒有多餘食物供應將士,但可以說服周圍百姓將自己家藏的茶葉以’天下太平的名義獻出,雖不能解決將士們的溫飽,但可提氣長精神,消炎醫病啊!這也算我山中的大宋臣民們為國家所效的綿薄之力吧。”說完,一城長老微微含笑,雙手合十,悄然離去。

深受一城長老感召力之影響,次日一早,居住在大山周圍的鄉民們聞訊,提籃攜筐,將自己家裡的茶葉紛紛捐出,共計三百餘斤。鄉民素日以採茶製茶為生,國難當頭,匹夫有份。他們還送來了乾薑、鹽、桂花、蜂蜜等,與茶葉一起沖泡、飲用,讓將士們緩解傷痛。

當夜,文將軍夜觀天象,見紫薇星光亮奇異,行軌穩健,天狼星晦暗不明,行止閃爍不定,他立即傳令,找來幾口大鍋,煎水煮茶,令全體人馬飲茶並用茶葉療敷腿腳上的膿瘡,九日後,準備迎敵。

第十日,在一場伏擊戰中,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以一當十。那些中了瘴氣又被酷熱、疾病、毒蟲困擾的蒙古軍頓時失去了往日的銳氣,一敗塗地,被梟首萬餘之眾。

文將軍率部隊衝出重圍,完成了一次勝利轉移。

臨走前,將軍拜謝了一城長老,並對前來送別的鄉鄰們說:“你們贈予我們太平茶,我們將還你們一個太平盛世!”說完,轉身,抽出佩帶的寶劍,在文筆峰路口的石壁上,風馳電掣般地書寫了四個大字:“太平神飲。”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感人的黃精
下一篇: 推不開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