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衝了“龍王廟”

[ 民間故事 ]

康熙皇帝坐朝主政以來,把平定三藩之亂、治理黃河事務和從水路向京城運糧這三件大事刻在太和殿的柱子上,當平定三藩之亂大功告成後,治理黃河就擺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他知道張鵬翮是治水專家,於是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

張鵬翮接受任務時,皇帝提出讓他帶門生趙明一起去,卻被張鵬翮拒絕了。趙明家就住在黃河岸邊,曾經參與過兩次水患的治理,卻都失敗了。張鵬翮擔心帶著一個“敗軍之將”,會影響自己的決策。皇帝雖然不高興,卻覺得大局為重,便答應了張鵬翮。

黃河、淮河水患治理是個老大難工程,歷朝歷代皇帝都派大臣治理,但都沒治理好,自己要完成這個任務,絕不能輕舉妄動。所以,張鵬翮來到任上之後,沒有急於動工,而是先調查研究,翻閱資料,實地察看,仔細勘測,掌握吃透黃河、淮河水患的所有情況,總結前人治理的經驗教訓,吸收前人治理的理論精華,然後才帶領十萬治河大軍開工。哪裡該逢彎取直,哪裡該築堤束水,整個工程井然有序,順利進行。

然而,在治理過程中,一個老大難問題像攔路虎一樣橫亙在他的面前,讓他前進不得。

因為黃河水中泥沙多,長年累月沉積淤泥,形成了一個個像龍王廟似的山包包,人們就形象地稱之為“龍王廟”。

“龍王廟”使得河床升高,一遇漲水,洪水就漫過堤壩,氾濫成災。所以除掉龍王廟是治好黃河水患的關鍵。

但怎樣才能除掉龍王廟呢?若是按傳統的人挑肩扛,就需要大量的勞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而當時情況十分緊急,黃河、淮河的水患阻斷了從水路向京城運糧的通道,京城人吃飯都成了問題,康熙皇帝很著急,一再下旨催張鵬翮加快治理速度。加上國庫因連年戰爭產生了虧空,銀兩緊張,如何用最少的錢在最短的時間清除這些“龍王廟”?張鵬翮大傷腦筋,一時卻想不出良策,於是,他只得集思廣益,掛出重金懸賞的榜文,招賢納士,清除“龍王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個來應招的是個長得像鐵塔一樣黑壯的漢子,他說用鐵臂運淤泥,可清除龍王廟,需要一百萬兩銀子,只要一年時間。張鵬翮搖頭說:“花錢太多,用時太長,不行。”

第二個來應招的是個技藝高超的木匠,他說用木牛運淤泥,只需八十萬兩銀子八個月的時間就能完工。張鵬翮還是覺得不理想,沒有答應。

兩個能人應招失敗,再也沒有人敢應招了,張鵬翮只得提高賞金,繼續加大力度招賢。

沒過多久,還真的有一個人來揭榜應招。張鵬翮定睛一看,立刻把眼睛瞪得溜圓——來揭榜的這個人不是趙明嗎!皇上當初讓自己帶著趙明,被自己一口拒絕,現在他卻自個兒來應招,這是來跟自己對著幹的嗎?

他便不高興地問道:“你怎麼又來應招呢?失敗了兩次,還不夠嗎?”

趙明卻答非所問地說:“老恩師,我家祖祖輩輩深受洪災之害,我早就下決心做好這件事,目前雖然失敗了兩次,卻總結了更多的經驗教訓,請恩師相信,我已經鑽研出一個治好洪災的絕招,所以就來揭榜了。”

“你有什麼絕招?說來聽聽。”

“這個麼,請恕學生無理了,無可奉告。”

張鵬翮見他故作神秘,只得又問道:“你清除龍王廟需要多少銀子和時間?”

趙明斬釘截鐵地道:“我只需三十萬兩銀子三個月時間,就能完成此事,並甘願立下生死狀,用性命擔保。但是我要全權負責,治理過程中,任何人不得干涉。”

連命都搭上了,還怕他完不成?況且,他說得貌似有理呀!反正自己也是一籌莫展,張鵬翮猶豫片刻,也就同意了。

雖然把清除“龍王廟”的工程全權交給了趙明,但張鵬翮還是時刻惦記工程的進展,過一些時日就去察看,卻見一個個像龍王廟似的山包包原封不動。

“這小子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張鵬翮想探個究竟,就去找趙明查問。

他在一條廢棄的河堤上找到趙明,見他帶著一支隊伍,人人手中拿著不同的工具,正在挖掘堤幹。

張鵬翮十分不解,上前質問道:“趙明,你不帶人清除‘龍王廟,在這挖廢堤幹啥?”

趙明還是那句老話:無可奉告。

趙明要保守秘密,想起之前的約定,張鵬翮拿他沒辦法,只好走了。

又過了一些時日,張鵬翮再次來到現場,見那些山包包依舊原封不動,不由得心急火燎,只得再去找趙明瞭解情況。趙明正在淮河的一段堤幹上忙碌,手下帶著兩群人,一邊是一群壯漢,一邊是一群民工,每個壯漢手裡都捏著一根繩索,繩索的另一頭捆綁在對應的民工的腰上。壯漢用力一拉繩索,被拉著的民工騰空而起,準確地飛到拉著他的壯漢面前,壯漢穩穩地抱住民工,安全地放在地上。

他們就這樣反覆練習這一套動作,讓張鵬翮看得十分生氣,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不去幹清除“龍王廟”的正事,卻在這裡玩小孩子的把戲,自己怎麼能放心呢?

他質問趙明:“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呀?已經失敗了兩次,還要來第三次嗎?”

趙明還是那句老話:無可奉告。

好嘛,你給我賣關子,到期完不成任務有你好看的。張鵬翮悶悶不樂地走了。

可是這件事就像一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張鵬翮的心上,沒過多久,他再次跑到施工現場,見趙明帶著一支更大的隊伍在淮河堤幹下面一個地方挖泥沙。

張鵬翮的肺都快氣炸了,你趙明不帶人去挖“龍王廟”的淤泥,卻在淮河堤下挖泥沙幹什麼?萬一挖壞河堤,引發淮河堤決口,洪水氾濫怎麼辦?豈不是龍王廟沒除,又來水患?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