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朝康熙年間,隆化西部有兩座山,分別叫龍山、鳳山,其中鳳山半山腰上,有塊能趴下一頭大牛的平臺,平臺上面光禿禿的,只有一棵碗口粗細三尺來高的古樹,每年的春天長七八片葉,開不了三五朵乾巴巴的小花,結一兩個黃豆粒大小的野果,多少年來無人採摘。這年農曆五月十三,從南邊來了一個會看病又會看風水的吳先生。吳先生來到龍鳳山口後,站在兩座山的中間看了又看,然後來到龍鳳山口南邊楊樹溝裡的一戶農家。
這家人姓姬,據說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因鬧水災從山東蓬萊逃荒到此,男主人叫姬忠,女人姬楊氏,有個十二歲的兒子取名姬德寶。姬忠開荒種地,兒子德寶給財主李萬福放羊,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一年到頭好歹能吃飽肚子。這天,吃過晚飯,吳先生和姬忠說起了龍鳳二山,問山上有沒有大樹。姬忠說才來一年我也不清楚,問問德寶吧,他整天在這兩座山上放羊,也許能知道。叫過德寶一問,德寶說:“這兩座山的前前後後我都走遍了,沒有一棵大樹,就鳳山半山腰上有棵又矮又小的老樹,今年結了兩個黃色的小果。”吳先生聽後一喜,姬忠一家人也不知吳先生是啥意思就睡了。
第二天,吳先生叫德寶帶他去看那棵矮小老樹,說看看是啥藥材。德寶趕上羊,領著吳先生,攀懸崖,走絕壁,連滾帶爬,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吳先生終於看見了那個平臺和臺上那棵小樹結的兩個果,只是距離平臺五六丈遠沒有立足的地方。突然,吳先生的眼睛一亮,他看到平臺上邊十多丈高的石縫裡長著一墩老宮眼。他搖了搖頭,對德寶說:“我也不知是棵啥樹。”
吳先生在姬忠家又呆了一整天,擱了些紋銀,夜裡走了。從此,吳先生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四夜裡偷偷地來,住上一兩天,擱些銀兩夜裡便又偷偷走了。
姬家三口人誰也不知其中緣故,也沒留心看吳先生走到哪兒去了,轉眼到了第五個年頭,吳先生又來了,這天夜裡走後又返了回來,垂頭喪氣地一頭紮在炕上。姬忠以為他病了,他卻說:“姬大哥,跟你說了吧,鳳山上那棵矮小老樹叫丹生樹,是太上老君的一粒仙丹失落在了這巖臺上,我走遍天南海北,總算在這兒找到了它。吃上一粒丹生樹的果仁,半年不生病,吃上十粒能長生不老,我每年農曆五月十五夜裡走,藉著十五的月光爬上山,把繩子拴在平臺那墩老宮眼上,摘下果子進京城,獻給康熙皇帝,所以康熙皇帝才身強體壯,膂力過人,武藝高強。如今皇上吃了八粒了,還差這最後兩粒,不知誰把它砍了,我回去如何向皇上交代。我叫吳顯峰,是吳三桂的後代,因先祖犯了滅九族之罪,皇上才叫我尋丹生樹,取丹生果,以功贖罪,可現在只有讓皇上滅九族了。”
德寶聽後說:“吳先生怎不早說呢,我放羊跑遍了龍、鳳二山,就沒到過那個平臺,那天我沒事找根繩子拴在老宮眼上,溜了下去,用羊鏟把它挖出來扔到山下,又扛回來曬乾讓我媽燒火了。”吳先生又問:“那灰呢?”“讓我昨天上到南山地裡的一棵南瓜上了。”德寶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