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兒子

[ 民間故事 ]

1.遭遇鬼案

這年仲夏,盧運生中了進士,到句容縣走馬上任,做起了縣令。

上任頭一天,縣衙前的那面大鼓就被人“咚咚咚”地擂響了。盧運生和師爺對望一眼,轉頭吩咐衙役:“何人敲鼓?給我帶上來。”

衙役下堂,帶來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盧運生打量此人,只見他面色紅潤,身穿絲綢長袍,大腹便便,一雙眼睛骨碌直轉。

盧運生清了清嗓子,發問:“姓甚名誰?為何敲鼓?”

男人雙膝下跪,低頭答道:“我叫包桂芝,是本縣洪山鎮鄉民。我的弟弟,是我父親和鬼生的兒子!”

此言一出,滿堂譁然。盧運生示意肅靜,讓男人詳細說說。

包桂芝咬牙切齒地說:“這個鬼兒子,分了我父親的遺產……”

原來,包桂芝的亡父叫包志偉,以經商為生,別人都叫他“包員外”.包員外的正室是梁氏,大兒子便是包桂芝,多年後,包員外納王氏為妾。自從娶了王氏,包員外每次外出經商都把她帶上。一次,剛離家沒幾天,王氏染了惡疾,船到桃源縣吳城,竟去世了。天氣炎熱,加上還有生意要做,包員外忍著悲痛,在吳城租了一塊墓地,草草葬下王氏,打算等騰出時間再來遷墳。

一年後,包員外僱了船,來到吳城。頭天上午,他託人到附近僱了一些農民,說好第二天辰時挖墳。不料當天下午,一位老太太來到包員外所住的客棧,敲響了包員外的房門。包員外跟老太太非親非故,她會有什麼事?老太太接下來的一段話,讓包員外目瞪口呆。

老太太說:“我是街西頭賣粥的,大半年來,我每晚點錢,都發現賣粥的錢裡有鬼錢,不多不少,兩個銅錢。後來我細細觀察,發現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婦,每天都來買粥,每次只買兩個銅錢的粥。我把少婦給的兩個銅錢單獨存放,到晚上再看,果然變成了鬼錢。”

包員外好奇地問道:“這個少婦是誰?她買粥幹什麼呢?”

老太太說道:“我不清楚。每天給我兩個鬼錢,怪瘮人的,她是鬼,萬一惹著她了,不是鬧著玩的。昨日,少婦買粥時對我說,她是您包員外的如夫人,給您生了個兒子。鬼沒奶水,只好天天來買米粥喂孩子。她知道您今天要來遷墳,希望我把這件事告訴您,把兒子帶走。我問,包員外要是不信呢,少婦拿出一支金簪,讓我把這個給您看。”老太太說著,取出金簪遞給包員外。包員外一看,果真是他給王氏陪葬的金簪,頓時眼淚簌簌直流。他把金簪往身上一揣,撒腿就往外走,老太太忙問:“哎,您去哪裡呀?”

包員外道:“現在就去挖墓!”

很快,農民們挖開墳墓,逝者王氏面色如生,她的身邊,果真躺著一個正在啼哭的嬰兒。

第二天,包員外帶著嬰兒和王氏的棺木趕回了句容。這就是那個鬼兒子的來歷……

聽包桂芝講完,盧運生疑惑道:“如此說來,你這弟弟真是鬼兒子?不過這只是你的說法,還有什麼能證明你弟弟是鬼兒子?”

包桂芝道:“有!我弟弟叫包桂冠,他今年才五歲,把《古文觀止》背了個滾瓜爛熟,我三十出頭都背不過他。人都說‘鬼才,若他不是鬼,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才華?”

盧運生思忖了一會兒,說道:“為了證明你的話屬實,我慢些時候會’借你弟弟一用。你先回去等候訊息。退堂!”

盧運生很快查明,正室梁氏不能生育,包桂芝是抱養的。本想有一個養子就夠了,可包桂芝生性頑劣,包員外極度失望,只得娶王氏為侍妾,打算再生一子,可王氏尚未生子就病故了,之後包員外去吳城,遇見了賣粥的老太太,按她所說領回了鬼兒子:包桂冠。包員外臨終前把家產平分給兩個兒子,讓自己的姐姐照顧包桂冠。沒幾年,大兒子包桂芝就把家產揮霍殆盡,打起了小弟的主意。

摸清包桂芝的情況,盧運生和師爺乘船北上,沿著運河來到桃源縣城。

上了碼頭,見不遠處有人燒紙,還跪著磕頭,嘴裡唸唸有詞,隱約聽到“魏大人”幾個字。盧運生向一個路人請教,路人說:“他們受過魏大人的恩。魏大人死後,遺體用船運回千里之外的老家埋葬,所以他們在河邊給恩人燒紙。”

盧運生想再問問清楚魏大人是誰,路人已匆匆離開。盧運生走到近前悄悄觀察,發現那燒紙的袱子上寫著“魏公福光大人收用”的字樣。

“魏福光……”盧運生嘴裡喃喃自語,慢慢地踱著步走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傻子島主
下一篇: 蟲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