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應詹是清代名醫。他有一個徒弟叫孫良,聰慧、機靈,很有悟性,最受他的賞識。有一次,一名重症患者前來求診,偏巧臧應詹外出,危急之下,孫良及時診治,救了患者一命。臧應詹歸來得知後非常欣慰,當眾宣佈讓孫良當接班人,表示會毫無保留地把醫術傳授給孫良,其珍藏的醫書也會全部贈與他。
幾年後,孫良的醫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他卻變得勢利、貪婪,對權貴巴結逢迎,對窮苦者卻不理不睬,完全丟掉了救死扶傷的初衷。臧應詹多次勸說,孫良卻毫不悔改,這讓臧應詹非常失望。因此,當孫良找到臧應詹,要求他把所有珍藏的醫書都送給自己時,臧應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孫良不甘心,他指責臧應詹言而無信,並找來當初在場的證人,逼迫臧應詹兌現承諾。一開始,證人們並不知道真相,都替臧應詹為難,畢竟,臧應詹當初作下了這樣的承諾,如今反悔,豈不是背信棄義?
對此,臧應詹從容地說:“何為信?何為義?信乃承諾,義乃正義、道義。孫良行品德敗壞之事,幫助便是助紂為虐,阻止才是道義。所以,我寧可背信,也不能棄義。”臧應詹的一番話讓眾人連連點頭,拍手稱快。見此,孫良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