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亡一國

[ 民間故事 ]

春秋戰國時吳越交戰,越國敗亡,越大夫范蠡用美人計,送美女西施去吳國,途經一個小村,但見這裡綠蔭庇屋,靜謐安寧,村中流淌著一條丁字形的河流,在三岔交匯處,河面開闊,河水清澈見底。西施不由看呆了,她脫下鞋襪,跑下河埠,坐在石頭上洗起美足,不知不覺,雙足在水中交替和著音律拍擊起水面,跟著鳥兒唱起歌來。突然,西施心中一動,一個絕妙的靈感在她腦中誕生……

一行人來到吳國,吳王夫差一下被西施的美貌吸引住了,為了討西施歡心,看西施常懷念家鄉,就專為她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館娃宮。這館娃宮內除了銅勾玉檻,珠玉點翠,樓閣玲瓏,金碧輝煌,更有水聲潺潺……

一次,西施對夫差說,因感念大王恩典,想給大王一個驚喜。夫差非常高興,西施就讓夫差在御花園的一條長廊中,把廊下挖空,放進大缸,插上木板。夫差不知何故,但還是照美人要求做了。

這天,當西施出現在這條長廊中時,夫差一下驚呆了:但見西施身穿粉色長裙,頭上釵搖玉動,裙襬上掛著幾個小鈴鐺,赤裸的美足上穿著一雙木屐,在夫差面前跳起舞來,隨著婀娜優美的舞姿,西施的木屐踏在下置水缸的木板上,長廊中頓時發出“錚錚嗒嗒”和“叮叮噹噹”的美妙樂響。從此夫差被這種舞蹈迷住而不思朝政,每天都要看西施跳“響屐舞”。而這條走廊,就叫“響屐廊”。

“響屐舞”直跳到吳國滅亡,夫差自盡,范蠡帶西施迴歸祖國。隨後,范蠡又急流勇退,帶著相愛的西施在江南尋找美景寶地隱匿。這天,他們夫妻倆來到幾年前范蠡送西施去吳時曾路過的小村。再次見到那條丁字形河,西施不由感慨萬千,范蠡知道她喜歡這裡,就決定在這兒定居下來。

這時,西施發現河灣不遠處多了一個土墩,上面蘆葦叢生,鳥鳴雀躍,不由驚奇,她記得上次來時並未見此墩呀。鄉人解釋說,土墩是她當時洗腳時被水沖走的一隻鞋子變的。西施聽了不覺莞爾。原來,那天她拍水唱歌時唱得忘形,一個浪花打過來沖走了她的繡花鞋都渾然不知,直到繡花鞋盪到河心才發現,可已經遲了。

范蠡是個才華橫溢的多面手,在鄉村時間長了自然感到無聊,就常去不遠處的濮院閒逛,儘管那時濮院只是個不大的草市,比鄉村顯然熱鬧多了,再加上當時此地絲綢業已有一定影響,就萌生在濮院開辦綢緞莊的想法。回家與西施一說。兩人心意相通,就這樣他們來到濮院,范蠡做綢緞生意,而西施用在吳宮學到的蘇繡展示技藝,由此還教會一批繡花姑娘。兩人在濮院名聲大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直到越王探知訊息,派人來殺,兩人才悄然離去。

西施與范蠡曾隱居的那個小村就叫蠡湖村(現在更名為紅星村)。她洗足的這條河的三岔口,叫汰腳灣,在濮院則留下了“西子妝樓”(范蠡和西施居住過的小樓)、樓下的石橋叫“妝橋”、橋下的小河叫“胭脂匯”(她傾倒洗臉水的河)。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土天牛與奇石
下一篇: 月牙湖豬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