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光出嫁
唐元和八年(813年)四月,通往澧州的大道旁,草長鶯飛。大唐岐陽公主乘驢車緩緩前行。此行,她要去和夫君——澧州刺史杜悰團聚。
多年前,父皇唐憲宗為岐陽選駙馬,不選貴戚勳爵,只選士族文士。因為其時的駙馬們很威風,多出身貴戚、勳爵等豪族,更那堪聯姻皇族,整日裡不是鬥狗走馬、千金買醉,就是牽黃擎蒼、呼嘯山林,搞得百姓側目、官府閉目。這情形唐憲宗當然也知道,但積習難改,只能徒喚奈何。唐憲宗不想讓岐陽嫁給這樣的人。
某日,出身仕宦之家的權德輿拜相,其婿翰林學士獨孤鬱為避嫌請求辭職。唐憲宗見獨孤鬱文雅知禮,很是欣賞,心念一動,想起了岐陽,決定為岐陽擇一個像獨孤鬱一樣的駙馬。
岐陽是唐憲宗和懿安皇后郭氏的嫡長女,唐憲宗當然疼她。令岐陽吃驚的是,那些所謂的文雅之士很矜持,不是裝糊塗,就是裝病,岐陽很受傷,卻也很無奈。因為她知道,這矜持的背後是恐懼:一者怕被公主欺壓,二者若公主不幸早死,按例駙馬要為其服喪三年。難堪的靜默中,出身名門望族的杜悰站了出來,當唐憲宗對玉樹臨風、對答如流的杜悰頻頻頷首時,躲在屏風後的岐陽含羞笑了。
岐陽的婚禮空前絕後,唐憲宗升正殿送嫁,由西朝堂出,又在延喜門挽留,賜錢賜物,還派300名神策兵為其清道,如此恩寵,實為罕見。
2、賢名遠播
杜家起初擔心岐陽驕橫,但岐陽很快以行動打消了杜家的擔心,退還父皇所賜的皇家奴婢,挑選出身貧寒能共患難的;和大家族住一起,不另住父皇所賜的府邸;不以公主自居,而以禮侍奉公婆。岐陽是帝女,要為父皇爭光;是士妻,要為夫君長臉。她悉心侍奉公婆,禮遇大家庭,她做女紅……她甘願做駙馬的女人,讓駙馬心中有愛,臉上有光。看著岐陽溫婉的背影,杜悰幸福地笑了。唐憲宗也欣慰地笑了。
杜悰奉詔赴澧州時,岐陽本可以和夫君一同前行,但還是留了下來:杜悰初去赴任,要做的事很多,一個人更能心無旁騖。半年後,岐陽才動身赴澧州。
岐陽一行終於到了澧州境內,知縣等人肅立路旁,準備迎接刺史夫人——岐陽公主。一大片官員趕快拜了下去,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堂堂公主竟然沒有寶馬香車、前呼後擁,只帶了20名隨從、幾名婢女,騎驢而行,像一個平常人家的婦人。更想不到的是,岐陽一行只吃素食,隨從們自己動手把飯食抬進屋。
不久,岐陽的澧州之行遠播天下,到處都是關於岐陽美德。
岐陽在澧州署衙住了三年,這期間從未公開露面。夫君處理政務的地方近在咫尺,她也從未去過,她是刺史夫人,不能干涉政事,給夫君添亂。妻子如此這般體貼,杜悰自然幸福感爆棚,尤其是同僚誇他家有賢妻時,更加得意非凡。偶爾,這得意就變成了隨意。一次,杜悰設宴待客,家塾先生李宣古作陪,李宣古平時口無遮攔,酒後更是信口拿杜悰開涮,杜悰大怒,罰其在地上“驢打滾”。岐陽攔住了杜悰,道出緣由:李宣古雖失禮在先,但如此懲罰不妥,家塾先生驢打滾,將置孩子於何地,而且傳出去有失刺史威儀,不如罰李先生作首詩吧?公主求情,杜悰自然答應。躺到地上的李宣古一骨碌爬起來,隨口吟詩認罰,詩作得好,罰認得好,杜悰哈哈大笑,李宣古訕訕而笑,岐陽搖頭微笑。至此,無趣的爭端變成了詩意的名人。
3、相夫教子
遊走在岐陽的有為無為之間,杜悰治理澧州成績卓著,朝廷考察時,其政績和品行均為第一。之後,杜悰升為忠武軍節度使,治理許州(今河南許昌)。之前許州多寇,朝廷多用武臣治之,無奈當地政務混亂,法紀鬆弛,朝廷也沒辦法,調侃時還將其稱為邊地。署衙也年久失修,連正房都沒有,岐陽住在陰暗潮溼的東廂房裡,一待就是六年。
六年間,岐陽相夫教子。杜悰夙興夜寐,理政事,興教育熬幹了她的精氣神,但她還是想強撐著回京──她要去晉見母后,晉見此時的皇帝侄子。開成二年(837年)十一月,38歲的岐陽病逝於赴京路上。唐文宗得知,為安撫駙馬姑父,廢除了駙馬為公主服喪三年的規定。之後,杜悰強忍悲痛,過得安好,直至出將入相。然而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會想起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