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州蓮事

[ 民間故事 ]

臨州是個小縣,一直默默無聞。清朝光緒年間,劉廣濟任臨州知縣。眼看身在臨州也不會有啥作為,他就整日埋在書房中,看書作畫,自得其樂。

這一天,劉廣濟正在書房裡看書,忽然聽到外面由遠及近傳來一陣喜慶鑼鼓聲。起先還以為是誰家辦喜事接親呢,但後來那鑼鼓聲就在府衙門外響起來了,沒再遠去。他心下不覺一怔:這是搞哪樣兒?

他正疑惑間,當值的差役跑進來報告,說是李順安來給他送花了。劉廣濟更是驚愕不已,喃喃地問道:“送花?送什麼花?”差役連說帶比畫:“蓮花,碗大的蓮花。”

李順安是臨州城裡有名的富戶,開著兩家生藥鋪,還開著一家糧店,但劉廣濟跟他沒啥交情。這不年不節的,送的什麼花呀。但百姓給自己送花,劉廣濟心裡還是美了一美,那也是要親自迎接的。他忙著回到後堂,換上官衣官帽,來到衙門口。

李順安手裡捧著兩盆蓮花站在最前面,身後跟著十來個人,敲鑼打鼓,真是一個喜慶班子,很是熱鬧隆重。百姓們不知道出了啥事,也紛紛圍過來看。見劉廣濟出來,鑼鼓停了,李順安大聲說道:“知縣大人,你為本縣日夜操勞,鞠躬盡瘁,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百姓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但我們知道,依大人的心性,我們若是送貴重物品,你肯定不要,那也辱沒了你的名聲。我李順安就代表百姓們送你兩盆蓮花,以彰大人出汙泥而不染之德,期待大人能夠喜歡,也請大人務必收下。”

劉廣濟笑著說道:“百姓的心意,本官收了!”

差役們忙著接過蓮花,捧進府衙。劉廣濟也請李順安府內一敘。李順安爽快地答應了,跟著劉廣濟來到書房裡。

那兩盆蓮花已經擺在了書案上。劉廣濟湊到跟前,仔細欣賞著。一個巴掌般大小的深綠色瓷盆中,水面上浮著兩片銅錢大小的荷葉,更有幾片荷葉俏立而生,中間一枝白蓮亭亭玉立。劉廣濟不禁嘖嘖稱奇。如此精巧的荷葉與蓮花,他還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更可嘆的是,這蓮花放在案上,頓時就讓他的書房裡生機盎然了,那真是活色生香啊。

李順安見他看也看不夠,心下暗暗歡喜。

好一會兒,劉廣濟的目光這才從碗蓮上挪開,又對著李順安抱拳行禮,笑著說道:“這蓮花實在精緻。倒不知仁兄是從何處淘換來的?定然花了不少銀子吧?下官定當奉上!”

李順安笑道:“花什麼銀子?這蓮花是在下親手培育的!”

劉廣濟不禁對他刮目相看:“仁兄好本事。我怎麼早沒聽說?”

李順安這才說,他也是剛剛學會的,這是他培育出的第一批。劉廣濟更感興趣了,問他怎麼忽然想出要培育碗蓮。李順安給他講出一個故事來。

這還是頭年的事兒。剛過完年,一天早上,李順安信步來到臨河邊,卻見崔秀才蹲在河邊,捂著臉哭,哭得很傷心。他就問崔秀才遇到了什麼難事,自己能不能幫他。崔秀才說他老婆病了,家中無錢醫治,覺得自己太是無用,為此才哭。李順安從袖袋裡掏出一兩銀子給了他,讓他快帶老婆去看病,這銀子也不用還了。崔秀才轉哭為笑,歡天喜地地走了。

夏天,崔秀才送給他一盆碗蓮。李順安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新奇的寶貝,馬上問他是哪兒來的。崔秀才說,是他自己培育的。他收下了李順安的銀子,給老婆醫好了病,還不起錢,又無以為報,忽然想到自己看的一本書中介紹瞭如何種碗蓮,他就試著種了兩棵,果真成了,趕忙給李順安送來了。雖說不值錢,但新鮮啊,也是他的一番心意。

李順安眼珠兒一轉,想到了這是個難得的商機。他詳細詢問了培育碗蓮的過程,崔秀才一一道來,他也一一記在心上。當時時令已過,培育不得了,他就先行準備材料。等到今年早春,他就培育了百十盆,現下是都長好了,他回去就可開賣了。想到這碗蓮如此雅緻,劉廣濟又是雅士,特意先送過來。

劉廣濟淡淡地問道:“你這碗蓮,準備賣多少銀子?”

李順安想了想說:“一兩銀子。”

劉廣濟忽然變了臉色,冷冰冰地說道:“你打的好算盤!兩盆蓮花,就想打出本官的名頭?”

李順安沒成想劉廣濟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忙著施禮賠罪:“大人息怒,大人息怒。小民沒那意思,只是想送給大人兩盆花。”

劉廣濟從鼻孔裡冷哼了一聲:“真要給本官送兩盆花,還要搞出那麼大的動靜?本官最恨被人當傻子耍。怎麼送來的,你怎麼拿回去!否則,別怪本官無情!”

這真是拍馬屁拍在了馬蹄子上。李順安這個氣呀。可他也不敢跟知縣大人較勁呀。他趕緊叫回了喜慶班子,又是一通敲鑼打鼓,百姓們又圍過來看熱鬧了。李順安端著兩盆蓮花,騷眉搭眼地從府衙裡走出來。百姓們不禁議論紛紛。有人就問李順安:“你送給知縣大人的花,怎麼又拿走了?”李順安賭氣地說:“知縣大人是清官,啥都不收,只看了看花兒!”

再說劉廣濟,越想越氣,命差役把崔秀才給帶到了大堂上。

崔秀才一臉懵,迷茫地望著劉廣濟,顫著聲兒地問道:“大人,但不知小民,犯了啥錯?”

劉廣濟問道:“李順安栽培碗蓮,可是你教的?”

崔秀才點頭應道:“是。但不知教了他種碗蓮,又是犯了啥錯?”

劉廣濟狠狠一拍驚堂木,怒道:“你一個秀才,公塾的先生,竟然如此無知,真是可恨!蓮藕蓮藕,那蓮乃是為藕而生。藕是本,為人食用。你們培育出的碗蓮長藕嗎?不長藕了,又有何用?真是教人玩物喪志。拉下去,重打十板!”他生氣地丟下水火令籤。

崔秀才還想辯解,可差役們不聽啊,把他拉到堂外,“噼裡啪啦”打了一通板子。崔秀才趴了半天,這才緩過神兒來,爬起身,一瘸一拐地回了家。

這事兒很快就在臨州城裡傳開了。

李順安聽說了,趕緊到崔秀才家去探望。百姓們的傳言,添枝加葉,添油加醋,他原本是不信的,可崔秀才說,就因為教給他種碗蓮,這才捱了打,理由也是十分荒謬,竟說種碗蓮會玩物喪志。李順安越想越氣。但氣歸氣,他就是氣死了,也拿這知縣大人無可奈何。自古有云:民不與官鬥。作為生意人,他自然更明白這個理兒。既然劉廣濟這麼不喜歡碗蓮,他是不敢在縣裡賣了,只好運到州府去。劉廣濟再不喜歡碗蓮,也不會到州府去找他的麻煩。李順安給了崔秀才二兩銀子,讓他買些吃食補養補養身子。他回到家,讓家人套上馬車,裝了碗蓮,奔著州府去了。

州府要比臨州繁華富庶得多,且多文人雅士,對這碗蓮一見傾心,喜歡得不得了,爭相購買。李順安也是隨行就市,那碗蓮的價格一漲再漲,後來竟賣到了四兩銀子一盆。才幾天,碗蓮就全部賣完,賺了個盆滿缽溢,李順安樂開了花。

李順安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還沒坐穩當,就有差役來了,說是劉廣濟請他去一趟,心裡“咯噔”一下,心懷忐忑地出了門。

他跟著差役進到縣衙,來到書房裡,卻見劉廣濟黑著一張臉問道:“碗蓮都賣了?”

李順安忙道:“託大人的福,都賣了。”

劉廣濟說道:“本官聽說你的碗蓮賣得不錯,定是大賺了一筆,也定然準備明年再多種一些,即刻就要派人到江南去採購蓮子了。本官特意把你叫來,就是說給你幾句話聽。”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勾魂骨
下一篇: 尋兄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