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還得從半個月前說起。
作為山西武林,李方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早年智擒悍匪胡三,僅憑一把秋水鞭便蕩平三十六路匪寨,打那之後,他和那把秋水鞭便成了江湖上的傳奇。
還真的是傳奇,二十餘年來經他手押運的貨物,從未失手,如同那把秋水鞭,也從未示人!
老話說得好,紅日落山,英雄遲暮,李方在江湖上摸爬滾打了大半生,已萌生退意。
半月前,李方就讓兒子放出訊息,自己將親自押送自己的貼身兵器秋水鞭去太行山埋葬,以最後一次押鏢的方式金盆洗手。
埋葬秋水鞭,無異於埋葬一個江湖人的名號。
偏偏,有人不讓他功成身退。
出鏢前一天晚上,秋水鞭被盜了。問題可能是出在訊息出處上,江湖嘛,人多嘴雜,一傳十,十傳百,那些個慣犯聽到了押送秋水鞭,不免心動,來了個先下手為強。
相比劫秋水鞭,盜的風險可是降低了好多倍。這是成心讓李方在武林同道面前丟盡臉。
在武林中,兵器就是一個江湖豪客的半條性命,秋水鞭丟了,李方活著也是行屍走肉一具。
身為李方獨子的李戟丟不下這張臉,看著在大廳里長籲短嘆的李方,年少輕狂的他放出狠話,與其在家裡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一旦查出誰染指秋水鞭,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兒子這番狠話,讓李方手中的茶碗顫抖了一下。
沉吟片刻,李方將一張白紙交到了兒子的手上,白紙上有黑字,涉嫌盜秋水鞭的人名都在上面。
不出李方所料,李戟一下山,就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議論,無外乎是父親,和父親的那把秋水鞭。
每次聽到秋水鞭時,李戟心中都會憤憤不平,他完全搞不懂父親到底是怎麼想的,是,他到歲數了,該退出江湖了,可為什麼要把秋水鞭埋葬了呢?
秋水鞭在江湖兵器譜中排名第五,和相思戟不相上下,李戟一直認為父親是要把這寶貝傳給自己的。
在抱怨與憤怒中,他拜訪了名單上的每一個人,甚至連消失多年的魔頭殘血,都沒有落下,一次次明裡試探,暗中交鋒,愈挫愈勇的李戟能耐見識逐步增長,秋水鞭卻真的望穿秋水,不見影蹤。
最後一站是江南,武林盟主朱武家,李方交代過,朱武最大的特點就是喜好收藏兵器,他曾向自己表示過想借秋水鞭一觀的想法,看來朱武有很大的嫌疑,李戟要去朱武那裡一探究竟。
江南水鄉的風景天下馳名,李戟沒有賞花弄月的心思,一人一馬,他總算是在日落前來到了朱府。
朱武的反應倒是令他措手不及。
作為武林盟主,朱武居然還不知道秋水鞭被盜之事,任李戟明敲暗打,朱武都不曾現出半點兒破綻,李戟只能無功而返。
以理服人!是出門前一言不合就拔劍相向,到踏上歸途時心平氣和的李戟這半個月間唯一的收穫。
李戟滿身疲憊地回了家:“爹,請原諒孩兒不孝。”
李戟對著李方重重地磕下一個頭,起身時,卻看見父親的臉上,掛滿了笑意。
“戟兒,你這次出門,雖然沒替我尋回秋水鞭,但是你的為人處世,以及你的江湖閱歷,都有了不小的長進。”
“閱歷再高,能高過秋水鞭在身那種如虎添翼的威風?”
“你真的認為秋水鞭丟了嗎?哈哈!”李方邊笑著,邊對著裡屋拍手,柔和的月光照進大廳裡,那些名單上的人依次排隊走進了大廳,最後一位進來的是神定氣閒的朱武。
“李戟,你爹為了能讓你適應江湖的規則,學會韜光養晦,特邀我們友情出演了這部戲,你這本色出演,表現不錯。”
李戟這才明白過來。眾人在圓桌前坐下,對酒當歌。席間朱武起了興,笑道:“李總鏢頭,我們幫你零報酬出演了這麼好的一齣戲,你該把秋水鞭亮出來讓我們一飽眼福吧?”
卻之不恭,李方走到裡屋,拿出了一個精緻的紫檀木盒,不用多說,聞名天下的秋水鞭此刻就安詳地躺在這盒子裡。
在大夥的注視下,李方開啟盒子,誰都沒有料到,盒子裡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