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教育發奮的貧困學子。
在道光年間的安龍城,每天夜裡到了交更的時候,就有兩個差役從知府衙門中走出來,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後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走。這兩位差役是幹嗎的呢?他們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囉!”等讀書人開門後,後面的一個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再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這個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隨即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
每晚給安龍城裡的讀書人添燈油這樣的小事,這位父母官堅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當地百姓稱為“曠古未有”。
那麼這個知府是誰呢?他就是清朝直隸南皮人張鍈。他為讀書人添燈油勸學的故事,非常讓人感動,這就是“加油”一詞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