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皇帝是吃不起的。相比之下,備受達官貴人冷落的鹽則很廉價。吃糖吃鹽的數量,似乎成了南燕人品位高低的分水嶺。
大臣季春性格耿直,粗懂醫道。他懂得鹽的價值,所以,無論在什麼場合,他都毫不避諱地大談鹽的好處,並且多次向皇帝進言,從國人強身健體,國家長治久安方面考慮,應該多吃些鹽才對,不要一味地偏食糖。
慕容德表面不以為然,心裡卻是老大的不痛快。自己又不是小孩子,什麼好什麼孬還用一個大臣來指教?豈有此理!在他看來,勸他吃鹽,就好像讓他脫下華麗的絲織品龍袍換穿布衣一樣,成何體統?難道高高在上的皇帝還能跟低賤的平民一樣吃鹽嗎?季春簡直是太狂妄了!絕不能讓他任意妄為下去,否則,皇帝的威嚴何在!
這一天,皇帝早朝議事時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大臣們說說到底是吃鹽好還是吃糖好。大臣們一來都知道慕容德的嗜好,也瞭解他的秉性,無論什麼事,都聽不得和自己意見相左的話;二來要是誰說吃鹽好,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品位,貶低自己。所以,自然眾口一詞:吃糖好。還各自引經據典說出一大堆理由。譬如,一把糖,可以當美味幾口就能吃下,一把鹽吃下去,就會鹹出毛病來。吃鹽多傷身,會得癆病喪命。唯獨季春,還是堅持說吃鹽好。
為了定奪是非,皇帝命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盤糖塊和一盤鹽塊端出來,說:“這分別是五斤糖和五斤鹽。既然季春說鹽好就讓他吃。這糖嘛,誰來吃吃試試?”話音一落,就有不少人站出來要求一試。季春的臉都變白了。
皇帝便從自告奮勇者中挑選出飯量最大的一人,讓他與季春比賽。眾目睽睽下,吃糖的大臣很快就把糖吃完了。季春的鹽只吃了少許,就再也咽不下了。他知道這是皇帝故意整治他,吃下吃不下,都沒有好結果。於是,就不再往下吃。皇帝見狀,就問季春,到底吃鹽好還是吃糖好。季春不卑不亢地回答:吃鹽好。
皇帝大怒,認為季春這是故意忤逆自己,便命人掰開季春的嘴,把鹽硬往他的嘴裡塞,咽不下就用硬棒搗入胃裡。結果,一盤鹽還沒完全塞進去,季春便連急帶氣加上鹽的醃殺,當場斃命。
皇帝還不肯罷休,命令將季春的屍體裝入棺材裡,把很多鹽撒到他的屍體上。然後,將棺材懸掛在城門樓上,作為警示。
第二年仲夏的一天,慕容德帶領衛隊,在大臣們的陪同下到郊外狩獵。車駕透過北城門,他抬頭向城門樓看了一眼,季春那副烏黑的棺材還懸在上面。算算日子,這棺木被吊在這裡也有半年多了。他不禁想到,季春的屍體被鹽醃著會不會腐爛?自己這麼做是不是有點過分?不,他馬上就否定了這種想法。季春不識時務,堅持錯誤觀點,竟然公開與皇帝過不去,也算是罪有應得……
大隊人馬出了城門不久,慕容德忽然感覺飢餓,並且伴隨著心慌氣短、渾身乏力,急需食物充飢。於是,他命隨從趕緊弄點兒吃的。
皇帝出宮狩獵,也有個講究,都是事先算準了黃道吉日的。常言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走出城門,沒有收穫,斷不可回頭。否則出師不利,則為不吉。隨從慌忙跑到附近守門的衛士伙房,讓廚子趕快做點兒好吃的飯食,火速給皇帝送去。
廚子接到命令,非常高興。這是上天賜給他接近皇帝的機會,可不能錯過。這個廚子最拿手的廚藝就是做面。他使出了渾身解數,做好了一大碗自認為是色香味俱全的面。然後親自用托盤端著,昂首挺胸地往城外走。碰見了熟人,他都會美滋滋地主動打招呼,順便說出自己的使命──給皇帝送面。他端著湯麵,低頭跨過城門坎。突然,“吧嗒”一聲,有東西從天而降掉到麵碗裡。他定睛一看,落到湯麵上的是一坨黑乎乎的黏稠物。再一觀察,這東西原來是從季春棺木裡滴下的汙血。廚子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差點將手裡的托盤扔到地上。稍微定下心來,他想:回去再做碗麵,一定還要好多時候。皇帝急需膳食,不能及時吃上,一發怒,怪罪下來,自己的小命也就沒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怎麼做也難逃一劫,乾脆,他趁人不注意,拿起筷子,將麵條攪了攪,汙血便均勻地拌入麵條裡。從外觀上,既看不出也聞不出什麼異樣來,說不準還真能矇混過關……
皇帝已經餓得虛火上升、大汗淋漓,幾近虛脫。他把面接過去,狼吞虎嚥地一口氣將湯麵吃完,方覺原神歸位。
看皇帝的眼神恢復了神采,廚子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皇帝用毛巾擦了把嘴,突然問廚子:“朕怎麼感覺這碗麵有一種特別的味道?你在裡面放了什麼?”
廚子一聽,嚇壞了,腦子“嗡”地一響,一片空白。他咕咚跪下,一邊叩頭,一邊哀求說:“皇上饒命,皇上饒命啊!”
慕容德非常詫異。這從何說起?難道他在裡面下了毒?不可能,量他沒有那個膽量。即使他自己不怕死,還要顧及家人,而且自己吃過麵後也沒有任何不適。但是看他的表現,面裡一定有蹊蹺。於是就溫和地說:“朕饒你不死。你說吧,面裡到底放了什麼?”
廚子戰戰兢兢地把過城門滴汙血的事情說了出來。
皇帝還沒聽完,就“呃”的一聲,把吃進去的麵條全吐了出來。他真想把這可惡的廚子千刀萬剮。可是,作為皇帝,一言九鼎,不能出爾反爾,既然答應不殺他,就不能反悔,否則,以後還怎麼服眾?但是,這口惡氣實在是咽不下。這該死的廚子,竟敢把從死屍身上滴出汙血的麵條給皇帝吃,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命人先將廚子拿下,關入大牢,等候發落。
慕容德噁心了好多天,恨不得把五臟六腑都吐出來。過後,他冷靜下來,回想事情的經過,忽然有所醒悟。其實,那天,他嚐到了有生以來最有滋味的面,本來還以為那廚子使用了什麼祖傳秘方,新增了什麼特殊稀罕的佐料,於是才隨口問問。就衝著這個味道,以後可把這廚子弄到御膳房專門做面給自己吃。哪裡想到是滴入了季春的汙血!季春屍體腐爛的汙血應該是腥臭無比才對,滴入面裡怎麼會有那麼好的味道?慕容德派人去城門口重新弄點季春的汙血,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季春的汙血除了苦鹹,再沒有別的味道。慕容德明白了,季春是吃鹽而死,他的屍身也是被鹽醃漬,那汙血水就相當於鹽水。
再說他那天本來是剛剛用過早膳,吃飯時還特意多吃了些,怎麼會不到一個時辰就餓了呢?按常規說不應該啊!那種餓的感覺可是從來沒有過的。慕容德恍然大悟,這不是季春在向自己喊冤嗎?再說那個廚子,要不是天意作弄,給他一千個膽子,諒他也不敢做出如此卑劣之事!事實證明,用鹽做調料,飯食的味道比用糖好多了,是自己冤枉了季春。
慕容德這才從心裡佩服季春敢說真話,堅持原則的精神。他立刻命人將季春的棺木放下來給予厚葬,並且撫卹他的家人,廚子無罪釋放。從此,食鹽食糖不再是區分貴賤之分的尺子。一直到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糖是很好的調味品,可非必需,沒有鹽可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