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將軍

[ 民間故事 ]

王羆出身北魏大族,從小品性剛直,個性倔強,長大後多次被族人公推為糾紛調解員。進入官場後,他仍不改本色,率性而為,被視為官場另類。

他的另類表現之一就是敢於抗旨不遵、蔑視權貴。他曾被朝廷派往一個叫西河的地方任職。那裡物產豐富,奉祿優厚,是官員們削尖腦袋都想去撈金的地方,王羆卻在同僚們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任性地拒絕了。他的理由是:“西河盛產木材,我若去西河任職,朝廷顯貴們營造府第時必然會要我幫著採辦。我要是自己掏腰包,根本無法負擔這樣的財力物力;要是向百姓攤派,我於心不忍。所以,我才不去當這個受氣官!”朝廷無奈,只好將他改派到別的地方任職。

王羆的第二個另類之處是,無論當時的官場多麼腐敗,他心中始終裝著百姓,口碑極好。他鎮守華州(今屬陝西渭南)期間,關中發生饑荒,糧草告急。朝廷命關中官員向百姓徵收軍糧,同時令百姓互相告發藏糧不交者。很多地方的百姓為自保而私藏活命糧,結果被鄰居告發,遭到了官府無情的鞭笞拷打,只得背井離鄉、遠走天涯。

唯獨華州百姓因為王羆素來愛民如子,並以信義著稱,所以沒有人隱匿糧食,都心甘情願地交出了存糧,不僅解決了糧荒,也確保了當地秩序的安定。

此外,北魏的官場中人大多生活奢侈,王羆卻勤儉節約,對身邊的人也要求嚴格。

有一次,王羆和朝廷派來的欽差一起吃飯,欽差見肉餅邊緣沒有肉絲,就把邊緣撕掉丟在一邊。王羆很不高興,當面指責欽差道:“你知道農夫從耕種到收穫,為糧食花費了多少工夫嗎?廚師做成這樣的燒餅,又得出多少力氣嗎?你這麼挑三揀四,肯定是沒捱過餓!”說著,王羆命手下把所有飯食都撤走,把欽差幹晾在餐桌旁。

還有一次,一位朋友到王羆家作客,削西瓜皮時削得過多,瓜皮上附著一些果肉。王羆臉色一沉,撿起對方削下的瓜皮啃裡面的果肉,使朋友很是愧疚。

依常理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像王羆這類蔑視權貴、特立獨行的官場另類必然會遭到打壓和猜忌。可是,王羆卻活得很滋潤,絲毫不擔心被踢出官場,他的底氣到底是什麼?原來,王羆是北魏朝廷不可或缺的“滅火器”。

公元515年,北魏重鎮硤石(今屬安徽淮南)遭到南梁入侵,頻頻告急。王羆臨危受命,率一支精銳部隊緊急出動,晝夜兼程增援硤石,與當地守軍裡應外合,終於成功聯合反叛,打得北魏朝廷軍聞風喪膽。王羆再次奉命救火,他用兵如神,恩威並施,很快凱旋而歸。

席不暇暖,王羆又率兵去救被南梁圍困的荊州。他風塵僕僕趕到荊州,成功撲滅了戰火。朝廷見他滅火能力超群,便委任他為荊州代理刺史。可沒過多久,南梁不甘失敗,捲土重來,再次圍困荊州城。王羆守城有方,又一次給予南梁沉重的打擊。南梁惱羞成怒,喪盡天良地採取水攻戰術,引長江水灌注荊州城。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王羆鎮定自若,邊帶領城內軍民奮力排水,邊派人向朝廷求援。

不料,朝廷自顧不暇,沒有派來援兵,只是許諾王羆如果守住荊州城,就任命他擔任荊州刺史,並送來鐵鑄券書作為憑證。沒有盼到援兵,城內軍糧又消耗殆盡,將士們飢腸轆轆,都把目光投向百姓的活命糧。王羆見狀,及時下達命令,嚴禁將士擾民,並捐出自己的口糧,“煮粥與將士均分食之”。

王羆為激勵士氣,每次出城迎戰,從不披掛甲冑。交戰前,他都要大聲禱告:“蒼天在上!上天如果有意滅了我朝,就讓敵將的箭射中我的額頭;如果上天眷顧我朝,請暗助我打敗敵兵!”然後一馬當先殺向敵陣。說也奇怪,他雖然每次衝鋒在前,卻“屢經戰陣,亦不被傷”。王羆的英勇無畏極大鼓舞了士氣,在他的領導下,荊州軍民同心合力,抗擊南梁的圍困長達三年之久,終於取得荊州保衛戰最後的勝利。朝廷也兌現了承諾,正式任命他為荊州刺史。

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後,西魏大臣王羆由四處出擊的滅火器變身為抵禦東魏的防火牆,奉命鎮守關中軍事重地華州。上任伊始,東魏大將高歡就率大軍攻破了華州的大門潼關。由於潼關距華州不足兩百里,華州守軍聞訊人心惶惶。王羆緊急召集將領們開會,並做了深入細緻的安撫勸慰工作。將士們敬佩王羆的名望,很快穩定住情緒,投入到緊張的修補城牆工作中。

由於疲勞過度,修補城牆的將士傍晚收工時,竟然遺忘了幾把長梯。高歡率部逼近華州城發現長梯後驚喜不已,派先頭部隊半夜涉水渡過護城河,從長梯潛入城中,直撲王羆的城防司令部。王羆在沉睡中被窗外陣陣喊殺聲驚醒,他隨即散著髮髻,赤裸裸跳到屋外,隨手抄起木棒撲向敵軍,邊殺敵邊叫喊:“有我老王這頭熊擋在這兒,你們這幫貉子休想過來!”將士們見狀士氣大振,殺得敵兵倉皇撤退。王羆率部追殺到城門口,殲滅了大部入侵之敵。

高歡見斬首行動偷雞不成蝕把米,非常失望,親身來到華州城下勸降:“王將軍,我部軍力旺盛,你們孤掌難鳴,何不快快投降?”

王羆大聲回敬道:“華州城就是我老王的家,我是死是活都要留在此處!你想找死就來打吧!”高歡權衡利弊,遂不敢攻,撤軍東歸。

有了這些軍功做鋪墊,王羆自然底氣十足,可以將自己剛直的品行、率直的個性進行到底。

別人做官講究的就是威儀和排場,王羆卻脾氣一上來就不管不顧。一天,有個下屬在向王羆彙報工作的過程中,話語中明顯夾帶著私怨,王羆勃然大怒,命令衙役們抄傢伙揍他。衙役們正手忙腳亂地尋找棍棒,王羆已經急不可待地脫下靴子,在威嚴的公堂上赤腳上陣,手持靴子追打那名下屬。訊息傳出,官場中人幾乎笑岔了氣。

更可貴的是,王羆在當時齷齪的北魏官場能夠廉潔自律,一世清廉,“安於貧素”,不置家產。很多人勸他既然不買房子,就把老家的舊宅好好翻修一下。王羆一口回絕,直到去世,他的舊宅依然是破破爛爛的。王羆“身死之日,家甚貧罄”,辦不成像樣的喪事,最後在官府資助下,王羆才得以入土為安。訊息傳出,世人無不敬佩他為官的品格之高,流傳後世。有這些服人的品格和功績,王羆做起事來,當然既有個性又有底氣。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裁縫一眼準
下一篇: 寧為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