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謝莊鎮出了一位名醫,他就是武先生。武先生是名醫武承福的後代。他從小秉承家學,加上他天資聰明,人又勤奮,所以,武先生在21歲那年在他們武家的“慕聖堂”診所一開始行醫,便妙手回春,治癒了別人治不好的疑難雜症,聲名鵲起,方圓百里已是家喻戶曉。
武家的診所名為“慕聖堂”,是追慕醫聖張仲景之意,當然,也有武家要成為當代醫聖的心願。
有一次,謝莊鎮上張老五的左胳膊上長了一個大瘡,找武先生診治。武先生一看,張老五的胳膊上長的這個大瘡腫得又高又大,外形看上去像是野獸的臉,上面有三個小洞一個大洞,像是野獸的鼻子、眼睛和嘴巴。
武先生問張老五:“這個大瘡疼不疼?”
張老五說:“不疼不癢的,我的鄰居趙老二愛喝酒,他曾經把幾滴酒滴入這個像嘴巴一樣的大洞裡,這個大瘡很快就變成赤紅色了,趙老二又夾了一點菜放入這個像嘴巴一樣的大洞裡,這個大洞竟然把那點菜吸了進去,我也沒有感覺到痛苦,不過,趙老二朝這個像嘴巴一樣的大洞裡填酒菜填多了,我的這條胳膊就脹起來了。
”更奇怪的是,自從趙老二那天朝這個像嘴巴一樣的大洞裡填過酒菜之後,若是不給它填酒菜,我的這條胳膊就會痠麻得難以動彈,若是給它填進去一些酒菜,這條胳膊就跟平常一樣運動自如。“
武先生聽了張老五的這番話,微微一笑,說:”我知道了,你這個大瘡名叫獸面瘡,這種病非常罕見。古代有人面瘡,今天你長了個獸面瘡,真是奇事!不過,不論是獸面瘡還是人面瘡,其理相同。古人用貝母治癒人面瘡,今天我依然可以用貝母治癒你的這個獸面瘡。“說完,武先生先給張老五的大瘡清洗乾淨,然後,他拿出上好的貝母,研成細末,用小蘆葦管把貝母細末吹入獸面瘡那個像嘴巴一樣的大洞裡,只見獸面瘡竟然皺眉閉目,似乎很是痛苦。
武先生讓張老五每天來用貝母細末灌入獸面瘡那個像嘴巴一樣的大洞裡,五天之後,這個獸面瘡已經消腫結痂,又過了三天,張老五的大瘡便痊癒了。
武先生治癒的疑難雜病越來越多,他的名聲越來越大,真的是妙手回春。武先生從此也更加自信,彷彿是醫聖張仲景再世。
這天清晨,武先生剛開啟大門要出去散步,卻見一輛載著一位老婦人的牛車停在門前。趕車的小夥子一見武先生,立刻跪倒在地:”武先生,俺媽昨天晚上突然癱瘓了,她突然就不會走路了,求求您救救俺媽。“
武先生來到牛車前,先彎腰仔細端詳了一下躺在上面的老婦人的憔悴臉色,又看了看她的舌苔,然後開始給她把脈。片刻之後,武先生把手從老婦人的手腕上移開,直起腰,皺了皺眉頭,若有所思地嘆息著搖搖頭:”小夥子,趕快把你媽拉回家,她喜歡吃什麼就給她吃點什麼,這就算你盡了最大的孝心了。“
小夥子含著淚嚷道:”天底下的病都是會治好的,我就不信俺媽的病治不好了!“”孩子啊,你把我拉回去吧,武先生已經這樣說了,我也就認命了,咱們回家去吧。“躺在牛車上的老婦人努力提高微弱的聲音說。
”你算是什麼名醫?“小夥子又氣又急又不服氣地大聲嚷道。
”小夥子,你媽得的是卒中,眼下整個身體都麻痺不行了,就是醫聖再世也是治不好的。“武先生耐心地勸慰小夥子。小夥子怒視著武先生,說:”武先生,你既然這樣說,我範三虎今天非要跟你打個賭,如果俺媽的病有人能治好,我就來砸了你們武家診所的招牌。“
”好,範三虎,我今天就跟你打這個賭,別說你砸我們武家診所的招牌了,從今天算起,如果你媽能活過一百五十天,我就砍掉我的一隻手給你。“說完,武先生轉身而去。
一個月後,這個名叫範三虎的小夥子攙扶著已經能夠慢慢走路的老媽媽來到了謝莊鎮,直奔武先生的”慕聖堂“診所的大門。來到門口,範三虎衝著裡面的武先生大聲喊道:”武先生,今天你就把你們武家診所的招牌砸了吧!“
武先生抬起頭,用雙眼打量著站在眼前的範三虎娘倆,只見一個月前躺在牛車上癱瘓而憔悴的那個老婦人現在卻是精神矍鑠,而且能夠走路了。武先生盯著老婦人看了片刻,他一句話沒說,走到門外,拎起牆角的一把鋒利的斧頭,轉身來到門前,蹲下身,把自己的左手放在門檻上,雙眼一閉,舉起明晃晃的斧頭就要朝左手砍下來。
”武先生!“範三虎大叫著,迅速奪下了武先生手裡的斧頭。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不然,還有何顏面活在世上?當初咱們是打了賭的,如今,我輸了,我就要兌現當初的誓言。留一隻手已經夠我用的了,砍掉一隻手我就能一輩子記住這件事的教訓。“武先生神色沉靜地說著,坐在了凳子上。
”武先生,你當初斷定我的病沒法治了,我還真的準備等死呢。可是,我們村的一個讀書人說他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治療癱瘓的辦法,讓我試一試,我按照他說的辦法一試,我的病竟然慢慢就好了。“老婦人微笑而帶著困惑地說,”我今天來找你是問問我的病能夠治好的緣由呢。“
武先生忙問:”那個讀書人讓你用的什麼辦法?“老婦人看了看武先生,又看了看範三虎,範三虎趕忙從懷裡掏出一張紙遞給武先生,說:”辦法在這紙上寫著呢。“
武先生接過那張紙,只見上面寫道:”以黃芪、防風各三斤,煮湯一大盆,放在病人床下,藥湯的氣息蒸發如霧,使其燻病人。藥湯冷了,溫之,再燻之。“
武先生看完紙上寫的話,緩緩站起身,來回走了足足有十幾趟,然後,他在老婦人的面前停下,慚愧而又十分誠懇地說:”老人家,我當初差點害了您,真是對不起!
“是的,我當初竟然忘記了,防風和黃芪煎湯燻蒸是可以治您的這種病的,唐朝是學不完的。”
送走了範三虎娘倆,武先生便摘掉了“慕聖堂”的匾額。
從此,武先生無論診治大小病症都是格外小心,而且,他的左手再也沒有用過。不過,武先生的醫術更加高明,治癒的病人也更多了。
後來,謝莊鎮的李秀才勸武先生寫一本書,把自己的治病經驗寫下來,傳給後人。武先生搖搖頭,堅決不寫,他對李秀才說:“醫聖張仲景曾經說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我虛著方論之書,是無益於後世的。”聽了武先生的話,李秀才頻頻點頭贊同。
從此,中醫不著書的規矩便在謝莊鎮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