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繁起義,大明江山搖搖欲墜。那時候,江蘇大運河邊上有一座梁王城,那是農民起義的一個支派,為首的正是自封為“梁王”的邱仁貴。邱仁貴招兵買馬,擁有部眾三千餘人,更有一支神奇的蜂子兵,打起仗來,厲害十分,明王朝多次派兵鎮壓,竟怎麼辦他不得。
這天,邱仁貴要去鄰縣跟農民起義的部隊議事,帶著護衛剛要走,八歲的小公主忽然跑來,纏著要一起去。邱仁貴不由為難了,自“王后”死後,他的確從沒離開過這個寶貝女兒,於是就抱起女兒說:“小寶貝,這次外出帶你不方便,我不久就回來,你自個兒在宮裡玩吧,任何地方都去得,可不準上樓;什麼地方都玩得,就不準敲鼓,能嗎?”
小公主答應一聲“能”,便笑著跑了。
邱仁貴這才放了心,帶著護衛們催馬上路了。
第二天,小公主將父親的叮嚀拋到腦後,獨自一人來到“御花園”。她爬假山,採花草,撿石子,逗蟈蟈,漸漸地玩膩了,心想:父王不准我上樓,那樓上一定很好玩。她從後宮跑到前殿,發現鼓樓的門鎖著,便走上前去,弄破窗紙,往裡一瞧,只見一個雕著龍鳳的大鼓,龍張著嘴兒,鳳扇著翅兒,旁邊還有兩個鑲金嵌玉的大鼓槌,極為漂亮。小公主快樂備至,忙撬開窗子,像小貓一樣地躥了進去,抓起鼓槌,“咚咚咚”地敲起鼓來。
這一通擂鼓,不得了,猛然,只見從鼓樓裡飛出不計其數只蜂子來,它們個個威風凜凜,飛到宮殿上空,迅速組成一支戰鬥部隊,鋪天蓋地地向城外飛去。
這些蜂子正是邱仁貴的奇兵,往日,每當明軍強敵壓境,邱仁貴便擂起大鼓,蜂子兵就編起部隊飛向敵陣,又蜇又咬,使敵軍人馬看不見路,自相蹂躪,邱仁貴就大獲全勝。
可這次古怪,蜂子兵飛東飛西,竟沒發現一個敵人。時刻長了,它們個個疲累備至,便在城南落下來歇一會兒,又飛到城北落下來歇一會兒……更為古怪的是,雖沒敵人,鼓卻仍在敲,又不聞收兵的鑼聲,蜂子兵不敢擅自回來,它們知道,違抗梁王的軍令是要治罪的。天將黑了,蜂子兵沒法,只好朝五湖四海飛走了。
三天過後,邱仁貴才從鄰縣回來。他爬上鼓樓,大吃一驚:只見窗子大開,蜂子兵全不見了!邱仁貴知道,沒有他的指令,手下人是不敢上樓的,他想起了小公主,就忙叫人去找。
不一會兒,小公主來了,梁王一問,才知道了情由:小公主擊鼓,蜂子兵出陣;又由於沒有敲鑼,蜂子兵不好回來,最終四散離去。
邱仁貴招集將士,沉痛地對他們說:“我沒有管教好女兒,她私敲戰鼓,失信於蜂子兵,明軍若來,我們的梁王城就完了。我立過軍令,違令者斬,現在……”
小公主這才知道自己犯了重罪,嚇得魂兒也沒有了,將軍和大臣們紛繁跪在梁王的面前,請求他赦宥小公主的罪。
邱仁貴的腦海中波濤翻滾,他堅定地說:“己身不正,何以正人;法紀不立,焉能治國?”最終,他以袖掩面,向眾人揮了揮手……
當夜,邱仁貴將小公主託付給一個心腹,自刎而死……
至今,運河岸邊仍有一座孤零零的墳墓,每當聽到江中那敲鼓般的浪濤聲,人們就會想起數百年前那位“梁王”和他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