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江南林州有個叫宋小三的孩子,極是機靈,只是沒讀過幾天書。他14歲這年春上的一天,砍了一擔柴挑到集上去賣,恰好看到兩隻頑皮的猴子搶了一位富商的皮帽子,一路嬉鬧著。那富商極力追趕,卻哪裡追得上猴子,急得直跳腳。
宋小三打了一聲呼哨,從懷裡掏出兩個紅彤彤的果子來,對著那兩隻猴子晃了晃,又在自己腦袋上胡嚕了一下。那兩個猴子也學著他的樣子,在腦袋上胡嚕了一下,就把歪戴在一個猴子腦袋上的皮帽子胡嚕到地上了。宋小三把果子拋給它們。那兩個猴子撿起果子,一邊吃著一邊跑走了。宋小三撿起皮帽子,送還給富商。
富商十分感激,掏出幾分碎銀子要給他。宋小三擺擺手,堅決不要,說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那富商問他怎能馴住猴子,宋小三說,他常到山裡去,見過猴子模仿人,靈機一動,就想到了這一招兒。富商見他機靈,又很會做事,就問他願不願意給自己當夥計?銀子是少不了他的。
宋小三回家跟爹商量。
那位富商名叫於道懷,乃是林州有名的富商,開著好幾家店鋪。跟著他去學做生意,那定是不錯的。宋老爹就答應了。收拾完簡單的行裝,宋老爹想了想,就對宋小三說:“你跟著於老闆學做生意,有幾點爹要提醒你。一是不可貪財,二是不可貪色,三是不可貪杯。”宋小三忙著點頭應道:“我記下了。”
他就動身跟著於道懷進了城。
於道懷真喜歡他,就把他留在身邊。那時候的夥計,不光是要給老闆看店做生意賺錢,還得伺候老闆一家人的日常起居。宋小三年歲尚小,於道懷對他也不太介意,就讓他出入內室,端個茶遞個水的。
宋小三謹記著老爹的囑咐,不貪財,不貪色,不貪杯。手腳勤快又不貪佔,自然更得於道懷的好感,經常給他些賞賜,也把真本事教給他。宋小三學得也很用心。
這天,於道懷在家中宴請幾位客商。席間,有位客人喝多了,摔碎了一個酒杯。8個酒杯剩下了7個,那就不成個樣子了,於道懷就對宋小三說,把這些酒杯都拿下去扔了吧,明兒我再讓管家買一套。宋小三把酒杯拿下去,小眼珠兒一轉,沒捨得扔,倒想出了一個生財的好主意。
這天,宋小三得了空兒,帶上那幾個酒杯,來到集市上。集市上賣啥的都有,宋小三尋了個空地,擺下了那幾個酒杯,時不時地還吆喝兩聲,可兩個時辰過去了,也沒人問問他。眼瞅著集市都要散了,他也不再等了,去問那些賣瓷器的人,肯不肯收這些酒杯。誰知人家一看,是套殘杯,也賣不出去,就不肯收。宋小三正沮喪之際,見街邊有家靈寶典當行,就湊了上去。
典當行裡當櫃的,乃是大掌櫃沈叢。沈叢見進來個十幾歲的孩子,就皮笑肉不笑地打上了招呼:“這位小哥兒,你沒走錯門吧?”宋小三說:“沒有走錯。大掌櫃,請你給掌掌眼。”說著,他就從懷裡掏出了那7個酒杯。沈叢仔仔細細地看過了那7個酒杯,點頭道:“好杯,好杯。小哥兒,你是要典這套酒杯嗎?”宋小三點點頭道:“正是。大掌櫃,你看看,能典多少錢?”沈叢道:“24個銅板。”宋小三忙道:“好,我典了。”
沈叢就寫了典票。
宋小三接過典票,推過杯子,正要走,沈叢叫住了他:“小哥,別走啊。”宋小三不覺一愣:“咋啦?”沈叢道:“還差一個杯子呢。”宋小三說:“我只有7個杯子。”沈叢冷臉說道:“你要典給我一套杯子,卻只拿出了7個,這怎麼能叫一套呢?快把那一個拿出來,給我湊成一套。不給那一個,你就是騙典了!”
宋小三哪裡拿得出第8個?可典票上又明明白白地寫著,是要典給人家一套的。他一時難以爭辯。沈叢厲聲說道:“按我們的規矩,你敢騙典,那就要雙倍賠償。去,給我取6個銅板!”他喊過小夥計,押著宋小三去取錢。
回到於府,正被於道懷撞見。於道懷問清了是怎麼回事,就從口袋裡掏出6個銅板,給了典當行的夥計,並且告訴宋小三,這幾個銅板要從他的工錢里扣。宋小三抓起幾個酒杯就要往地上摔,於道懷攔住了他:“不要摔。日後拿回去給你爹喝酒,那也是好的。”宋小三想想也是,就把酒杯留下了。
下晌,有個人來到糧號,問是否有個小夥計,還說出了相貌,正是宋小三的樣子。其時,宋小三正在後面生悶氣呢。那個夥計就喊他過去,說是有熟人找。宋小三來到糧號裡,見那個人正是晌午跟著他去拿錢的典當行夥計,很是生氣,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問道:“找我有啥事?”夥計笑嘻嘻地說道:“莫生氣啦,大掌櫃就是讓我來把錢還給你的。他說,就是給你點兒教訓,莫掉進錢眼兒裡。那幾個酒杯很普通,不值3個銅板的。”宋小三一擋他的手說:“6個銅板買個教訓,那也值了。你代我謝謝大掌櫃。”
夥計見他堅決不收,只好把銅錢收起來,又說道:“我是來買糧的,你就給我稱100斤吧。”宋小三收了錢,稱了糧,夥計扛起來就走了。他剛走到門口,卻聽到一聲喝:“慢!”那夥計站住了,於道懷邁步進來,說道:“我得再把糧食稱一稱。”
大家都呆住了。
夥計們按他的指令,把糧食稱了,毛重103斤,滿打滿算,一個口袋也就半斤重,去了皮,淨重102斤半,宋小三白白多給了人家2斤半糧食啊。
於道懷原是怕宋小三懷恨在心,少給人家糧食,壞了他糧號的聲譽,誰知竟多給了些,倒讓他百思不得其解了。他不解地問道:“你怎麼倒多給他2斤半糧食?”宋小三說:“我多給他點兒,累死他!”於道懷傻在那兒,一時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沒過幾天,宋小三的故事就在林州城裡傳開了。一個是典當不成倒賠了6個銅板,一個就是多送糧食累死人。被人添油加醋地一傳,那就神乎其神了。於是呢,很多人就跑到糧號來看稀奇,逗逗宋小三,再買些糧食,還不忘了問他一句:“剛才我惹你生氣了,你是不是要多給我一點累死我呀?”宋小三總是氣哼哼地說:“嗯,多給你點兒,累死你!”
宋小三沒說瞎話。那些顧客買回糧食,回家一稱,多多少少,宋小三都會多給他們一點兒。二三斤的有,三四兩的也有,但絕對不會少。
眼看到了年底,糧號關了門,於道懷給夥計們分派了工錢,那是讓大夥兒回家去高高興興地過個年,過了年再回來。等到大夥兒都走了,他才叫過了宋小三,遞給他一錠銀子,笑呵呵地說:“回家過年吧。出了正月,記得要回來呀。”
宋小三哪曾想老闆會給他這麼多錢,一時愣住了。於道懷仍是笑呵呵地說:“把銀子藏好,可別丟了。趕快回去吧,你爹還等著你呢。”宋小三應了一聲,回到房裡,左思右想,就把銀錠子裹了個包,吊在褲襠裡。他又帶上那幾個酒杯,還有一些年貨,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宋老爹見兒子回來了,分外高興。宋小三進城去了大半年,長高了,也長壯了,宋老爹看著很欣慰。宋小三從褲襠裡掏出那錠銀子,交給宋老爹。宋老爹很吃驚:“咋來的?”宋小三得意地說:“我的工錢啊。”宋老爹不信:“咋會給你這麼多?”宋小三說:“我給老闆掙得多呀。”
他就講了他先是去典當酒杯,讓大掌櫃擺了一道。他卻在賣給夥計糧時故意多給2斤,為的就是讓人覺得他很傻。結果呢,大夥兒都覺得他很傻,都跑到糧號裡來買糧,還要激他犯傻。他就裝傻,來找他這個傻子買糧的人就更多了,糧號的生意那叫一個紅火。他早就算過了,就算他多給一斤二斤的,也是糧號賺著大頭兒啊。於道懷賺得盆滿缽溢,給他一錠銀子,那也不為過。
宋老爹讚許地道:“啊呀,我兒子真有出息,這麼小就會做生意了。”
宋小三卻冷著臉說道:“爹,你不該騙我呀。”
宋老爹一呆:“我哪騙你了?”
宋小三說:“我跟著於老闆去林州的時候,你囑咐我:一是不可貪財,二是不可貪色,三是不可貪杯。這幾個杯子,連倆大子都不值,有什麼可貪的?我記著你的話,以為它們值了大錢,才費了這麼多周折。”
宋老爹啞口無言。好一會兒,他才重重地嘆了口氣說:“我讓你不可貪杯,是不可貪杯中之物,就是酒啊。誰知道你會想到杯子。現在你靠著小聰明,還能混日子,將來可怎麼辦?只怕處處都難呀。大掌櫃幾個字就能把你涮進去,難保以後不遇到算計你的人呀。”
宋小三也傻了。他怎麼也沒想到,老爹是不讓他喝酒,他卻想到杯子值錢。南轅北轍,這都哪兒跟哪兒啊。宋老爹就跟他商量,過了年就先不要去城裡當夥計了,還是到學堂裡唸書吧。宋小三使勁地點了點頭。
他不想讓這樣的笑話再在他的身上重演,更害怕日後會釀成悲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