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才論親
話說有個年輕人叫司馬良,是司馬老先生的獨子。司馬老先生曾中過狀元,學識過人,他因厭倦朝廷裡的爭鬥,便藉故去一個小地方任了個閒職。
這司馬良長得一表人才,然而幼年時不幸染上眼疾,後來雙目失明成了盲人。但他竟比常人還厲害,不但身手不凡,琴棋書畫還樣樣精通,見識過的人無不驚歎。
眼看兒子年紀也不小了,司馬老先生很是憂慮:司馬良雖然眼盲,但才華超群,連朝中許多官宦人家的女兒都仰慕不已,然而他生性孤傲,認為那些大小姐日後難免會挑剔自己的缺陷,所以堅決不願高攀。
一天,有人來司馬家說媒,原來是秦尚書的獨女秦小婉中意司馬良,但提出要先見面試試對方的真才實學。老先生大喜,秦尚書可是朝廷重臣,名望極高且為人正直,早就聽說其女兒更是天姿國色、聰穎過人,便一口應承下來。司馬良拗不過父親,只好答應前去一見。
這天,父子倆如約趕往京城,來到尚書府。秦尚書看到司馬良儀表堂堂,心裡已是十分高興,便吩咐:“叫婉兒出來。”不一會兒,從屋內款款走出一女子,明眸皓齒、黛眉粉腮,舉手投足間透出一股靈氣。
司馬老先生一見,讚歎不已,主動問這秦小婉:“聽說姑娘想試試犬子才學,不知怎麼個考法?”秦小婉卻歉意地指了指自己的喉嚨,秦尚書只好上前解釋:“小女前些年不幸誤服了藥,啞了嗓子,不能講話。她執意要當面告知,還望見諒。”老先生恍然大悟,沒想到秦小婉竟是個啞巴,一邊嘆息造化弄人,一邊卻覺得跟兒子也算是扯平。司馬良也始料未及,但表情依然淡定自若。
秦小婉含笑來到一具古箏旁坐下,手指輕觸,一曲曼妙之樂隨之響起,在場的人無不側耳傾聽。初聽那聲音如泣如訴,彷彿晶瑩的珍珠撒落玉盤;而後又綿延不絕,似有萬語千言深藏其中,突然間樂聲戛然而止,竟是一曲終了。
旁人不知其意,司馬良卻微微一笑,也從自己包裹內掏出一支洞簫,不緊不慢地吹奏起來。只聽那簫聲悠長淒涼,如同在訴說一段長久的心事,眾人都呆住了,這兩人剛見面就都演奏起傷感的曲調,不知是何用意?
司馬良正在吹奏,秦小婉又再次彈撥起古箏,兩曲交匯時,竟有了令人驚喜的變化:只聽樂音陡升,節奏也隨之明快起來。眾人恍惚看見兩隻鳥兒飛離枝頭,躍入山澗,穿梭林中,相互追逐嬉戲,滿是愉悅之情。這曲箏簫合鳴結束後仍餘音嫋嫋,眾人沉浸其中,連樂聲停止都恍然不知。
秦尚書好不容易緩過神,女兒已經悄悄來到自己身旁。他低聲問:“對司馬公子印象如何?”秦小婉嬌羞一笑,點了點頭。秦尚書頓時大喜,將司馬老先生拉到旁邊,告知女兒這關已過。老先生也喜不自禁,趕緊去問兒子。
司馬良卻不急著回應,又從包裹內取出一支毛筆,老先生立刻會意:兒子這是要以畫作答呢!秦尚書早就聽說司馬公子盲眼作畫是一絕,不想今天可以親眼一見“盲畫”的風采,便馬上安排人鋪開紙張,自己親自研墨。
司馬良深吸一口氣,筆尖在潔白的宣紙上游走,眨眼的工夫,一隻美麗的小鳥就躍然紙上。眾人湊過去看,卻見那鳥背對人立於枝頭上,腦袋轉向一側望著遠方,眼角還掛著一顆淚滴。眾人大驚,秦小婉一見,立刻紅了眼圈。
司馬良似乎早料到了大家的反應,他又取出另一幅畫鋪在桌上,那上面也有一隻小鳥。兩幅畫合攏後,兩隻鳥正好四目相對,眾人再看時,前面那隻鳥的哀傷之感竟蕩然無存,分明是兩隻美麗的小鳥在深情凝望,不禁都大聲叫絕,秦小婉也忍不住莞爾一笑。
其實,當初秦小婉彈奏古箏時,司馬良立刻就聽出了她內心的孤獨與無奈,竟與自己的心境相同,便也以同樣曲調回應;而當兩人箏簫共鳴後,都迫切地想向對方傾吐遇見知音的喜悅,一切盡在不言中。最後自己的盲畫,則更是表露了“在天願為比翼鳥”的心願。
眾人大喜之時,秦尚書卻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可惜了這麼好的眷侶,以後的日子恐怕得風雨共擔啊!”司馬老先生聽後一怔,他不知秦尚書何出此言,卻也不便多問,只能笑著點點頭。
2、京城奇遇
司馬良和秦小婉成親後,果然百般恩愛,兩人還琢磨出了不少特殊的方式來交流。然而秦尚書當初的憂慮也成了現實,兩人婚後不久,兩家就遭遇了巨大的變故:由於當朝宰相呂威專橫無比、排斥異己,秦尚書不願與其為伍,竟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關進了大牢,還連帶上了親家司馬老先生。雙方家族也因此遭受牽連,一下子衰落了下來。
這對小夫妻突然就失去依靠,生活異常艱難。兩人無以謀生,秦小婉便提出隱姓埋名,去京城賣藝維持生活,司馬良也點頭同意。夫妻倆便共同前往京城,一邊賣藝,一邊暗中打探雙方父親的訊息。
這夫妻倆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江湖藝人,而且樂器演奏和盲書盲畫都十分了得,很快就在百姓中有了名聲,許多人大老遠趕來捧場。
這天,兩人正在表演,秦小婉一眼看見人群中有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個頭比同齡的孩子大,看樣子十分聰明伶俐。小男孩時不時湊上前來搗蛋,秦小婉理解孩子多動,倒也不在意。
司馬良一幅盲畫剛畫完,立即有人出了個好價錢買走,他又想取包裹裡的洞簫,卻發現不在了。秦小婉也著了急,往人群中一看,不禁又好氣又好笑,只見小男孩正手舉著洞簫,得意地衝兩人笑呢!剛才稍不留神,沒想到竟被他如此神速地偷了去。
秦小婉過去拽住小男孩,雙手比畫著要他還回東西,旁邊也有人大聲訓斥,小男孩卻淘氣地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嘴裡也含混不清,好像在說自己聽不見。這時有人說:“這小鬼就是附近那耍猴戲老頭的跟班,真的是個聾子。”秦小婉才恍然大悟。
只聽一聲大叫:“糟了,你們的銀子被偷了!”秦小婉趕緊又回去,原來有人趁她不備,拿走了桌上的銀子,司馬良自然無法看見,她見丈夫白忙活一場,又氣又急。這時小男孩好像明白了一切,紅著眼過來還回洞簫,隨後扭頭跑開了。
賣藝結束,一無所獲的兩人正要失望離開,那個小男孩忽又跑了回來,將一包散碎銀子遞給秦小婉,似乎想彌補之前的過失。秦小婉正納悶,一個牽著猴子的老頭氣沖沖地趕了過來:“你這個不要臉的聾兒,居然敢偷我的銀子!”說完他拉著小男孩就要打。
秦小婉見狀,立刻上前護住小男孩,把銀子還給了老頭。老頭愣了半晌,嘆口氣說:“這小子老是調皮搗蛋,我早就不想要他了。”他試探地問,“你們願意收留他嗎?”秦小婉想都沒想就點了點頭,老頭嘆了一聲道:“那我就放心了。”說完他趕緊牽著猴子離開。
秦小婉就這樣收留了小男孩,她心想夫妻倆正好膝下無子,這小孩雖然調皮,但也很善良,便讓他跟著一起賣藝,還給他取名叫龍兒。
她萬萬沒料到,龍兒還真不一般,他跟著老頭學了不少絕活,舞藝、雜耍、硬氣功什麼的都會,給兩人的表演又平添了不少趣味。於是三人更加名聲大噪,老百姓都說他們是“盲啞聾三絕”,他們的表演被稱為“三絕戲”,很快就成了京城民間的頭牌。
這天三人又出去賣藝,過街時,龍兒調皮地走在前頭,秦小婉突然聽見身後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便猛地將龍兒往旁邊一推,自己又想拉住身旁的司馬良,不料卻被衝上來的高頭大馬撞倒在地。
騎馬人趕緊勒住韁繩,從後面又跟上來幾匹快馬,一個大漢跳下馬大罵:“你這不長眼的婆娘,想找死啊?”只聽領頭的騎馬人一聲呵斥,大漢立刻站到一旁。領頭那人下馬扶起她,關切地問:“沒傷著吧?”秦小婉見此人儀表不凡,感激地搖了搖頭,示意自己不能講話。
那人才明白她原來是名啞女,他再看三人,雖然都是尋常打扮,但似乎不同一般,這時有路人提醒道:“官爺,這可是出了名的‘三絕戲’喲!”他頓時心生好奇,仔細打聽了三人的情況,讚歎道:“江湖上果真能人不少啊!”接著,他將大漢叫到一旁耳語了幾句,隨後上馬繼續趕路。
大漢拉了兩匹馬,恭恭敬敬請三人上馬,笑著說:“你們走運了,如意樓有請!”秦小婉心裡一震,她早就聽說過名滿京城的如意樓,那裡聚集了許多頂尖的演藝名伶,來的客人也大都是王公貴族。大漢帶他們來到京郊一棟氣勢恢宏的樓閣,吩咐他們三人表演給一個老頭看。老頭欣賞完表演,拱手笑道:“大人果然眼光獨到,小孩子的把戲雖不入流,但這箏簫合鳴,真是天籟之音啊!”大漢也笑了起來:“還不趕快謝過左老闆,你們馬上就能在如意樓演出了。”
三人驚喜不已,連忙拜謝。秦小婉忍不住思量:在這裡演出,說不定就能探聽到自己公公的近況,興許還能找到搭救他們的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