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坐在上書房,御覽禮部呈送上來的進士卷子,好欽定狀元。其中一份卷子讓他大為驚訝,倒不是別的,而是因為這份卷子不是按常規的濃墨書寫,卻呈現淡淡的霞色,如血。
這就奇怪了,說是舞弊吧,可誰有這樣的膽子,這樣明顯的卷子又怎麼呈送得上龍廷御案?康熙百思不得其解,就叫來禮部考官龍額圖。龍額圖一見大驚,卻也不知底細,因為殿試的主考官是皇帝,連皇帝自己負責的事情自己都不知道,他當然也不知道。但有一點他向皇上作了稟報,就是在禮部讀卷的時候,讀卷大臣並沒有向他呈報有這樣另類的紅卷存在。
專門負責謄錄的幾名官員被傳喚到君王跟前,康熙將卷子擲給他們,喝一聲:“你們說這是怎麼回事吧?”
原來這進士卷子在讀閱之前,為了不讓讀卷官員認出考生字跡,以杜絕徇私舞弊,除了封彌糊名,即平常所說的密封之外,還派小楷寫得好的專人將所有考生的卷子重抄一遍。這樣,字跡是一致的,墨色也應該是一致的。
負責謄錄這份卷子的官員名叫汪士禮,出自徽州,官做得不大,但卻儒雅,雖無實權,卻深受皇上賞識,並受君王影響,從而養成一雅好,就是和皇上一樣喜歡收藏筆墨紙硯,一些從家鄉來的考生也將從老家帶來的文房四寶贈送給他,不圖別的,只圖個鄉情熱鬧。
汪士禮跪在康熙面前,一字一板地說:“臣在謄錄到這份卷子時,已至三更,眼看就剩下這一份了,本想一口氣給謄完,可是朦朦朧朧感覺有個人進來了,看穿戴好像是古代的帝王,我就想抬頭仔細看一下,可是實在抵不住突然襲來的瞌睡,就往桌上一趴睡過去了。第二天醒來,發現昨晚的墨汁已幹,正打算重新研墨,卻發現面前另有一硯新墨,當時並沒在意,只當是下人給我研的,於是早膳也沒用,就將這份卷子謄錄好了。在禮部讀閱時也無異樣,沒想到現在到了君王跟前會變成這個樣子……”
康熙度量他的話,好像說得不假,卻又將信將疑,就說:“你將那硯墨拿過來給朕看看。”
傳下話去不久,即有家人將那硯墨端了過來。墨仍滋潤,有一股異香,如茶如酒,亦如夜來香,聞了令人神清氣爽,渾身通透。康熙心中暗自訝異,親自擺好紙筆,跟汪士禮說:“你再來寫幾個字給朕看看。”
汪士禮不敢怠慢,就在宣紙上寫了“山河一統”四個大字。字色黑亮如漆,潤澤飽滿異常。可大家等了半天,卻並不見得這幾個字有什麼變化,更不見有什麼血色出現。
康熙不悅,對汪士禮說:“可見你對朕說的全是假話。”
汪士禮又往君王面前撲通一跪:“為人臣者忠君為本,臣若有半句假話,願受天懲……”
龍額圖趁機進言說:“聽說民間有硯名血,硯之如丹砂,書之如明霞……可臣就是不曾見過。不知此硯可是?”
也有大膽的抄錄官員奉承道:“這卷子在君王面前變成紅色,就是一種祥瑞……”
可康熙並不是好糊弄的,他看了大家一眼,心中若有所思。他剛人主中原不久,招納賢才為的是穩固江山萬世基業,但若有人想趁科舉之機弄虛作假,徇私舞弊,他勢必重懲。但為了服人,重懲必重證據。
他讓龍額圖將這名考生的原卷給取了過來。
這名考生名叫江自清。隸屬徽州府,歙縣人,康熙一想汪士禮也是那裡人,他看了看汪士禮,猜疑其中必有隱情。可當他俯身審視考生江自清的卷面,卻讓康熙大吃一驚,因為他原來捲上的字跡比汪士禮抄寫的要好很多,蠅頭小楷,個個珠圓玉潤,如蓓蕾初開,墨香輕漾,令康熙愛不釋手。也就是說,汪士禮完全沒有必要對這份卷子再作什麼修飾或作個什麼紅色墨記。
到這時,康熙才將文章的內容細品了一遍,不品倒罷,一品康熙卻陡然變了臉色。
乍看是一篇好文,盛讚滿清大一統,但其中“濁非濁,清非清,濁清自明……”一句觸動了康熙敏感的神經,這是什麼話?這不是罵我大清嗎!於是將龍牙一咬,臉色一黑:“著查江南考生江自清,與汪士禮一道送交順天府嚴加論處!”
康熙這一發怒,汪士禮和江自清肯定難免一死,就是其他的涉考人員包括旗人龍額圖在內也難免要受到牽連。
有兩個太監上來,正要拉汪士禮出去,可事情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那鋪在案上的“山河一統”四個大字在渾然不覺之中居然變成了霞色,如血。
康熙第一個發現了這種變化,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怔了一怔,揮了一下手,制止了太監。
眾人鬆了一口氣,不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
康熙端起那硯墨來,放在眼底下仔細端詳,覺得這方硯不同尋常,硯上有山,山上有云朵,雲朵中有白鶴,配以芝蘭,令人見而忘俗,而那硯池,卻似人的淚眼。他又讓人將那墨汁洗乾淨了,再拿過來看,這才發現這個硯處處不同於它硯。似玉質,實又非玉,墨綠裡間雜淡淡的紅,淡淡的彩,似有血液在流動。看硯色約有千年之久,應是一方古硯。康熙見過也收過很多名硯,獨此難以辨識,心中不由大惑,忍不住問汪士禮:“這塊硯得自哪裡?”
汪士禮見皇上的語言溫和了許多,便答道:“微臣不敢相瞞,這塊硯就是江南考生江自清親手送給微臣的。”
康熙更為不解“他為什麼要送給你這方硯?不怕招來嫌疑嗎?”
“微臣只是個抄寫的,就是想舞弊也無能為力,何況微臣一向深受皇家恩典,一心只念忠君報國。再說江自清是江南第一才子,名播一方,為人灑脫飄逸,他根本不屑於用這種手法來取得功名,所以我才敢於接受他的這方硯。本來我想用此硯研墨錄卷,可由於太過珍愛,到底沒有捨得用它,用真絲將它包裹珍藏於紅木櫃中。可奇怪的就是在我睡著之時,那個古代君王的魅影出現,這硯便呈現在我的案上,並且硯池有墨,我也為此感到困惑不解。”
康熙置硯於案,沉吟半晌,這硯既然來自徽州歙硯之鄉,照說就是歙硯,可這的確又不是歙硯的質料,憑他的經驗,這應該是名硯中的名硯,上品中的上品。研出的墨有異香,還有帝王的魅影出現,心想有這等奇事,到底是祥瑞還是異端,心中難免惴惴不安。便讓龍額圖急召江南考生江自清。
數百名下手遍訪京華旅舍,好不容易才將滯留在京等待發榜的江自清找到,將他帶到康熙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