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盜匾

[ 民間故事 ]

北宋時期,東京汴梁最繁華的朝正大街這天出了件怪事。一夜之間,各家酒樓商鋪門簷上掛的匾額不翼而飛。作案者顯然是趁著夜半人們熟睡之時動手的。能夠飛簷走壁之人,手段自然高明,可這個人不盜金銀、不竊珠寶,單單對著這匾額來神,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失了匾,酒樓和商鋪老闆們紛紛去請人重寫。只有翠青坊的酒樓老闆徐艦犯了愁,要知道他家的匾額可是價值萬金。

“翠青坊”三個大字是徐艦的父親徐若愚花了三千兩銀子,請了當時名重一時的大書法家唐金所寫。唐金收了如此多的酬銀,寫字時也格外用心,反覆用筆,足足花了一月時間,才把”翠青坊”三個字用篆書寫好,送到徐家。

據說徐若愚接字時,沐浴更衣,燃香設案。接著,徐若愚又請了京城最好的金匠時大友,將字一個個以黃銅為模、白金鑲面地鑄好,這才擇了黃道吉日,將匾掛上樓簷。

徐若愚一直極其看重這匾額,常說自家的店面全仗著這匾額生輝。如今徐艦接手翠青坊不久,匾額就失了竊,應當如何向父親徐若愚去說這件事呢?再請唐金,一時半會兒做不好不說,還要花上一大筆銀子。徐艦現在最缺的就是銀子。

徐艦站在翠青坊酒樓外,仰頭看著空蕩蕩的門簷,心裡說不出的懊喪。父親早已不問酒樓之事,成天以進茶館聽曲為樂。只要瞞他一個月,就可以另外請人將這匾上的字寫好。當務之急,是將父親留在家中,不讓他出門,尤其是不能讓他進茶館。茶館盡是閒言碎語,上至朝廷大政,下到坊間瑣屑,哪裡的事都可以聽到。

主意打定,徐艦急忙讓管家趙風趕去街後自己家中,護送父親去南方遊覽觀光。徐若愚一直有去江南看看的打算,原先徐艦認為他年紀大了,出門不方便,沒有同意,現在看來只有讓父親出遠門了。

事實上徐若愚已經知道朝正街的這件怪事,他看見趙風進門,又聽說讓他去江南,心裡就明白了兒子的用意。他故意裝作沒事人似的,對趙風叮囑說:“這兩天我有些倦了,哪兒都不去,連門都不想出。你回酒樓打點吧。記住,對少東家說,要把精力放在做菜上,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趙風知道老爺子的脾氣,忙回去向徐艦報告去了。

徐艦聽到趙風的話,不由地一愣:看來老爺子已經知道匾額失竊的事了,叮囑的話裡明顯有不要再做匾額的意思。他一不發火二不質問,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啊?

徐艦這一天過得十分不安,其實他是個花花公子,因為常去青樓買醉,早將父親經營酒樓時的積蓄揮霍殆盡。見著其他商鋪酒樓一家家地將匾重新做出來,正架上梯子向門簷上掛,徐艦心裡有說不出的煩躁。

又過了一天,徐艦終於想出個主意來,他偷偷地叫來趙風,在櫃子裡拿出幾十兩碎銀,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趙風依言而去。沒料到這趙風出了門,卻並沒有按少東家徐艦所說的那樣,隨便找個落魄的秀才重寫一幅字,而是直奔徐若愚那兒去了。趙風很看不慣少東家徐艦那個敗家子樣兒,只是礙於尊卑,一直沒敢聲張。如今,在趙風看來,酒樓等於是出了大事,便想把徐艦的餿主意告訴徐若愚。

誰知徐若愚聽了趙風的話,付之一笑,接著就沉下臉來說:“既然他有這個意思,你就照著辦就行了,這事別來問我,更別說我知道。”趙風一愣,連連點頭說是。

就在趙風找秀才臨摹唐金的字型之時,朝正街其他所有的商家都已將匾額重新做好,一一掛上了,又在匾額旁掛上兩隻大大的風燈。徐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個勁兒地催促著趙風快把這事辦好了。

誰知,當夜各家酒樓商鋪的匾額再次失竊。這事一下子轟動了全城。做個匾額多少也得花些銀子,眾商戶心疼了,一個個吵吵嚷嚷來到官府報案。官府接了案子,一連幾個月下來,就是破不了。這麼多匾,光是一個個摘下來要花多少時間,更何況還掛得那樣高。顯然其中另有蹊蹺,官府沒有十足的信心,先將案子往上交,接下來就只好用上拖字訣。

拖的日子久了,眾商戶見九門提督將案子壓在那裡,什麼也不說。瞅著這光景,大家都心知破案無望,也不再做匾額,戶戶空著門簷,倒成了京城裡的一個奇觀。

就在全城的人將失匾額的事添油加醋、有鼻子有眼地說著傳聞時,翠青坊的新匾也做好了。徐艦此時也沒了主意,到底掛還是不掛呢?掛上了,沒準兒也像其他人一樣,一夜之間沒了影;不掛吧,放在這兒也不是個事兒,老爺子一來,準看出這匾是偽造的。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奪命虎睛
下一篇: 老子英雄兒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