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眼海外,看看其他古文明的人們用什麼擦屁股。據說羅馬帝國時就已經有了公廁,公廁內的擦屁屁材料是海綿。古羅馬人將海綿綁在棍子的一端,沾溼後用來擦屁股。擦完後,將棍子插入一個專門的水槽中浸泡海綿,水槽裡盛有高濃度的鹽水。鹽水洗屁屁,有消毒殺菌的功效,倒也挺科學。只是大家共用一塊海綿,不知會不會有交叉傳染疾病的危險。
我們再將視角轉回國內。今天人們上完廁所都用衛生紙擦屁股,可造紙術是漢代才改進並推廣的。即使是漢朝用品,有了紙後很長時間裡也沒捨得用來擦屁股。直到元朝,人們才開始普遍用紙擦屁股。可那時候的紙張想必沒有今天的衛生紙這般柔軟,所以使用前得反覆揉搓軟化。說到這兒,王老師想起了電視劇《我愛我家》中的“金剛砂”牌手紙,老傅同志每次使用前,都得至少做10分鐘的軟化處理。元朝時也如此,據《元史·列傳第三·后妃二》記載,“裕宗徽仁裕聖皇后”當太子妃的時候對婆婆“昭睿順聖皇后”非常孝順,婆婆上廁所擦屁股之前,她都會用自己的臉試試衛生紙的柔軟度,柔軟度夠了才給婆婆用。明清兩朝也繼續使用紙張來擦屁股。小說《紅樓夢》裡,劉姥姥在大觀園上廁所之前就找丫環要了紙。
那元朝之前古人用什麼擦屁屁呢?答案是“廁籌”,又叫“攪屎棍”。這是一種二十多厘米長的條形木片或竹片,古人如廁後就用這個東西解決。中國人用廁籌的最早記載見於三國時代。有學者考證,廁籌應該是東漢時隨著佛教戒律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後來又傳到了日本。古代日本也用廁籌,近年來還有出土文物。
廁籌出現之前,古人用啥呢?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畢竟古人對這種事情也羞於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合理猜測。新中國成立後一些貧窮的農村,人們上廁所還有的用樹葉、秸稈、卵石,甚至土塊。對比一下,漢朝以前的人上廁所可能就用這些。
我們今天上廁所使用的衛生紙,出現至今也就一百年的時間。其發明的過程還很戲劇化。據說在20世紀初,美國史古脫紙業公司購進一大批紙,可由於運送過程的疏忽,紙面因潮溼而產生皺褶無法使用。老闆史古脫腦洞大開,在捲紙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於撕成小張紙片,然後賣給火車站、飯店、學校等地方,作為如廁用紙。史古脫將這種紙命名為“桑尼”衛生紙巾,因其柔軟且好撕,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很快就風靡美國,爾後又走向世界。
這種衛生紙不久傳到中國,成為當時的奢侈品。這裡還有個由衛生紙引發的小故事。1948年9月,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在與解放軍作戰失利後裝扮成小商人逃遁到壽光縣一個村莊,在一個橋下解手時,他習慣性地使用了美國進口的高階衛生紙。當時在中國很多地區,人們上完廁所後還是就地取材,所以這雪白的衛生紙引起了當地“朝陽群眾”們的警惕,隨即向解放軍報告了這一情況。解放軍“順紙摸瓜”,最終擒獲王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