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詩與遠方

[ 歷史故事 ]

在一些需要勵志的地方,經常會懸掛著下面一幅字: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有的字幅會署上這段話的作者“王國維”,有的根本就不署名。為什麼有時不署名呢?我想可能與這段話太有名有關。太有名的話往往就成了公共話語、普遍真理,是誰說的,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被王國維引用表達第一境界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北宋大詞人晏殊(991-1055)的《蝶戀花》詞。全詞是這樣的: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什麼時候寫的?一時很難考察清楚。但晏殊的詞基本上都是這類風格。

晏殊絕對屬於早慧的人,據說他5歲就能寫詩,7歲時文章就寫得很漂亮了,在當地是赫赫有名的神童。這神童除了天賦高,運氣還特別好,總能遇到貴人。他遇到過哪些貴人呢?這些貴人第一個要說的是江南安撫張知白,另外兩個說出來更嚇人:一個是宋真宗,一個是宋仁宗。景德元年(1004),江南安撫張知白到了晏殊老家江西,走到哪裡都聽說當地有個晏殊怎麼怎麼聰明,怎麼怎麼不可思議。張知白聽多了,忍不住好奇,就約見了少年晏殊,交談之下,覺得這晏殊果然是天賦異稟,乃人中之龍,所以極力向皇帝推薦。第二年,宋真宗讓14歲的晏殊與全國的一千多名進士一起參加廷試。廷試也叫殿試——那可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據說晏殊雖然年紀最小,但一點也不慌忙,很輕鬆地拿起筆,一會兒就把題目答完了。這種從容不迫的氣度受到宋真宗的大力讚賞。

而讓宋真宗更為讚賞的是晏殊的坦誠品格。據說第三天覆試,晏殊拿到題目一看,這與自己以前寫過的一個題目一模一樣。晏殊覺得這等於自己提前知道了題目,而且做了充分的準備,這樣與人一起競爭,很不公平,就是得了狀元也不光彩。所以晏殊馬上說:“這是我十天前寫過的題目,原稿尚在,我都能背下來。這樣讓我與大家一起考,即使勝出了,我也覺得勝之不武。希望能換個新的題目,考出我真正的水平。”你說一般的考生恨不得考前把所有題目都知道,這樣才能做好充分準備,贏得好的成績。你晏殊倒好,遇到自己寫過的題目,還要求換題目。這故事深造。

關於晏殊誠實的故事,我覺得還有一件不能不提。

據說晏殊在秘閣的時候,天下太平無事,宋真宗有一天就對大臣們說:“現在天下太平,大家也別整天緊繃著神經,下班後充分享受自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大家儘可以去玩,不必顧忌。”有皇帝的特許,加上汴京本身就是飲食、娛樂文化非常發達的地方,所以一時間那些歌樓酒館出入的都是朝廷官員,至於是不是公款消費,我就不大清楚了。晏殊當然也想去,但去那些地方是要花錢的,而當時晏殊家裡很窮,身上沒幾個錢,所以別人在外花天酒地的時候,他與弟弟兩人在家埋頭讀書。這事不知怎麼讓皇帝知道了,覺得這晏殊果然是一個能守住自己的人。後來皇帝要為太子選老師,很多人都對這個職位有興趣,因為這個位置雖然官階不高,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充分接近皇帝,而且這太子以後要是當了皇帝,這老師的地位就更高了。

就在大家都暗中使勁、猜想不已的時候,朝廷公佈了最終人選——晏殊。這下大家議論開了,論資歷,晏殊還年輕呢;論讀書,晏殊也未必是知識最廣博的人啊。大家都想聽聽皇帝的解釋。皇帝說:“我聽說大家近來頻頻出入酒樓歌館,玩得沒日沒夜,日子滋潤。只有晏殊在家與兄弟閉門讀書,這麼認真嚴謹的人,正是‘東宮官最合適的人選啊。”大家一聽,面面相覷,也都沒話說了。

後來晏殊上任了,得知自己被任命的原因後說:“我其實也不是不喜歡遊玩飲酒,只是因為沒有錢,沒辦法去這些高消費的地方。我如果有錢,肯定也會去的。”宋真宗一聽,還真沒遇到過這麼誠實的人,所以就更加關注、寵信他。

皇帝的信任,使得晏殊仕途總體平坦,歷任要職,最後在宋仁宗時代,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晏殊去世後,宋仁宗還到他府上去弔唁,諡給他“元獻”一號。

後人經常把晏殊作為“無災無難到公卿”的典範來看待,因為他早得聲譽,又深得皇帝信任。但事實上,具備這兩項條件並不一定意味著人生就沒有坎坷,畢竟朝中大臣都有升遷願望,晏殊備受寵信是不錯,但這也不能阻止其他大臣對晏殊的防備、猜忌甚至詆譭,而皇帝也不可能將每一個有關晏殊的事情都弄明白。宋代新黨與舊黨的矛盾非常深,簡直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宋真宗、宋仁宗時代正是矛盾水深火熱的時候,晏殊處於其中,自然也有如履薄冰的感覺。這麼謹慎的晏殊尚且先後遭受三次貶謫,所以他時常會有前途未卜的感覺,也是可以理解的。

按照上面說的背景來考量晏殊“昨夜”三句,也可以理解為晏殊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就像風吹落葉之後,視野一下大開,經過了一些事情以後,晏殊也真正看清楚了自己的未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他要為他的遠方而努力,雖然這個遠方還有些遙遠,甚至還不知道怎麼去到達。但心裡有詩,眼中有遠方,人生也就不會迷失。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魯迅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