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兼吏部尚書時,很注意任人唯賢,獎拔寒素,力掃前朝賣官鬻爵的弊政。
開元六年(718年),有個吏部主事向宋璟轉呈了一篇題為《良宰論》、署名“山人範知璿”的文章,並誇獎此人學富五車,才堪重用。求才若渴的宋璟聽說被薦者滿腹珠璣,又非宦門子弟,心裡很高興,立刻捧起這篇文章閱讀起來。範知璿遣詞華美,說理有條不紊。但文中竭力頌揚當朝宰相,把天下描繪得一派歌舞昇平,給宋璟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是當他看到文中肉麻地吹捧前任宰相姚崇和他本人是超過古代良相晏子、張良,遠勝太宗朝魏徵、房玄齡的股肱賢相時,生性正直的宋璟心裡更是覺得此人太善於奉迎。
讀完全文,宋璟不禁喟然長嘆:“確是個人才。但在野黎庶,應就國計民生切切實實提些建議,協助朝廷同心同德匡正時弊,搞好政事。一味歌功頌德,豈非迎合邀寵?”於是他把《良宰論》往案上一扔,淡淡地對恭立一側的吏部主事說道:“此人文才還不錯,可惜盡講些粉飾現實和阿諛逢迎的話。憑這樣一篇東西,要我破格擢用,那怎麼行呢?還是讓他參加科舉考試吧!”